平民意识与人文关怀——电视生活服务类栏目的潮流与趋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9-19
/ 2

平民意识与人文关怀——电视生活服务类栏目的潮流与趋势

张天春

张天春(河南商丘电视台,河南商丘476000)

中图分类号:G2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9A-0339-02

当今,我国进入了一个社会文化重建的新时期,社会提倡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人的权利被空前的重视起来,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在人们的思想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在这样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中国电视,也掀起了一场贴近性、针对性、平民化,平民风格的“革命”。

所谓“平民化”顾名思意,就是媒体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宣传者,而是将受众看做是平等的交流者,以受众为中心,运用平民化的语言,平民化的视角去审视传播的主体,从而宣扬一种平民化的传播理念,以此拉近节目与受众的距离,内容更加深入人心。大众传播学认为,传播媒介和受众共同构成了传播活动的主体,他们双方的共同作用形成了传播活动。作为大众传媒的一种的电视媒体,只有将受众的收视需求放在心上,把观众看成是平等的相互的交流者,以百姓生活化的视角去审视报道的主体,彰显平民化的传播理念,关注百姓所关心的热点、焦点。把握受众的收视习惯和收视心理,以受众为中心,用以人为本的思想作为指导,运用百姓的语言、平民化的视角,具有针对性、贴近性和亲和力报道方式,做平民化、贴近性、亲和力的节目,才能真正受到观众的欢迎。

作为体现人的主体地位,为受众服务的、传播实用的、有用的信息的生活服务类栏目更要尊重受众的需求、满足受众的需要、迎合受众的收视心理。重视人的生存权利,彰显人的主体地位,描述人的生存状态,展示人的生活方式,探索人生的真谛,引导时尚的生活,鼓励人们善待生活、享受生活、创新生活,提高生活的质量,改变生存的状态,这是生活服务类栏目所提倡和应当做到的,因此,平民化、贴近性、针对性和亲和力是生活服务类栏目应当具备的的特点。只有真正贴近受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想观众之所想,急观众之所急,帮观众之所需,时时把观众的需求记在心间,处处把受众的事情当成最大的事情,才能做出有收视率、有影响力,受众喜爱、人们喜欢的生活服务类节目。

对生活服务类节目的从业人员而言,深入大众的日常生活,了解他们的收视需求,把握他们的收视心理,掌握他们最关心的内容是必需要做的工作。作为地市级电视台,他们有着天然的与受众的地缘接近的优势,处于新闻发生的源头,这是其它央视和各省级卫视不具备的接近性。地域上的亲近感,文化上的亲和力,使得地市级电视台的从业人员更容易接近受众、更方便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更了解当地的生活方式、传统观念、生活习惯、自然环境、时代风尚,更能把握观众的收视习惯和收视需求,也更接近百姓的分析问题和观察问题的视角,更了解他们的表达问题的方式和语言,更容易用平民化的视角来传播信息,更容易做好平民化的生活服务类节目。

现在,无论是央视、卫视还是地市级电视台的生活服务类栏目,他们选材的方式都把落脚点放在了普通大众身上,使节目的的视角更加平民化,更具贴近性。他们所关心的话题也都是与老百姓切实相关的衣、食、住、行、用、教育、就业、社保等千姿百态包罗万象的生活现象上,这些问题是老百姓生活中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问题。使节目更加生动,更加具有平民性和贴近性。

我们商丘电视服务农村、农业、农民的节目《黄土地》曾经做过一期《还我庄稼阳光》,题材中的农民李德中邻居家的一行桐树遮住了李德中家庄稼的阳光,造成了他家的庄稼连年减产,因此,李德中要求其邻居将其桐树跑掉,还其庄稼要采光权,并赔偿损失,在多次协调未果的情况下,李德中通过法律为其庄稼讨回了采光权。节目中大量的运用了农民李德中的语言,如“他家中有人咋地,他有人能大过法律,我就相信法律”,“这个官司我一定要打下去,就是扒屋子卖梁我也要打这个官司”,通过一句句贴近当地受众的语言,展现了一个知法懂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新时代的农民形象,这虽然是件小事,反映了我国农民法律意识的提高、民主法制进程的取得巨大成果的大背景,该片运用平民化的语言,讲故事的形式向受众传播了法律知识,节目播出后受到广泛的好评,许多当地有类似争议农民之间通过协商都得到了解决。该作品被评为2004年河南省新闻奖二等奖。

其实,生活中像这样的看似琐碎、平常的题材随处可见,就是看从业人员是否有独特视角的、独到眼光,看记者是否能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大脑去思索,用百姓的语言去表达,做平民化、贴近百姓的节目。但是,实际上很多地市级生活服务类节目并没有选择这样的题材。对于受众而言,这样的题材并非琐碎、平常和单调,而是他们非常关注的话题,因为这样的题材中主角是他们的身边的人,事件是他们身边的事,语言是他们熟悉的语言。这样的节目他们看起来顺眼,听起来顺耳,用起来实用,感觉很亲切、很贴近他们的生活,这才是平民化的节目,才是社会的主流所在,才是他们兴趣所在,才是他们关心的内容。生活服务类栏目不能哗众取宠,也不能走小众路线。只有想受众之所想,才能受到受众的喜爱和欢迎。用平民化的视角审视生活,用平民化的选择题材,做平民化的节目,用平民的视角与受众沟通,这才是真正的生活服务类节目。

从《东方时空》的“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开始,媒体的关注重心就开始发生了转变。从关注社会的宏观利益转变为关注个体的生存方式,从弘扬时代精神变为服务平民大众。从那时起,普通人的生活状态,老百姓的生存状况成为媒体关注的重点,他们讲述百姓的现实生活,关注百姓的生存状况,关心百姓的生活状态,反映百姓的生存空间,呈现百姓的话语权。通过“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让百姓成为了新闻的主角,百姓越来越多的能在媒体中展示他们的生存状况,展现他们真实的生活状况和生活中遇到的酸甜苦辣,在此过程中,媒体彰显出了强烈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不仅在新闻、纪实节目中,在生活服务类节目中同样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生活服务类栏目通过“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显出人文情怀,关注弱势群体,弘扬扶贫济困、尊老爱幼等传统的中华美德,在社会上营造积极向上,互帮互助的温暖氛围。

商丘电视台《教育》栏目在《课堂内外》子栏目中播出了商丘市特教中心校长何迎春二十年如一日,微笑面对各种类型的残疾孩子,教书育人、精研教法、锐意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圆了她让学生都能残而有为的梦想,82名智障学生成功得以康复,56名聋儿开口说话,10多名聋儿圆了大学梦,1名学生成为了国家级运动员,一批批自食其力、残而有为社会劳动者回归了社会大家庭。学校成功的教学模式引起了特教界的广泛关注,吸引了20多个国家,50多位外宾的参观交流,该校的聋儿双语双文化教学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命名为全国最早的聋儿双语双文化项目实验基地。作者经过多年的跟踪拍摄,真实地记录了何迎春、特教中心的教师和孩子们一起的生活生存状况。节目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许多有残疾儿童的家庭都把孩子送到了该特教中心,社会上许多爱心人士纷纷捐款捐物,支持特教事业的发展,关注残疾儿童的学习和生活。该片以其平民化的视角和人文的关怀,以及对生活事件深刻的挖掘和剖析,被评为2009年河南省新闻奖三等奖、第四届“纪录?中国”三等奖、第四届女性风采优秀电视作品评选二等奖。

其实,现在的媒体已不再是个别精英的舞台,而是成为了展示普通百姓生存状态和生活状况,体现平民意识和人文关怀的与百姓相互交流的平台,这些对受众而言,就是用他们的思维去思索,从他们的角度去观察,用他们语言去表达,展现他们的生存状态,展示他们的生存状况,真实而真切的感受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了对他们的尊重与关怀,彰显了平民意识与人文关怀。这样的服务才能真正深入到百姓心中,才能体现服务的价值与意义,这样的生活服务类节目才是百姓喜欢看的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