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掌背动脉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3-13
/ 1

第一掌背动脉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

田玉军

田玉军(河南大学附属南石医院骨科473000)

【中图分类号】R658.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9-0060-01

手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不仅要考虑功能,而且还要考虑外观。手背皮肤结构精细复杂,是一种特殊的组织供区,皮肤质地好、有弹性且不臃肿。是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良好供区。我院自2001.02~2010.07运用第一掌背动脉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11例,外形及功能满意。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1例,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18~54岁。拇指软组织缺损原因:220V电击伤6例,挤压伤3例,皮肤撕脱伤2例。拇指掌侧近节8例,拇指背侧近节3例。缺损面积:1.5cm×2.0cm~25cm×3.5cm。

1.2手术方法。皮瓣设计与切取:以桡骨茎突与第二掌骨头连线为投影标志线。在食指背侧设计三角形皮瓣,皮瓣一边与虎口创面相连,皮瓣顶端应在转移后能覆盖远端创面。皮瓣的指背宽度2~2.5cm。掌背部以血管投影线为中心向尺侧延伸1.5cm,桡侧延伸2.5cm。按创面大小、形状设计皮瓣。设计皮瓣略大于创面。无创操作、锐性解剖,在伸肌腱表面由远而近掀起皮瓣,术中不必暴露神经血管蒂。供区创面保留完整伸肌腱腱膜。受区处理:清除创面坏死组织,对于坏死骨组织用咬骨钳咬除至健康新鲜骨髓,依次1/1000新洁而灭溶液、0.2%双氧水溶液及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创面。供瓣区取同侧前臂内上方或腹部带真皮下毛细血管网皮片游离植皮,加压包扎,术后2周拆线。早期功能锻炼。

1.3结果:11例经3个月~1年随访,受区皮瓣色泽红润,弹性好。痛、温觉存在。外形美观。拇指捏握、外展、对掌等功能有明显的改善,皮瓣供区经游离植皮后功能与肤色基本正常。供瓣区移植皮肤成活良好,色泽与周围五明显反差。食指指掌关节、指间关节屈曲功能活动正常。

2讨论

2.1拇指功能占手功能的40%。手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应功能与外观兼顾。手背皮肤皮下脂肪少,薄而柔软,皮纹呈细密网格状。由于手背的浅筋膜脂肪组织较少且为疏松结缔组织,故有较大的滑动性,有利于握持动作的完成[1]。其颜色、质地与手指皮肤接近,可避免皮瓣臃肿。前臂内上方或腹部带真皮下毛细血管网皮肤薄而有弹性,色泽适中,因而使修复后的手指外形美观。

2.2皮瓣优缺点与临床适应范围

2.2.1优点:食指背侧岛状皮瓣皮肤薄,皮瓣组织结构与虎口部组织结构接近,质地柔软,肤色相似色泽及质地与拇指相近似。含有知名血管神经,皮瓣具有感觉功能,血运可靠,供瓣区靠近,旋转容易,修复后拇指外形良好,供区也无功能障碍。因带有感觉神经,能恢复拇指的感觉而不破坏环指,中指指腹的感觉功能。皮瓣邻近取材,手术操作简使,创伤小。掌背动脉在手背走行血供恒定,位置浅表,可通过临近转移和皮下隧道等术式对小面积拇指、虎口等组织缺损进行修复。

2.2.2缺点:①该皮瓣大小有限,如果皮瓣长度超出掌指关节的中点,残留的疤痕将跨越掌骨头之间的凹陷[2]。并且转移范围只有3cm左右,只能适应中度虎口挛缩患者使用。②该皮瓣薄,如用在虎口深部组织有缺损者,会造成术后虎口部软组织凹陷,外形不美观。

2.2.3皮瓣设计和注意事项:由于第一掌背动脉主干在第二掌指关节近侧已不呈轴形分布,而呈分散的血管网,其终支食指近节背侧[3]。所以,远端一般不要超过第二掌指关节背侧。对于电击伤创面,常波及指骨的变性坏死,应对死骨进行剔除。在分离皮瓣时,一定要注意保留供指完整的伸肌腱腱膜,以免日后发生伸肌腱粘连,影响供指的活动功能。

2.2.4术后处理:术后进行积极主动功能锻炼。供区予以瘢痕贴、弹力加压防止创缘瘢痕增生。配合理疗,使手术疗效巩固。

参考文献

[1]徐达传.手功能修复重建外科解剖学[M].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58

[2]刘道功.拇指外科学[M].第一版.河南: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37

[3]张励才,等.第一掌背血管轴形皮瓣的解剖和临床应用[J].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990,4(4):213

作者简介:田玉军(1964.2-),研究方向: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