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地区神经介入治疗脑血管疾病临床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高原地区神经介入治疗脑血管疾病临床效果观察

杨文芳

青海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810000

【摘要】在高原地区,高血压病是非常常见的一种老年疾病,有非常高的患病率和致残率,日常生活中比较普遍的一种临床并发症就是脑卒中。高原地区的脑血管疾病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高原气候与地理环境等。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探讨神经介入治疗脑血管疾病的实际临床效果。采用的方法是,选取近两年收治的100例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都是50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开颅手术进行治疗,而研究组患者给予神经介入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动脉血管改善情况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得出的结果是,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所下降,而研究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经治疗后,动脉血管狭窄情况均降低80%以上,术后出现3例并发症,其发生率为6.00%,对照组经治疗后,动脉血管狭窄情况均降低40%-50%以上,术后出现7例并发症,其发生率为14.00%,研究组患者的动脉血管改善情况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均好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得出的结论就是,对于脑血管疾病患者,给予神经介入进行治疗,可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动脉血管狭窄情况,同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神经介入;脑血管疾病;动脉血管狭窄

脑血管疾病具体包括多种,临床不仅发病率高,残疾率以及死亡率也比较高,以往临床对于脑血管疾病多选择内科保守治疗,但是这种治疗效果不明显,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临床需要探索新型治疗方法,在保证治疗效果同时尽可能降低并发症。。本研究对50例脑血管病患者采用神经介入进行治疗,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下面是详细的资料与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近两年在本院脑血管疾病患者100例脑血管病患者,患者均经CT等检查确认,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已排除患者脑干功能衰竭患者、心肝肾功能异常者、脑庙晚期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3-76岁,平均(56.7±12.8)岁,其中脑梗死患者2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者21例,基底节区出血者1例。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22-78岁,平均(55.3±11.9)岁,其中脑梗死患者2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者22例,基底节出血者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开颅手术进行治疗,具体为先使用安装头架对患者进行固定,之后进行硬模外麻醉,采用电钻进行开颅,依据CT检查结果具体查看患者的血肿情况,对血肿彻底清除或实施针对性的引流。

研究组患者给予神经介入治疗,具体为:术前排空大小便,术前备皮,准备好相关药物,如抗凝药肝素、葡萄糖溶液等。术前患者需做好相关尿常规、血常规、生化检查等免疫检查,同时监测心电图。先对患者予以局部麻醉,并对两侧的腹股沟进行消毒,在腹股沟韧带下1-2cm处选择动脉波动较明显的位置进行穿刺。之后在穿刺点对穿刺点进行按压后送人导管、直导丝进行操作,使引导管插入动脉内,之后将直径更小的微导管经引导管选择插入动脉后直达病变部位,利用造影剂从多角度查看病变部位,进行采取注药、栓塞、扩张等治疗。术后对穿刺部位进行止血包扎,密切观察术后情况。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具体参考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分别评价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各个月的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动脉血管改善情况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经过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所下降,而研究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2.2比较两组动脉血管改善情况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研究组经治疗后,动脉血管狭窄情况均降低80%以上,术后出现3例并发症,其发生率为6.00%(3/50)。其中1例为过渡灌注综合征,1例为皮下血胀,1例为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经治疗后均好转。对照组经治疗后,动脉血管狭窄情况均降低40%-50%以上,术后出现7例并发症,其发生率为14.00%(7/50)。主要表现为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神经功能障碍、吞咽困难等。两组患者的动脉血管改善情况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组以上情况均好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如何提高患者生存率与预后是治疗的关键。脑血管造影能够明确病变的类型、位置及血流动力学方面的情况,可为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随着微创医学的不断发展,神经介入治疗已成为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方式,其方法具有对机体损伤小、效果可靠、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已被临床广泛应用。神经介入治疗是通过血管的自然腔道对颈部或颅内血管进行治疗的一门技术,该方法治疗具有术后恢复快、应用范围较广,若患者没有患心功能障碍或肝肾功能障碍者,均可采用此种方法进行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所下降(P<0.05),研究组经治疗后,动脉血管狭窄情况均降低50%以上,术后例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可知,相比与开颅手术,经神经介入治疗的患者术后恢复较快,动脉血管情况改善较好,并发症较少。

总而言之,对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通过神经介入的方式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动脉狭窄问题,使临床并发症大大降低,从而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情况,非常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孙志强.临床神经介入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44)163-163.

[2]熊峰,唐思治,罗伟.神经介入疗法用于脑血管疾病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34):41-43.

[3]龙翠英,郑春玲,黄刚,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神经介入溶栓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1):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