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14例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1

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14例观察

高鹏刘亮

高鹏刘亮(包头市蒙医中医医院内蒙古包头014010)

【中图分类号】R25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6-0083-02

【摘要】目的观察应用中医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4例患者随机分为活血化瘀(治疗组)114例和对照组70例。服药两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程度及24h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总负荷改善情况。结果两组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后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发病次数、持续时间及24h心电图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活血化瘀确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方剂之一,但详细机理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活血化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冠心病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变窄、阻塞或痉挛导致心肌急剧的或暂时的缺血缺氧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症。目前虽有很多中医治疗冠心病的报道,但均因是中西医结合或者仅观察发作次数,未有详细心电图24h动态记录,故可信度值得考虑。笔者应用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84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材料

1.1一般资料184例患者均来自门诊病例诊断而住院患者,其中男124例,女60例,采用多次随机分组法。治疗组114例,其中男81例,女33例,平均年龄58.2岁,病程6月~20年;心绞痛Ⅰ级65例,Ⅱ级39例,Ⅲ级10例。对照组70例,男43例,女27例,年龄在43~68岁,平均年龄58.4岁;病程5.5月~20年;心绞痛Ⅰ级40例,Ⅱ级21例,Ⅲ级9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心绞痛类型和分级临床危险度分层、心电图改变等方面均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入选病例184例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推荐的《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具有典型的心绞痛症状、体征,ECG、DCG示心肌缺血,平板运动试验阳性,部分病例经冠脉造影确诊。中医辨证分型参照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内科学》第5版,分为心血瘀阻、气虚血瘀型、痰瘀互阻,以气虚血瘀为主。

1.3排除标准排除急性心梗及其他心脏病患者,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中医辨证排除阴寒凝滞、心肾阴虚证型。

2治疗方法

2.1对照组按照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推荐的《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方案行常规冠心病心绞痛治疗,常用药物为消心痛、倍他乐克、肠溶阿司匹林等。有高血压、糖尿病者,行降压、降糖治疗。

2.2治疗组

2.2.1处方组成丹参、黄芪各20g,玄参15g,当归、地龙、郁金各12g,威灵仙、皂刺各10g,檀香8g,红花30g,桃仁10g,川芎10g,降香10g,赤芍20g,水蛭粉、炮山甲粉各4g(水冲服)。

2.2.2用法每日1剂,水煎两次取汁400ml,混合,早、晚各温服1次。若有急性发作,用速效救心丸12粒,共治疗2周。

3疗效观察

3.1观察指标观察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心率、血压、舌苔、脉象等。用药前后均查DCG、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DCG诊断心肌缺血采用“3个1标准”(1×1×1),即ST段水平型、下斜型压低≥1mv,持续时间≥1min,并与前次缺血性发作间隔至少≥1min,并根据DCG计算24h心肌缺血发作阵次、缺血持续时间及心肌缺血总负荷。心肌缺血总负荷=缺血时间(min)×ST段压低数(mv)。

3.2疗效标准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标准均参照卫生部《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规定。

3.3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3.4治疗结果治疗组114例中,显效87例(76.3%),有效24例(21.1%),无效3例(2.6%),总有效率为97.4%。对照组70例中显效25例(35.7%),有效37例(52.9%),无效8例(11.4%),总有效率为88.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

4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属于祖国医学“胸痹”、“真心痛”范畴。《金匮要略》正式提出胸痹的名称,并且进行了专门的论述。如该书《胸痹心痛短气病》篇说:“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瓜蒌薤白白酒汤主之”;《灵枢.五邪》云:“邪在心,则病心痛”;《素问》云:“心痹者,脉不通”。由于脾胃虚弱或饮食不节,过食厚味或油腻醇酒,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水谷水湿不化,聚湿成痰。此为病理产物,又为致病因素。①可困阻脾胃,致使脾气虚弱,后天不足,心脉失其奉养,随之心气亏虚,鼓动心血无力;②阻碍气机,气行不畅,气滞则血瘀;③壅滞脉络,心脉狭窄或闭塞;④粘附心脉,致使冠脉弹性降低,冠脉储血、调节血液功能下降,心血灌注减少。正如《诸病源候论》云:“心为诸脏主,其正经不可伤,伤之而痛者,则朝发夕死,夕发朝死,不暇展治。其久痛者,是心之支别络,为风邪冷热所乘也,故成疹,不死,发作有时,经久不瘥也。”因此笔者认为冠心病心绞痛之病机,乃为气虚气滞,痰瘀互阻,虚实挟杂。从痰瘀形成之原因,可知痰是瘀的初始阶段,瘀是痰的进一步发展。根据痰的形成及气行则血行之理,其主要病机应为气虚血瘀。其病位在心,与五脏密切相关。诚如《难经》云:“其五脏气相干,名厥心痛”。肺主气,朝百脉,肺气虚弱,推动心血无力,肺不布津,酿生痰浊;肾为先天之本,肾阳不足,心失温煦;脾为后天之本,脾胃虚弱,心脉失其荣润,衍生脂液痰浊;肝气易郁,气郁则血阻。以上均可诱发或加重心绞痛。本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改善心绞痛、24小时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心肌缺血总负荷改善方面也有显著疗效(P<0.05)。自拟方中丹参、桃仁、红花、檀香通脉扩冠,活血化瘀;用当归、赤芍、玄参松驰血管平滑肌,扩张冠脉血管,解除细小血管痉挛,同时可防行气活血药之伤正;水蛭、炮甲、皂角刺除有强大活血化瘀作用外,还有强大化痰排浊之力,对于痰瘀互阻之重证是一较好的配对药,屡用屡验;郁金、降香理气开郁,行气活血;威灵仙善通经络,消痰涎,均为开胸痹之良药;黄芪为益气要药,鼓动心血;地龙合当归、玄参解痉舒络,改善微循环;炮甲佐以地龙改善冠脉微小血管之灌注,改善心肌血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