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合耳穴贴压法治疗产后肥胖症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1-11
/ 2

拔罐合耳穴贴压法治疗产后肥胖症的临床观察

杨慧娟丁霞(通讯作者)

(武汉市硚口区妇幼保健院湖北武汉430000)

【摘要】目的:观察采用拔罐合耳穴贴压法治疗产后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产后肥胖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1例采用拔罐合耳穴贴压法治疗,对照组21例仅进行耳穴贴压,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对治疗前后的体重指数(BMI)、体脂百分率(F%)的变化进行监测,对治疗效果做出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前后BMI、F%变化均明显,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指数的比较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拔罐合耳穴贴压法治疗产后肥胖症疗效优于单纯应用耳穴贴压法。

【关键词】产后肥胖症;拔罐;耳穴贴压

【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1-0088-02

由于孕期的特殊变化,以及生活水平、饮食结构的改变,孕期体重较孕前明显增加导致体重增长过度,若产后营养摄入量增加,活动量减少,可导致产后体重下降缓慢,甚至体重还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目前产妇体重指数、体脂肪含量普遍高于正常[1],据报道我国有87.13%的产妇可诊断为产后肥胖[2]。

针对产后肥胖的治疗,本人对应用拔罐合耳穴贴压法与单纯应用耳穴贴压法进行了对照试验,观察临床疗效的差异,发现拔罐合耳穴贴压法用于产后减肥疗效更优,现具体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42例患者均来自2014年2月-2016年8月武汉市硚口区妇幼保健院的妇保中医门诊,均为产后女性,断奶1个月以上,身体健康,无其他病症。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1例,观察组21例,两组年龄、体重指数、体脂百分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1.2患者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诊断标准:重指数(BMI):1997年WHO已经将肥胖明确宣布为一种疾病,目前评估肥胖的简便而最常用的指标是体重指数(BMI),BMI=体重/身高2。中国人BMI在18.5~23.9为适宜范围,24.0~27.9为超重,28.0以上为肥胖[3]。体脂百分率(F%):根据肥胖病的定义可知,肥胖并不是指体重过重,而是指体内脂肪的过度蓄积,因此运用体脂百分率(F%)这一指标,比体重能更好的反映一个人的肥胖程度[4]。F%=(4.570/D-4.142)×100%。D为体密度,对于成人女性D=1.097–0.0013X;X=右肩胛角下皮皱厚度(mm)+右上臂肱三头肌皮皱厚度(mm)。成人女性F%=22%,超过30%为肥胖。

1.2.2纳入标准:产后女性,段奶1个月以上,BMI>24,且F%>22%。

1.2.3排除标准:(1)减肥拔罐较通常的治疗拔罐使用罐数多,留罐时间长,故而治疗强度较大,体质弱的人会觉得比较吃不消,因此体弱乏力、患贫血、心脏病等疾患者应被排除。(2)患皮肤过敏、湿疹、皮肤破溃等皮肤疾病者应被排除。

1.3治疗方法

1.3.1拔罐取穴[5]:仰卧位:天枢、大横、带脉、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水道、梁门、髀关、箕门、伏兔、风市、血海、梁丘、阴陵泉、丰隆、阳陵泉;俯卧位:肝俞、脾俞、胃俞、三焦俞、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承扶、殷门、承山。两组交替应用。拔罐时间一般20~30分钟,皮肤脆弱易起泡者可适当缩短时间。每周3次,12次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1.3.2耳穴贴压[6]:外鼻(饥点)、内分泌、口、胃、直肠、大肠、膀胱。贴单侧耳穴,两耳交替,每周2次,嘱患者餐前半小时逐个揉捏耳穴,每穴1分钟,力度以耳朵发红发热为度,疗程与拔罐同步。

1.4观察指标

测量体重与皮皱厚度(包括右肩胛角下皮皱厚度和右上臂肱三头肌皮皱厚度),每周一次,测量前应校对量具,使用同一量具。每次测量患者应穿同样多的衣服,在一天中的同一时段测量。根据获得数据计算得出实时的F%与BMI值,建立曲线图表,动态观察患者减肥的成效。

1.5疗效标准[7、8、9]

近期显效:体重较先前下降5kg或F%下降5%以上者。近期有效:体重下降3kg或F%下降1%以上者。无效:体重下降不足3kg或F%下降不足1%者。

1.6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样本T检验,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完成计算。

2.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BMI、F%数值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观察组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

表两组治疗前后监测数据比较

注:﹡本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拔罐合耳穴贴压治疗产后肥胖症疗效为:共治疗21例,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有效20例,无效1例。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结论:拔罐合耳穴贴压法治疗产后肥胖症效果优于单纯应用耳穴贴压法。

3.讨论

3.1拔罐与耳穴贴压复合应用的意义

拔罐法用于肥胖症在本试验之前已有诸多报道[9,10],该方法的特点是刺激量大,但是作用的时间不长,而耳穴贴压刺激量较小,但是作用时间长,就类似于长效缓释的作用,两种方法协同作用,既可取得冲击性的刺激量又可维持较长时间的疗效,因此能够达到更优于单一疗法的疗效。

3.2治疗过程中的问题

(1)关于反弹:治疗骤停一周可致体重体脂反弹,因此应逐步减少穴位,减少留罐时间,减少每周治疗次数。疗程需3个月以上,机体建立了新的平衡,并能够保持此代谢水平,通俗的说就是患者形成了新的生活习惯,并且能够继续保持下去,才可保证体重不会反弹,不仅如此,体重还会惯性的继续下降少量。(2)关于减肥的底限:根据临床观察当F%下降到13%或以下时,可能会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例如可能导致月经不调,因此建议终止减肥治疗。(3)影响体重上升的因素:月经期间体重会上升1公斤左右,经期结束后会还原。

3.3关于产后特殊人群

(1)必须是断奶1个月以上的患者才能接受拔罐减肥治疗,因为治疗期间须配合节食,必然会影响到乳汁的分泌;(2)妊娠纹部位的皮肤较脆弱,拔罐前可涂抹少量护肤霜,并缩短留罐时间至20分钟,以免起水泡;(3)由于减肥治疗需配合适量的运动,产后有腹直肌分离的患者,须待腹直肌恢复正常后方可进行腹部运动;(4)剖宫产的疤痕部位禁止拔罐,小腹部穴位须产后2年以上才可拔罐,并缩短留罐时间。

本研究表明,拔罐合耳穴贴压法用于治疗产后肥胖症疗效确切且优于单一应用耳穴贴压法,在针对产后这一特殊人群的时候我们医务工作者需要根据产后的生理特点,注意一些治疗中的细节,以使医疗服务达到群众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侯艳梅,于珊,吴杰,单瑞芹.影响产后体质康复的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7年22卷15期2032-2033页.

[2]卓越,周杨,张欣,陈邵涛,仲崇文,徐月,刘明军,董慧.运腹通经推拿法治疗产后肥胖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4年29卷35期5939-5940页.

[3]徐斌,刘志诚,张中成.针刺治疗肥胖临床方案制定的基本思路和方法[J].中国针灸2004年24卷02期:129-133页.

[4]袁爱红.刘志诚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经验介绍[J].辽宁中医杂志,2007年34卷02期141-142页.

[5]徐斌,袁锦虹,刘志诚,吕雅妮.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现状及临床优化方案的正交设计[J].上海针灸杂志,2005年24卷08期11-13页.

[6]温月贤,黄源鹏.耳穴贴压治疗产后肥胖症31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5年36卷12期59-60页.

[7]刘志诚,孙凤岷.肥胖症的针灸治疗[J].现代康复,2001年5卷17期16-17页.

[8]魏群利,刘志诚.耳针、体针、耳体针结合治疗单纯性肥胖病临床疗效比较[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18卷01期45-47页.

[9]何玲娜,田丰伟,李宁.神阙八阵穴闪罐治疗肥胖症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4年24卷06期395-397页.

[10]史视明,么焕新,左伯文.拔罐配合饮食控制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疗效观察[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30卷10期1056-1057页.

湖北省卫生厅科研重点项目(2012Z-Y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