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急诊科多发伤救治中的损伤控制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1

探究急诊科多发伤救治中的损伤控制技术

李尧

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418000

【摘要】目的:探究急诊科多发伤救治中损伤控制技术(damagecontrolsurgery,DCS)的应用。方法:将我院急诊科,收治的80例多发伤病人,当作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方式抢救)、观察组(损伤控制技术抢救)各40例,比对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不具备统计学差异,且P﹥0.05;观察组病人,在不良反应、出血量、以及体温、乳酸、APTT、BE、PT恢复时间方面,明显的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于多发伤病人,积极展开损伤控制技术抢救,在降低死亡率的同时,可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此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损伤控制技术;多发伤;临床效果

生活节奏的加速,增加了多发伤病人数量,其中交通意外受伤患者,占据的比例较大。患者最常见的损伤症状为骨折,以往抢救方式的落实,导致患者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降低了患者的抢救效果,所以临床对损伤控制的研究从而间断过;实践证明,针对多发伤患者,临床展开损伤控制技术,在感染防控、止血等方面有着显著的提升,对此展开深入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急诊科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多发伤患者当作观察对象,患者及其家属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了书面知情书。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比疗效;观察组男性、女性分别22例、18例,平均年龄35.6±3.33岁;腹部、胸部、关节、大血管损伤分别10例、8例、12例、10例。对照组病人,男患者25例、女患者15例;年龄中位数,为37.1±2.64岁;其中11例腹部损伤,9例胸部损伤,7例关节损伤,13例大血管损伤。病人在年龄、病症表现等方面,不具备统计学差异,且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入院的对照组患者,安排手术治疗,在行抗休克治疗的同时实施一期手术,主要对病人解剖修复创面,手术后转重症加强护理病房观察指征、继续治疗,后续治疗主要包括抗感染、抗休克治疗[1]。

对入院的观察组患者,积极展开DCS技术抢救,主要目的在于抗感染、止血。对不同病症患者展开个体化治疗,对此手术操作也存在差异;①腹部损伤病人:一般此类患者会合并腹腔主干大血管损伤症状,对此需在最佳治疗时间进行创面的修复,对严重患者,需行插管治疗。针对于胰腺损伤者,需先锁闭胰管,一般一期手术不建议实施胃肠重建,在术后72h后,二期手术中实施胃肠重建。②关节骨折患者;患者骨折部位主要为脊椎、四肢等,对此一般多采取椎板减压,或是外固定法治疗,针对于肢体主干血管损伤者,为了降低患者死亡率,需对血管复合难度较大的患者,采取插管处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对指征稳定患者,实施一期手术,在3d内实施二期手术。③腹部损伤者:一期手术主要目的在于抗感染、止血,需短时间关胸[2]。

1.3观察指标

测定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APTT)、碱剩余(baseexcess,BE)恢复时间,对比两组患者体温、乳酸恢复时间等指标变化。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计量资料,分别用x2、t检验,P﹤0.05,表明组间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临床指标变化情况

80例病人的手术时间,组间比较P﹥0.05,不具备统计学差异;另外观察组病人,其他观察指标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具备统计学差异,如表1所示;

表1患者临床指标对比(±s)

3、讨论

所谓多发伤,主要是指在某种致伤因素下,出现的多部位损伤,该病症存在死亡率高等特点,需在短期内,展开有效抢救。DCS在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其手术方式,在处理阶段的基础上,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①早期简化手术:处理操作方法相对简单,主要为止血、抗感染;需在短时间内,完成对病人的剖腹检查,一般不建议在此环节实施胃肠重建。②重症病房复苏,在于稳定其生命指征,尤其是血流动力学,合理采取呼吸干预,以及纠正凝血功能体系,可帮助其恢复正常体温。③当ICU病房患者生命体征趋于稳定后,行分期明确性手术,一般在首次手术次日,或是术后第二天进行,继而更好的保证抢救效果[3]。

综上所述,积极展开DCS技术,可提高临床疗效,提升患者救治率,降低死亡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是多发伤患者的福音,对此值得深入研究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李雄杰.损伤控制技术在急诊科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世界,2015(8):107-107.

[2]李雅芳,苏红斌,江丽.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急诊科多发伤救治中的护理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9).

[3]王志国,李杰,胡珊,等.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急诊外科多发伤救治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1):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