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性沟通在小儿骨科护理中应用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治疗性沟通在小儿骨科护理中应用效果研究

林行

林行

(福州市第二医院福建福州350007)

【摘要】目的:探讨治疗性沟通在小儿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50例小儿骨科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5例。临床治疗期间给予观察组患者治疗性沟通护理,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健康教育方式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7.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积极配合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性沟通在小儿骨科护理中具有较好的效果,有效提高了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及满意度,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护理方法,值得使用与推广。

【关键词】治疗性沟通;小儿;骨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6-0196-0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医疗改革也逐渐深化,病患及家属的健康意识及护理意识也逐渐增强,对临床护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小儿骨科疾病通常情况下病程较长,疼痛耐受度较差,而且其语言沟通及理解能力也较差,护理人员与其沟通起来较差,给治疗增加了难度[1],而我国医院现在整体护理模式强调的是“以患者为中心”,这种护理理念下出现了治疗性沟通护理方式,其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下面将具体报道下治疗护理的应用效果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3年3月~2015年3月接收的小儿骨科患者150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5例。所有患儿住院之后都要接受严格的临床问诊、检查,所有患者都符合WHO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其中男90例,女60例,患者年龄在7~13岁之间,两组患儿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有较大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健康教育方式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治疗性沟通护理,治疗性沟通护理方法如下:第一医护人员要耐心倾听患儿的想法,深入了解患儿护理治疗中存在的问题;第二护理人员与患儿进行口头语言沟通,劝导其积极配合治疗护理;第三护理人员要仔细观察患儿表情及肢体语言变化,对症进行沟通;第四护理人员应该学会换位思考,站在患儿角度思考问题,来了解患儿的心理。

1.3统计学分析

此次实验研究数据资料统计分析采用软件SPSS16.0,患者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行卡方检验,当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

经过临床治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满意度为77.33%,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

3.讨论

骨折疾病患者常常要承受身体伤痛所带来的行动不便,心理上交容易出现一些抵触治疗情绪,对于小儿骨科患者来说,其语言表达沟通能力较差,心理上很容易产生厌倦、苦恼等一些消极情绪,而骨折疾病治疗时间长、护理时间久更给小儿骨科患者治疗增加了难度,因此解决小儿骨科患者的这个问题能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并缓解其病痛,治疗性沟通主要包括的内容是:听、说、非语言沟通及换位思考四方面内容。

3.1治疗性沟通中的“听”

护理人员倾听小儿患者不仅仅是单纯听对方说话,还要倾听患者在生理上、认识及情感上的话语,小儿患者面对治疗护理时的出现消极情绪哭闹更多是因为害怕治疗性疼痛,因此护理人员应该认真且有耐心地注视小儿,带着微笑与其交流。小儿哭闹时,护理人员任何语言都较多余,是没有用处的,护理人员可以尽可能地让患者发泄完自己的情绪,不要因患儿哭闹而表现出一种厌烦情绪,以免影响护理质量[2]。

3.2治疗性沟通中的“说”

护理人员在临床干预护理期间,应努力给患儿营造一种良好的护理氛围,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使用针对性语言,对于哭闹不安的患儿应等待其安静后再告知其治疗的目的,不应该采取强制制止患儿哭闹行为。护理人员还要在治疗期间不断地鼓励患儿,注意对急躁患儿所采用的语言、态度[3],积极与其保持和谐、融洽的护患关系,为其营造出安逸、舒适的气氛。护理人员护理学龄期儿童时,尽量使用其能接受语言,对年龄较小患儿多多用语言逗乐他们,让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信赖感、减少抵制情绪。

3.3治疗性沟通中的“非语言沟通”

护理人员使用语言交流过程中不能忽视非语言交流技巧,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其关怀、温柔的眼神都能让患者感受到关心与温暖,护患交流就会容易与畅通。护理人员可以在患儿忍受疼痛积极配合护理时,对其竖起大拇指表示鼓励,也可以采取聊天法转移其注意力。患儿提出的问题,护理人员应该以专注眼神注视对方,并一一作出耐心解答[3]。护理人员日常在病房巡视时应面带微笑积极主动与其打招呼,并要根据患儿具体身体情况调整自己态度、表情等,防止患儿出现抵触情绪。

3.4治疗性沟通中的“换位思考”

患儿临床护理工程中,护理人员应该多站在家长角度上思考,然后与患儿沟通,使用和蔼、温和的语气与态度,让患儿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与爱护,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治疗与护理环境,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

此次实验研究中,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坚持以患儿为中心,经过治疗性沟通手段,不仅有效调节了患者自身不良情绪,帮助其树立乐观态度及治疗自信心,使用治疗性沟通的观察组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7.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积极配合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治疗性沟通在小儿骨科护理中具有较好的效果,有效提高了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及满意度,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护理方法,值得使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崔晓丽.治疗性沟通在小儿骨科护理中应用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2014,09:176-177.

[2]周程慧.观察小儿骨科护理中治疗性沟通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2:2363-2364.

[3]方继红,龚腊梅,徐杰,唐艳华.治疗性沟通在小儿骨科护理中应用[J].安徽医学,2012,04:498-499.

[4]方继红.治疗性沟通在小儿骨科护理中应用体会[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中华护理学会: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