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经验分析

/ 1

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经验分析

尹萍

尹萍(辽阳中医医院辽宁辽阳111000)

【中图分类号】R58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6-0355-02

糖尿病肾病属于中医消渴病肾病范畴,作为糖尿病慢性微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病程迁延,伤津耗气,伤及肾脏的结果。糖尿病的基本病机是阴虚燥热、气虚血瘀,消渴病肾病病情多从初期以上焦实热为主到后期下焦虚寒,最后到邪毒内阻,脾肾阴阳虚衰的尿毒症期。所以,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关键在于早期气阴两虚时。目前,中医治疗消渴病肾病常用的治法包括:滋补肝肾、温补脾肾、益气扶阳、祛除痰浊、温化水饮、活血化瘀。笔者在临床应用益气养阴,活血泄浊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尚佳,现介绍如下。

1病因病机分析

早期糖尿病肾病病机总体属本虚标实,本虚以气阴两虚为主,邪实以燥热内生、水湿稽留、湿浊内蕴为主。《圣济总录》指出:“消渴病久,肾气受伤,肾主水,肾气虚衰,气化失常,开阖不利,能为水肿。”早期消渴病肾病临床症见:口渴喜饮,周身乏力,可出现自汗或夜间盗汗,气短懒言,心悸失眠,腰酸膝软,尿频,尿中有泡沫。舌苔可见舌淡红或红暗,舌下青筋暗紫,边有齿痕,苔薄白少津,少苔,脉细弱。消渴日久,则气阴两虚则固摄无权,可见尿频,精微不固,则尿中泡沫多;气化失调,津不上承,可见口渴多饮等症状的出现;气虚则行血无力,阴虚则血运艰涩,导致血瘀阻滞;瘀血内停可影响气血和津液的运行,以及脏腑的功能活动,从而加重消渴病,导致早期消渴病肾病。

2中医治疗

早期糖尿病肾病是在消渴气阴两虚基础上发展而来,气虚运血无力,阴虚血行艰涩,瘀阻肾络,肾气虚衰,精微不固而成。根据早期消渴病肾病的病因病机,笔者选用益气养阴,活血泄浊之法,经验方为:黄芪、白术、茯苓、山药、党参、旱莲草、麦冬、黄连、葛根、丹参、川芎、生地、山茱萸、何首乌、制大黄。方中重用黄芪,配以党参、白术、茯苓以健脾益气,行血利水;丹参、川芎以活血化瘀;生地、山茱萸、何首乌、旱莲草、麦冬以补养肾阴;山药以补脾益肾,益气利水;葛根生津止渴;黄连清胃泄热;制大黄泄浊行瘀。数药合用,攻补兼施,标本兼顾,针对早期消渴病肾病正虚邪恋之势。黄芪具有益气养元,养心通脉,扶正祛邪,健脾利湿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黄芪具有扩张外周血管、冠状血管、脑血管和改善微循环以及降压等作用;能降低血小板活化程度,抑制血小板内5-羟色胺的合成和释放,以降低血小板聚集性。有效减少血栓形成,改变血液高凝状态,达到抗凝、减少尿蛋白排出的作用。葛根提取物葛根素具有扩张动脉,解除血管痉挛,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作用。方中多数药物均有降血糖作用,黄连、大黄有降血脂作用。大黄还有保护肾功能,抗肾纤维化的作用。川芎、丹参活血祛瘀,促进肾动脉灌流量的增加,改善微循环,并有改善糖尿病患者肾脏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及内皮细胞增生的作用;山萸肉、枸杞子补肾填精,有增强免疫力、降糖、利尿、抗炎等功效。

3病例介绍

郑某,男,46岁。2010年4月20日初诊。患者十年前确诊2型糖尿病,半年前出现周身乏力,尿中泡沫多,劳累后加重,曾就诊于县医院,诊为糖尿病肾病,用药不详,病情时轻时重。来诊证见:周身乏力,口渴多饮,尿中泡沫多,时有夜间盗汗,气短懒言,夜眠不佳,腰膝酸软,双下肢浮肿。舌红暗,舌下青筋紫暗,苔少薄,脉细弱。尿常规pro3+,糖化血红蛋白5.2%,肾功能正常。该患证属气阴两虚兼血瘀证之消渴病肾病,治宜益气养阴,活血消肿之法,方用黄芪50g、白术20g、茯苓15g、山药15g、葛根10g、丹参15g、川芎10g、生地15g、山茱萸10g、何首乌15g、党参20g、旱莲草20g、麦冬15g、黄连10g、制大黄10g、白茅根30g、桑白皮30g、大腹皮30g。服药7剂后,乏力改善,尿中泡沫减少,尿量增多,浮肿消退。尿常规查pro2+。原方减少桑白皮、大腹皮。另服7剂,尿常规见pro2+,余症明显减轻,上方加益母草续服7剂,尿检pro1+,守方继用,目前血糖控制较好,尿蛋白维持1+,随访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