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李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李姣

李姣

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儿科陕西省西安市710032

摘要:随着人们对医护服务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再加上儿童是一个特殊群体,年龄小,自我保护能力及自控能力较差,认知能力和依从性也较差,配合度较低等因素,使得其在住院期间更容易发生各种危险,引发护理纠纷。因此,分析儿科护理风险的主要诱发因素,并针对其原因积极进行防范和解决措施,对于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促进患儿早日康复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关键词:儿科护理;风险因素;防范措施

儿科患者由于年龄较小,其身体发育尚未成熟,抵抗力相对较差,无法承受各种护理风险因素引发的不良后果,为了保证儿科治疗以及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患儿及时康复,必须要加强对患儿的临床护理,主动挖掘儿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临床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改善风险防范效果。

1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1.1护理失误

由于护理人员自身专业素质和经验不足,在护理过程中更容易导致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如患儿的静脉较成人更细小,如果反复穿刺,会对患儿身体造成伤害,使其产生紧张、疼痛、恐惧等心理,从而导致穿刺失败。

1.2职业损害

由于患儿机体和器官尚未发育完全,抵抗力和免疫力较低,加之患儿自身受疾病和细菌感染,在住院期间更容易造成交叉感染或多重感染,从而影响临床治疗效果,严重者甚至会出现病情加重或并发症。

1.3意外事件

儿科是医院较为特殊的科室,患儿对外界的认识和自身知识不足,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在住院期间往往会出现锐器擦伤、烫伤、误食、坠床等意外事件。

1.4重症抢救

重症抢救也是患儿住院期间的重要风险因素,在抢救时患儿的病情较为严重、时间比较紧张,加之主治医生要求护理人员默契配合和熟练操作,更增加了护理难度。此外,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和经验的缺乏,使其在抢救时准备不充分,对抢救过程和步骤不熟练,会出现重复用药或用药错误等问题,加大了临床护理风险。

1.5心理压力

患儿年龄较小,对未知事物充满恐惧,若护理人员不够细心和耐心,易导致患儿不愿配合治疗。一次性穿刺不成功、静脉滴注速度调整不到位、巡视不及时等,都是造成护理风险的重要因素。

2儿科护理风险因素的防范措施

2.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确保其落实到底

临床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严格执行相关规章制度,禁止出现药物发放错误、打错针现象;规范交接班,交班人员需详细、全面地向被交班人员讲解患者情况,讲解急救药物的使用情况,若存在药物缺失现象,需及时告知;实施岗位责任制,密切观察患者情况,严格执行医嘱。做好护理操作记录,准确无误的监测患者血压、心率等指标。

2.2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护理

人员必须要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拥有较好的问题分析能力以及临时应变能力等,才能够保证良好的儿科护理质量,取得良好的护理风险防范效果。强化对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技能培训,保证护理人员的用药安全性,同时开展科学的护理教育以及管理,按照护理部要求,全部儿科注射用药均需要通过两人共同核对后正式执行用药治疗。临床治疗和护理过程中需要应用到各种先进的精密仪器,护理人员必须积极参与仪器应用专项培训,及时了解和掌握相关仪器的使用方法,根据相关操作规程进行仪器操作。另外,从基础护理入手,要求每个护士对婴儿沐浴、配奶、喂奶、更换尿布、脐部护理、测体温等基础护理操作必须熟练掌握,人人过关,然后进行专科技术操作的培训和考核。事实证明,只有精通基础护理理论知识,掌握新生儿专科护理技能,掌握抢救的程序、配合方法,各种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病情观察等,才能在繁忙的儿科护理工作中镇定自若、有条不紊,保障患儿安全。按照护士规范化培训的要求,对工作5年内低年资的护士进行强化培训,反复训练专业技能,根据个人特点每月考核操作、理论至少各1次,合格后方可从事儿科护理工作。

2.3强化沟通技巧,建立友好护患关系

通常来说,护理纠纷主要由护患沟通不当等因素导致。由于医院业务相对较大,护理人员工作繁忙、工作压力大,极有可能于护理服务中出现缺乏耐心、烦躁等现象。当患者家属向其询问问题时,无法积极的做出回应,甚至部分患者出现恶语伤人现象,使家属不满,造成医疗纠纷。在这种情况下,医院领导需加强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培训,以改善护患关系,降低医疗纠纷。

2.4强化药品管理

由于儿科患者的药物使用剂量和成年人、老年人不同,药物剂量通常相对较低。再加上小儿自身情况、年龄因素的影响,对药物反应产生的敏感度高于成年人。故而,需加强临床药品管理,药物使用前期认真、详细的向患者家属询问是否存在过敏史,指导患者家属合理、准确的使用药物,从根本上规避因不良反应而造成的医疗纠纷。另外,还需妥善保管急救药品,即:安排专人负责急救药品的保管,做到班班清点,以顺利进行儿科急救工作。

2.5改善患儿就医环境及设备设施

完善硬件设施,按规定设立儿科病房分区,包括新生儿病房、新生儿监护室、隔离室、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的划分等,明确区域间标识;根据儿童生理特点改善环境及设备设施,例如插座的设置、热水容器的放置位置等,加强监护措施,加强安全防护,加固儿童病床防护床栏设置,杜绝患儿坠床;加强病房环境及患者卫生管理,减少噪声及其他污染;做好入院宣教,向家属交代清楚病室中设置等。避免环境导致的护理风险事件。

2.6控制院内感染

儿科患者年龄小、认知差、依赖性强、陪护人员多,儿童的解剖及生理功能发育未完善,防御功能差,更需做好院内感染控制工作。儿科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按规章制度定时清扫、擦拭、消毒,定期环境卫生学监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分室隔离传染病患儿,医院感染时严格执行隔离技术。

2.7优化护士人力资源配置

在护理人员管理中,强调以人为中心,实行人性化管理。合理搭配人力资源,增加人员配给,改善儿科护理人员短缺现状;根据本科室工作特点和护士实际情况排班,合理安排护士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时间表,尽可能照顾护士在生活和学习等方面的需求;重视关心护理人员心理压力的缓解疏导,培养护士健康乐观情绪;重视提高儿科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增加护士参加继续教育的机会,鼓励护理人员学习儿科疾病知识、护患沟通技巧等。

2.8加强风险监控

加强风险监控是降低儿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的重要手段,积极发现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在制订风险预防对策及纠正对策指导下,给予正确处理,并跟踪评价应对措施实施效果,及时对防范措施进行调整。护士长需要定期对儿科发生的风险事件进行分析,总结发生的原因及处理对策,避免类似的风险事件再次发生。

综上所述,临床儿科护理中根据风险因素实施针对、有效的防范措施,对于降低护理风险,增强护理质量来说,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宋炜.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和防范措施[J].实用临床医学.2016(02)

[2]王芳.儿科护理工作的护理风险因素及风险控制[J].当代医学.2016(28)

[3]汪瑜.探讨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防范式护理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