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Cantrell五联症患儿的术前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1

一例Cantrell五联症患儿的术前护理体会

陈媛媛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湖北武汉430022

摘要:总结了一例Cantrell五联症患儿的术前护理体会。重点是预防感染,采取保护性隔离,注意观察外露部分的颜色,监测生命体征,各项护理操作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

关键词:Cantrell综合征;术前护理

Cantrell五联症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畸形,生后可发现部分或全部心脏异位于胸腔外,常合并心内畸形。同时患胸骨缺损、心包缺损、横隔缺损、前腹壁缺损与心血管畸形,故被诊断为Cantrell五联症(Pentalogyoff.Cantrell)。Cantrell五联症的心脏外露根据部位分为颈型、颈胸型、胸型、胸腹型、腹型,其中胸型和胸腹型最常见;根据有无覆盖分为被覆型(心包完全或部分缺如、有薄层半透明皮肤覆盖)和裸露型(心包完全缺如、无皮肤覆盖)。简述危害?我科于2017年9月收治一例Cantrell五联症患儿,该患儿属胸型、被覆型。Cantrell五联症均需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方案包括矫治心内畸形、回纳心脏和修补裂开、缺损胸壁等。由心外科和整形外科共同完成。尽快完善相关检查,做好术前准备及护理,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周某,男婴,9月15日03:30剖腹产出,出生时发现心脏外露,行心脏彩超检查提示有先心病。起病以来,患儿精神、饮食、睡眠可。既往史:G1P1,41周剖宫产,T37℃,HR134bpm,R25bpm,SPO295-100%,四肢血压[mmHg]:左上:70/32;左下:68/31;右上:61/31;右下:69/33;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无紫绀,咽无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颈软,颈静脉无充盈,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罗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心脏超声:先天性心脏病内脏、心房正位,中位心,室间隔缺损(膜周型,双向分流)动脉导管未闭(管型,左向右分流)房间隔缺损(中央型,左向右分流)肺动脉高压冠状静脉窦扩张,EF60%,心脏外露,可见明显心脏跳动,心脏与脐带间有一韧带链接未触及震颤,心界扩大,心律齐,P2亢进,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2/6级收缩期杂音,无传导。CT示胸骨体下部及剑突缺失,合并胸腹正中相应区域肌肉缺失。

2护理

2.1外露心脏的护理

婴儿皮肤娇嫩,用0.5%碘伏消毒,再用盐水清洗,无菌石蜡油纱布加清洁纱布覆盖,油纱布作为直接与皮肤接触的内层敷料,具有保湿,保暖,不粘合保护外露组织的作用,每次更换时动作轻柔。

2.2全身皮肤护理

保持患儿全身皮肤粘膜清洁,每天为患儿擦拭全身,及时更换被服,保持床单整洁,平整。每班次注意查看患儿外露部位的皮肤情况。

2.3预防感染

该患儿心脏外露,与脐带连接,加之新生儿抵抗力低下,更易引起感染。入院后应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所有物品单独放置;控制出入患儿房间的人员,相对固定;医务人员接触患儿前后均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各项护理操作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保持辅料干燥;按医嘱即时准确的应用抗生素。

2.4常规护理

室温调至22~24摄氏度,湿度为55%~65%,按需喂养,保证营养供给。严格床头交接班制度,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

2.5饮食指导

若病情允许,尽量母乳喂养,因母乳是婴儿最好、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母乳营养丰富、容易被婴儿消化吸收,而且含有多种免疫成分,母乳喂养的婴儿患病率低,母乳是最经济、方便、温度适宜、不易过敏,是任何乳类、食品不能取代的。

2.6衣着

要以柔软的纯棉布料制作,要宽松、舒适、简单,旧衣服应清洗、晾晒或经过消毒,更衣时要检查身体各部位皮肤。

2.7心理护理

患儿家属长期求医和面对患有严重心脏畸形的患儿,心身焦躁,表现为性格急躁和无望。因在手术矫治患儿的同时,必须重视患儿家长的心理状态。心理行为矫治的结果对增加患儿的手术顺应性非常重要[1]。

3小结

Cantrell五联征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畸形,只有通过手术才能治疗[2]。该病病死率较高,一年生存率与合并心内畸形密切相关,后者以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法乐氏四联症、右室双出口等多见。护理重点是预防感染,采取保护性隔离,注意观察外露部分的颜色,监测生命体征,接触患儿前后均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各项护理操作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为行心脏外露复位手术做准备。

参考文献:

[1]6例Cantrell五联征患儿的围术期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8)947-949.

[2]ZhangX,XingQ,SunJ,eta1.SurgicaltreatmentandoutcomesofpentalogyofCantrellineightpatients[J].JPediatrSurg,2014,49(8):1335-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