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手术辅以中医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痛的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1-11
/ 2

腹腔镜手术辅以中医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痛的疗效分析

王桂香杨泽辉

王桂香杨泽辉

(云南省大理州中医医院,云南大理671000)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辅以中医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就诊的慢性盆腔痛患者予腹腔镜手术后辅以中医中药治疗3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治愈42例、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腹腔镜辅以中医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慢性盆腔痛中医综合疗法疗效

中图分类号:R713文献标识码:A

慢性盆腔疼痛(CPP)是指病程在6个月以上的周期性或非周期性盆腔疼痛,与月经明显有关或无关,表现为腹痛、腰疼,性交痛、排便痛及不孕等,是一类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妇科最常见的症状。慢性盆腔疼痛的特点是病因复杂,包括妇科盆腔器官疾病、泌尿系统功能异常、器质性病变及胃肠功能紊乱等,其中最常见是妇科盆腔器官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炎、盆腔粘连、盆腔静脉瘀血综合症等,约占病因的78%[1]。极少数患者即使做了腹腔镜检查或开腹探查也找不到明显原因,疼痛程度与病变程度不一定成正比,应考虑是心理因素引起的一种躯体症状,临床常被诊断为功能性慢性盆腔痛或心理(或精神)性慢性盆腔疼痛,所以治疗起来非常棘手。目前治疗方法较多,如:中医中药治疗、封闭疗法、物理疗法等,但单独使用效果不确切,且治疗最基本也是最必要的方法是去除原发病,而多数无创诊断方法无法明确病因,致使确诊困难,治疗盲目。腹腔镜的发展为CPP的诊治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所以我院采用腹腔镜辅以中医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痛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3月至2014年9月我院诊治的慢性盆腔痛患者60例,年龄18~55岁,平均34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痛经、非经期腹痛、腰疼、性交痛、排便痛及不孕等症状,妇检有子宫压痛、后倾固定、附件区增厚感并压痛、盆腔一侧或双侧可触及压痛活动受限的肿块,或B超提示盆腔有阳性体征或子宫输卵管造影示输卵管阻塞等,但排除盆腔恶性肿瘤,并按辽程坚持完成治疗。

1.2治疗方法:治疗组30例患者排除腹腔镜手术禁忌证于月经干净后3-7天在全麻下行腹腔镜探查术,顺序观察盆腹腔脏器,重点观察子宫形态、卵巢及输卵管情况,是否有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及浸润深度,盆腔有无粘连及粘连范围,直肠窝是否有积液,盆腹腔是否有粟粒小结、干酪样坏死物、干酪球、钙化灶等结核性病理产物等,认真寻找病因、明确诊断,术中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适当的手术治疗,手术后根据不同的中医证型辩证采用中药内服及月经干净后3-7天开始中药保留灌肠、外敷治疗,1次/天,连用10天为一辽程,连续应用3个辽程,盆腔炎明显者术后适当加输抗生素5-7天。治疗3个辽程后及停药3个月后对其疗效及疼痛情况进行评价。

1.3治疗效果评价:按照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2]判定疗效。治愈:患者频发性的慢性盆腔疼痛症状完全消失或B超检查盆腔无包块,无积液或输卵管检查通畅或已受孕;显效:患者频发性慢性盆腔疼痛症状大部分消失,妇科检查或B超提示盆腔症状、体征均有明显改善或消失,不影响正常的日常生活;有效:患者频发性慢性盆腔疼痛症状减轻,妇科检查或B超提示盆腔症状、体征均有改善,基本不影响正常的日常生活;无效:患者术后症状无变化,体征无改善,B超提示盆腔症状、体征无改善。

2.结果

2.1疗效:病例数共60例,治愈42例、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

2.2不良反应:所有病例在粘连过程中及治疗后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3.讨论慢性盆腔疼痛因其发病隐匿,病因复杂,病情顽固、病程迁延、治疗棘手,治愈率低,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所以,面临它的挑战,需要耐心、信心和恒心。

腹腔镜诊治慢性盆腔疼痛有其独特的优点,集诊断和治疗为一体,弥补了实验室检查及保守治疗的不足,可直视盆腔内组织和器官的形态改变,病灶范围,必要时可取活体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为慢性盆腔疼痛的病因诊断提供有力证据,同时可行局部投药及进行各种相应的手术治疗,如:镜下可去除病灶、行粘连松解、异位灶电凝、卵巢囊肿剥除、圆韧带缩短术、悬吊子宫、患侧附件切除术、包裹积液切开引流、不孕症患者可行输卵管通液检查、输卵管积水造口整形等,尽可能的恢复其解剖位置和结构,从而恢复其功能,缓解疼痛症状。这对缩短辽程,减少盆腔粘连,保留生育功能等起重大作用,因此,有恢复快,复发率低,受孕率高的优点。目前认为腹腔镜检查是诊断原因不明慢性盆腔疼痛的金标准,腹腔镜手术也是最好的选择[3]。但是对于较小病灶、深部病灶腹腔镜也难以解决,若术后辅以中药巩固治疗,能更有效地缓解病情和防止复发。

中医认为“不通则痛”是各种疼痛发生的最基本病机,慢性盆腔疼痛属于“痛症”范畴,其病机是“冲任阻滞,胞脉失畅”及“冲任虚衰,胞脉失养”。“冲任阻滞,胞脉失畅”是其实证的关键,常见的原因是“肝郁气滞、湿热瘀结、寒湿凝滞”;“冲任虚衰,胞脉失养”为其虚证的关键,导致“冲任虚损”的常见原因有“肾阳虚衰及脾气亏损”。虚实二者互为因果,故冲任阻滞病久损伤人体正气,正气虚亏推动无力而使阻滞更甚,“久病必虚”,“久病必瘀”,“女子以肝为先天”。本病发病主要是经行产后胞门未闭之时,湿邪或夹寒或夹热乘虚内侵,与冲任气血相搏结,湿热瘀互结,阻滞胞宫胞脉,久而伤正,化虚化毒,致疾病虚实错杂,缠绵难治,肝失调达,气机不利,气滞而血瘀,冲任失于温煦,胞脉虚寒而发病。因此我科在使用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疼痛时密切结合其病机中肝郁气滞,湿热瘀结、寒湿凝滞、气血两虚和肝肾亏虚的特点,采用理气、清热、温经、除湿、化瘀止痛及益气补血、益气养肝止痛的治疗方法,再配合月经周期进行药物加减,即经前化瘀通经,经期行气化瘀止痛,经后清热解毒,除湿消肿,活血祛瘀,软坚散结,使组方灵活、有针对性,对疼痛的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从而在临床上取得显著疗效[4],另外,由于女性解剖生理特点,生殖器官与直肠前后相邻,静脉丛彼此相通,将中药浓煎为100mL的药液保留灌肠及研细成粉用热开水调和成药饼状行下腹部外敷,可增强盆腔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盆腔炎症的吸收,松解粘连,改善盆腔功能[5];同时药物经过直肠黏膜吸收,弥散、直达盆腔血液循环,广泛作用于盆腔组织器官,药物成分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显效迅速,不仅提高临床疗效,且避免肝脏首过效应,减少药物对肾肠的刺激作用,患者使用方便,可自行用药,无创伤,安全性高,在治疗盆腔疾病方面起到“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光仪主编,实用妇产科腹腔镜手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5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993,252

[3]郎景和.良好地发展妇科内境手术[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37(11):641-642

[4]胡绍梅.丹莪妇康煎膏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丹莪妇康煎膏论文汇编,49-50

[5]余冬青,黄健玲.中医多途径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74例[J].陕西中医,2007,28(11):1465-1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