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3-13
/ 1

数学课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邢素敏

邢素敏河北省曲周县曲周镇校部057250

传统的数学教学培养了一批应付考试的学生,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和认识远远没有达到教育者期望的目标,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对数学抱有恐惧的心理,认为数学太难、枯燥、与现实毫无联系。可见,传统的数学教学过份注重了数学自身的学科性质而忽视了数学学习中人的发展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把关注人的发展作为首要的目标,提出: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并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具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呢?就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浅谈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

如果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就会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意志力薄弱。针对低年级孩子的实际情况总结了两点经验。

1、利用榜样示范的作用影响学生。

我讲一些名人小时候怎样立志成才,怎样克服重重困难,刻苦学习,终于成为各行各业专家等故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孩子心目中树立一些榜样,通过具体、形象而生动的语言,让他们知道该怎么做才是为祖国建设而学习,为人民创造幸福生活而学习。激发他们“我要学,我想学,我一定要学好”的信心。但是,动机教育是长期的,不可能一步到位。我对随着年龄增长却没有形成良好学习动机、情趣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或意志薄弱的个别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辅导,直至改正为止。其次,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还必须靠教师良好的教学过程来影响。

2、培养学生的兴趣持久性。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相对分散、观察力不集中、情趣易变。针对这些特点,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时,要坚持持久性。通过生动的教学过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意志品质,激发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索知识的兴趣。为此,我重视运用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形象语言,配合教具演示,指导操作学具,由直观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让学生学得高兴,学得乐意,不觉疲倦。

二、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能力的构成,有四个要素:一是基础知识,二是基本技能,三是智力技能(指观察、思维、记忆、想象等心理内部活动的技能),四是学习方法。过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中只重视前两者,而忽视后两者,因而出现高分低能的倾向。为加强学习能力的培养,我在加强双基教学的同时,又重视思维、记忆等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1、重视教给学生使用教材,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学生不会使用教材。一堂数学课往往是到给学生布置作业时才打开书。教材不只是教师教学用的材料,也是学生学习使用的材料,因此,教会学生使用教材也是培养学生自主独立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

2、重视充分表露并训练学生掌握学习的过程

应试教学造成讲风过盛。数学课也照样是以“讲”代学生的“学”,实质上是以教师思维活动占有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数学课来说,学习过程主要是思维过程,因此,数学课上重视把思维过程充分地表露出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内容。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或方式。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巩固和发展学习能力,而且对将来工作和学习也有较大帮助。

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从小养成,在一年级教学中,就应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我认为在数学方面,良好的学习习惯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听讲,独立思考

儿童的思维具有不稳定性,在学习过程中,我教给学生认真思考,会想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如:看到应用题,需要知道什么条件,解答的思路是什么,怎样想问题最简单。这样,学生思考得准确、深刻。这种习惯的养成有助于思维品质的形成。

2、仔细观察,用心去记

低年级教材里直观的东西较多,高年级教材中线段图较多。从低年级开始注意教给学生学会比较、观察,做出正确的判断、推理。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同时,又能促进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

3、规范地写,准确地算

小学低中年级,数学课上的写很重要,如一年级学写等号不用格尺,既要规范又要快。再如规范地书写数字、答题等。计算更为重要,强调规范书写的同时,计算的准确性不容忽视。有的学生计算只图快、不图准,这样是不行的。

总之,新课程标准构建了全新的教学理念,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无论怎样,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矛盾转化过程。学生能动性是否能调动起来,发挥程度如何,取决于教师的引导作用。随着学生主动性的提高,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只有摆正“教”与“学”的位置,在教改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才可以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学习的轨道,真正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