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晕动症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8-18
/ 1

中医药治疗晕动症研究进展

饶思远赖凤飞

饶思远赖凤飞(广州中医药大学510405)

【摘要】本文查阅近年中医药治疗晕动症的相关文献,发现中药治疗晕动症疗效确切,在提高疗效及减少副作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将临床报道综述如下,为临床晕动症的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晕动症穴位治疗中医治疗中药治疗【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15-0211-01

动症,临床上以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为主要临床症状。

属于祖国医学“眩晕”之范畴,近年来,中药被广泛运用于晕动症的治疗,对反复发作的呕吐、恶心等临床症状具有明显且稳定的疗效,中药治疗晕动症日益受到重视。现将临床中药治疗晕动症方法及疗效报道如下:1中药治疗1.1痰湿中阻证易华波[1]运用健脾化饮法预防晕动,自拟方药如下:党参18g,炒白术18g,茯苓12g,炙甘草10g,陈皮12g,法半夏18g,枳壳12g,泽泻30g,猪苓15g,桂枝8g,天麻18g,炒薏苡仁20g,淮山药20g,荷叶8g。隨症加减,结果两例患者晕车症状均缓解,晕动病基本上未见明显发作。刘运、薛丽君[2]运用五苓散(泽泻15份、猪苓9份、茯苓9份、白术9份、桂枝6份)治疗晕动症水湿内盛型患者25例,经1个疗程(每组共500次)观察结果显示,显效122次,有效83次,无效45次,总有效率为82%。王华等[3]运用《金匮要略》泽泻汤治疗晕车症,选取60例严重晕车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乘车前服用泽泻汤。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晕车症状中眩晕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5.7%和18.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有明显差别(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晕车症状中呕吐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1%和7.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有明显差别(P<0.01)。表明泽泻汤对晕车症状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郭应、薛丽君[4]采用夏术泽苡丸治疗晕车的疗效观察,中药(夏术泽苡丸)治疗组和对照组(晕车宁)各75例,结果中药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中药组治疗晕车效果优于对照组。

陈皮味辛而微苦,入脾、肺经。有理气调中、燥湿化痰功效。郑小吉等[5]观察陈皮口腔崩解片防治晕动病的临床疗效。将113例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71例采用陈皮口腔崩解片含服;对照组42例采用茶苯海明片口服。观察2组相关症状和体征变化。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2.96%,对照组为83.33%,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均能有效缓解呕吐、胸闷症状。观察组尚能有效减轻恶心、头晕、乏力及胃部不适等;对照组头晕、头痛、乏力等症状改善不明显。结论:陈皮口腔崩解片能有效地防治晕动病,具有很好开发价值。

1.2外邪犯胃证梁文能[6]运用代赭石汤加减治疗60例晕动病患者,以重镇降逆,化湿,止呕为治疗原则。药物组成:代赭石60g,藿香12g,法夏20g,竹茹15g,香薷12g,陈皮15g,甘草3g。随症加减;口苦舌燥者,加连翘、芦根,以清热解毒、生津止渴;胃脘灼痛、胀闷者加黄连、木香,纳呆厌食者加神曲。用法:1日1剂,煎汤60~200ml口服。

结果治愈52例,显效6例,无效2例。

1.3胆气犯胃证杨文军等[7]采用小柴胡汤加味治疗晕车后反应65例,基本方由柴胡12g、半夏12g,党参15g,生姜9~12g,黄芩6~9g,竹茹6g,防风10g,甘草6g,大枣4~6枚。水煎2次,和匀,早晚各服1次。

并随症加减,结果65例均痊愈。

1.4气血亏虚证宋宁等[8]观察健脾安神法防治晕动病疗效,方法:将105例晕动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按健脾安神组方(党参、山药、茯苓、百合、女贞子、合欢皮各15g,黄芪、柏子仁各20g,浮小麦30g,白术、生姜、红枣、酸枣仁各10g,五味子6g)内服,对照组55例口服茶苯海明片。中药每日l剂,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健脾安神法防治晕动病有较好疗效。

2问题与展望中药治疗晕动症,其疗效确切,经济,副作用小,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和推广价值。但也应看到中医治疗晕动病仍存在不少问题,如中药的药理研究较为缺乏,方剂作用的机制尚未明确等。因此,应进一步开展中药药代动力学和药理学的相关研究,明确药用机理,为中医治疗晕动症提供更好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1]易华波.浅谈运用健脾化饮法预防晕动病[J].江西中医药,2013,07:37-38.[2]刘运,薛丽君.五苓散治疗晕动症水湿内盛型患者25例[J].江西中医药,2012,43(7):22.[3]王华,薛丽君,刘运.《金匮要略》泽泻汤治疗晕车症[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7):4.[4]郭应,薛丽君.夏术泽苡丸治疗晕车的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1,24(7):3410-3411.[5]郑小吉,詹晓如,王小平.陈皮口腔崩解片防治晕动病71例[J].新中医,2008,06:83-84.[6]梁文能.代赭石汤加减治疗晕动病60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11):79.[7]杨文军,冯敏.小柴胡汤加味治疗晕车后反应65例[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3):78.[8]宋宁,梁薇,黄鑫,等.健脾安神法防治晕动病疗效观察[J].广西中医药,2012,35(1):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