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及护理

王芳王海霞

(甘肃敦煌市医院甘肃敦煌736200)

【摘要】本文从早期康复治疗的机制、开始时间、治疗方式、早期康复治疗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几个方面对近年来脑卒中后早期康复治疗现状进行综述。早期康复治疗作为脑卒中患者康复的第一站,采用科学、合理的康复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在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时,同时需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要因人而异,制定合适的康复方案。

【关键词】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6-0194-02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易发的病症,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约有60~70%的脑卒中病人经抢救治疗后神志可恢复,但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以半身不遂(偏瘫)最多见。脑卒中后遗症并非不治之症,除了采用可靠药物治疗、针灸等综合措施外,早期进行功能康复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病人的各种功能和预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1.早期治疗的重要性

脑卒中患者因起病急、变化快,如不及时救治易残留后遗症―偏瘫失语,致残率高,导致日常生活能力完全或部分丧失,给家庭、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以上症状如在早期治疗(发病7天~1个月内)是可以逆转的,甚至有些病人通过适当的治疗还可以完全恢复功能,重返家庭和社会。

2.早期康复的意义

脑卒中急性期随着坏死组织出血吸收、脑循环代谢改善和脑水肿减轻,脑可塑性方面恢复逐渐占优势,脑功能恢复可由功能重组获得,也可由次要通路开放获得[1]。在神经系统疾病康复领域中,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就是人们逐步认识到中枢神经系统在损伤后具有结构和功能上的重新组织能力,即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高度的可塑性。神经系统的这种可塑性能通过不断地学习与训练得到强化和巩固[2]。

3.早期康复治疗开始的时间

以前普遍认为脑卒中后,半年以内开始的康复治疗都属早期康复治疗。目前,康复医学专家普遍认为,只要急性脑卒中病人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48h后即可开始康复治疗,也有学者认为早期康复在生命体征稳定后12h开始[3]。对于中枢神经损伤的再生与修复过程而言,有研究认为偏瘫病人运动功能的恢复可在发病数日开始,1~3个月可达到最大程度的恢复,3个月后恢复减慢,6个月后有90%的病人恢复达到顶点[4]。由此可见,脑卒中后开始康复治疗的时间越早越好,目前还有学者提出了超早期康复训练。

4.早期康的方法

4.1常规护理

用温热水每天行2次擦洗患者患侧肢体,用50%酒精在每晚睡前进行按摩,为促进血液循环,先从近端关节开始再至远端关节。对患者肢位在卧床期的摆放,包括健侧卧位,仰卧位,患侧卧位肢位摆放,特别是睡觉前需将患肢依据功能位置进行摆放,避免关节出现变形和僵硬。

4.2理疗

①脑循环治疗仪―促进和恢复神经细胞的功能。②中频―刺激肢体肌肉运动,帮助恢复功能状态。

4.3功能训练

①良肢位的摆放:良肢位摆放贯穿康复的全过程,它是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康复的基础。无论是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应交替进行,以健侧卧位为主,保持良姿位,可起到抑制痉挛模式,预防肩关节脱位,避免诱发分离运动的良好作用。脑梗患者的患肢神经功能未恢复,血液循环障碍,易出现患侧肢体的水肿,尤以手、足部最明显。在护理时应用枕头将患手、足部垫高,利用重力作用加快血液回流,缓解水肿。②ADL训练:内容包括进食、洗澡、大小便控制、修饰、穿衣、床椅转移,上厕所、行走、上下楼梯。鼓励患者主动参与,尽可能独立完成。患者选用的餐具以利于使用方便为原则,布局合理利于患者操作。患者入院开始进行ADL初次评价,然后根据病情变化及训练效果进行中期评价(一般在入院后1个月),在出院前进行末次评价,每次应根据评价结果随时制定或更改训练内容。③被动活动:为防止患肢关节僵硬、肌内萎缩畸形,早期就要对瘫痪肢体进行被动运动和按摩。运动原则是:一个一个关节活动,活动度以正常人活动为度,幅度由小到大,由健侧到患侧,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尽可能到位。多做肩外展、外旋、前臂旋后、踝关节背屈及指关节的伸展活动,但要防止肩关节因活动过度而受损,若病人出现痛苦表情时即停止活动。每次活动30分钟左右,每天2次。

4.4语言训练

根据不同的语言障碍,如失语,构音障碍,可制订训练计划:①进行构音器官运动,如噘嘴、呲牙、鼓腮、舌体灵活度训练,最长发音时间练习。②语速训练,原则是语速度慢,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树立患者自信心。③理解能力训练从单词开始,逐步过度到短句、段落、文章等。完全性失语患者可建立交流板,提高语言交流方式。

4.5早期康复治疗与针灸结合

在早期康复治疗时常将现代康复方法与针灸疗法相结合,如康复结合头针、康复结合体针、康复结合头体针并用,疗效以康复结合头针最为显著[5]。总结出针刺结合康复给脑细胞早期运动的信息,对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明显优于单纯的神经内科治疗,并且指出针刺结合康复的介入时间越早,疗效越好。

针灸:①早期:患者肢体肌肉呈弛缓状态,尚未出现肌肉痉挛时,可用强刺激,上肢针刺抬举穴、外关穴。下肢针刺足三里、侠溪,可电刺激15分钟(持续波)。②中后期:患者肢体肌肉痉挛比较明显时,针刺则以阳经穴为主,即上肢采用外关、天宗、下肢以足三里,侠溪为主,用轻刺激或留针半小时,不用电刺激。

5.讨论

科学合理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有着重要作用,扭转了轻康复重治疗,只注意抢救生命,忽略功能恢复的错误观念。早期康复治疗能较好的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及生存质量,使重返家庭和社会有着重要意义。早期康复治疗作为脑卒中患者康复的第一站,要把握好治疗的时机,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遵循规范的治疗模式,采用综合的治疗方法,以促进脑卒中病人各种功能最大限度地恢复。

【参考文献】

[1]陈颖.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探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5):156.

[2]梅雪艳.脑卒中早期的康复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2006,22(8):111.

[3]宋成忠,崔爱庆,李义召,等.超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心身功能恢复的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3,7(7):109.

[4]张昕红.脑卒中的康复治疗[J].医学与哲学,2004,25(7):29.

[5]唐强,张慧敏,王艳,等.针灸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的研究进展[J].针刺研究,2002,27(4):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