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在基层医院NICU应用的风险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PICC在基层医院NICU应用的风险管理

廖永生

廖永生(四川省达州市中心医院儿科635000)

【关键词】PICCNICU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6-0373-01

PICC即径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用于为患儿提供中期至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7天至数月)。我院是一所地处大巴山区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我院新生儿病房承担着本地区重症新生儿的救治工作,随着新生儿急救技术的大大提高,成功救治的新生儿胎龄小至26周,产重低至800克。小早产儿,超低,极低体重儿,血管小,脆性大。加之静脉营养的开展,高浓度药物治疗的需要。静脉输液成为了一重大难题。反复穿刺增加了患儿的痛苦及感染机会,同时也大大增加了护士的工作强度。故在基层医院NICU开展PICC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一.在计划PICC置管前必须严格掌握

1.PICC的应用指征:早产儿,须长期静脉输液的患儿,胃肠外营养,刺激外周静脉的药物,缺乏外周静脉通路。

2.PICC禁忌症:肘部静脉血管条件差,穿刺部位有感染或损伤,血小板明显减少,有凝血障碍者。

3.PICC的优势:减少频繁静脉穿刺的痛苦和不适,保留外周静脉做为远期治疗的血管通路,特别有助于高危和免疫抑制人群,降低颈部和胸部插管的严重并发症如气胸血胸,感染发生率小,可由护士操作。

4.PICC并发症:穿刺时的并发症:送导管困难、渗血、水肿、误伤动脉、心率失常、刺激神经。

留置期间的并发症:静脉炎(机械性.化学性.细菌性.血栓性),导管移位.导管阻塞。

二.PICC置管前的准备

1.家属的配合:PICC置管有其适应症同时也有其禁忌症,在PICC置管前应与家长详细沟通讲解其优势及其并发症。基层医院面临的病人家长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沟通的有效性易受到影响,这就需要护士耐心细致,深入浅出的讲解同时主管医生参与,提高家长的知晓度,理解配合。愿意承担可能的风险,履行必要的签字。

2.病人的选择:选择没有PICC禁忌症,家属能理解配合的,具有PICC适应症的患儿,护士做好保护肘部血管的准备。

3.工作人员的准备:

(1).在计划开展PICC置管前,选派2~3名业务素质好,工作能力强,有高度责任感的优秀护士外出进修学习,(我院分别派往北医、华西、重医等地),针对性地学习PICC置管操作规程,维护及相关知识,派出人员学成归来在技术上做好充分准备。

(2).在科内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专题讲课,包括环境准备、用物准备、操作规程。置管后的护理管理、维护,并发症的处理及拔管的注意事项等。让每位护理人员知晓,并用废旧PICC管在模具上示范操作。人人动手操练,感受其过程,注意细节及环节的管理,并组织验收考核。让护理人员从不知到熟知。根据本科室实际完善了护理常规、操作流程及护理记录单等文字资料,全方位做好工作人员的准备,做到有备无患。

4.确保首次置管成功:为确保首次置管成功,我科在做好了充分的工作人员准备后,选择到了合适的病人,与家长有效沟通并履行签字。在不增加病人负担的情况下,我科自出费用,特地邀请了上级医院静疗小组成员专门从事新生儿PICC置管的老师前来我科实地指导。我科工作人员独立操作。于2012年12月31日成功对两例早产儿、极低体重儿、小于胎龄儿开展了PICC置管术。两患儿分别留置PICC管10天、11天,留置期间无堵管、导管断裂、栓塞、感染的发生。顺利拔管,拔管后观察无出血、感染,疾病痊愈出院。

小结:综上所述,基层医院注意了风险管理,NICU开展PICC置管具有完全可行性,大大提高了基层医院新生儿救治水平。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减少了护士反复穿刺的工作量。减轻患者的痛苦,护士拥有更多的时间观察病情,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PICC临床应用及安全管理》

[2]《静脉输液置管与维护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