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侯东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侯东娟

侯东娟

富裕县友谊乡中心学校侯东娟

教书育人是教育的主旋律。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学科,有着非常丰富的人文教育因素。可是近年来,许多家长和教师都把目光集中在了学生的学业成绩上,忽视了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也有许多人错误的理解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思品教师的是,与自己所教学科无关。这也是教育陷入误区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应该结合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将德育融入教学活动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下面我谈一下在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在学科教学中,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作为基础学科对学生思想和道德情操以及对其他学科的学习起到积极作用。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素质起到推动作用。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有浅显的认识。

一、提高语文教师基本功的修炼。

“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句话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得心应手还需要磨练内功。《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了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渗透德育的思想。这就给语文教师提出了现实的要求,教书是为了育人,育人是我们达到的终极目标。在语文课本中,大多数篇章思想性很强,有很多有价值的内容直接从文字中体现德育思想,有些文章虽没有直接点出但在其中蕴含丰富的思想内涵,有些文章也可以通过拓展延伸到德育思想上。

二、语文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机,达到高效。

语文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是为了渗透德育而渗透,应该是悄无声息地将德育思想及行为潜移默化地植入孩子的头脑中,应该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这样智育同德育就会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对学生的作用影响是很大的。

爱的情感是德育的重中之重,也是德育思想的正能量。高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心理特点,道德水平,想象力以及情感特点都较中低年级高出一截。以小学六年级为例,编者在编写教材时每一章每一课都渗透出人类之大爱:既有对自然地爱,又有动植物的喜爱,也有人与人的关爱,更有对祖国无限的热爱。这样就提供德育渗透的环境,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能发现爱,感受爱,理解爱,实践爱,把爱回报于他人,家庭和社会。

《詹天佑》一文,开篇点明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一上来就把本文的感情基调定下来,他的才能为了突出他的爱国。詹天佑心系祖国,才接受在外国专家看来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他的言行,思想无不渗透我们的德育思想。他要为国家争气,不再受外国人的欺压,让中国人扬眉吐气,他身先士卒,一丝不苟,持之以恒,这些不都是德育思想吗?不都体现德育观点吗?语文教学中教师由对一个人的敬仰上升到对祖国的至高无上的情感上,引导学生在深入了解詹天佑的知识:耶鲁大学毕业后放弃优厚条件回国;主持修筑中国天津到塘沽的铁路等等。这样情感又一次提升,达到德育的效果。

三、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教育,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保已经成为与人类休戚相关的热门话题。实践表明,搞好环境保护既要靠管理,靠科学技术,更要靠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而学校教育首当其冲要承担起培养下一代人环保意识的任务,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必要结合教材渗透环保教育。如在学习《向沙漠进军》一文时,首先让学生了解沙漠对人类的危害以及想要战胜沙漠必须付出巨大代价。其次,启发学生,土地沙化的原因是什么呢?原来是我们人类人为造成的,那我们人类就得自食其果。再联系实际,谈谈近几年来西北地区发生的“沙尘暴”给人类造成的巨大危害,然后再启发学生为了我们人类以后不再遭受土地沙化之苦,应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来共同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四、语文教学中渗透集体主义精神教育

现代青少年大都是独生子女,优越的生活条件和父母的精心照顾、培养教育使他们有聪慧能干等优点,但同时也滋生着个性强、突出自我和娇纵任性等缺点,尤以自我为中心表现特别严重。在教学中,怎样让学生懂得个人服从集体的协作关系,有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观念呢?学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我又让同学们讨论“如何看待父爱母爱”,同学们在列举了父爱母爱的种种事实后感慨:谁言寸草心,难报三春晖!有位同学这样说道:“世间最纯洁的便是母爱,她的宽容涵盖了我们一切的幼稚和无知,她的宽容更无法掩饰我们内心的自私,如果要学会爱别人,就先从热爱自己的父母开始吧。”还有一位同学说:“我们不能再做父母羽翼下的小鸟,我们要自立自强,在天空中展翅高飞。”

借此,启发学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需不需要这种集体主义精神呢?让学生与之相比较,谈认识,从而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生活的的确确少不了这种团队合作、自我牺牲和集体主义精神。

五、语文教学中渗透谦虚上进教育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阅读好文章,就是和大师对话!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社会阅历有限,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言外之意,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蕴涵在文中的深层含义。例如庄子的《秋水》《两小儿辩日》都要求教师要适时准确地加以引导,并拓展开去,让学生明白:学无止境;人活到老学到老;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唯有如此,方能不断进步,受益无穷。

六、语文教学中渗透责任感教育一个人富有强烈的责任感是有所作为、事业成功的基本因素之一。如果学生缺乏责任感,就难以担负起时代、国家赋予的重任,而起重要作用的正是学校的教育。但现实生活中有的学生出现了话不由衷、不负责任的言行,作为语文教师,应把学生的这种不良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里。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而且能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总之,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语文活动课和语文主题活动。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教育贵在以人为本,语文学科是集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作为语文教师,应让学生在快乐创造中学习语文,更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从而为新形势下的大语文谱写出崭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