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11年湾仔社区儿童入园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情况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7-17
/ 2

2006—2011年湾仔社区儿童入园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情况分析

许东亮

许东亮(珠海市香洲区湾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珠海519030)

【摘要】目的分析珠海市湾仔社区儿童入园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情况,为基层接种点实施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提供经验。方法按照《广东省儿童入园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对社区内入园入学新生预防接种证进行查验。结果2006年~2011年珠海市湾仔社区内小学和幼儿园预防接种证查验9间,覆盖率为100%,6年来在校学生合计18504人,共查验新生3083名,验证率96.5%;合格接种2105人;无证补证率100%;补种率100%。本外户籍儿童需补证有显著性差别(X2=62.24,P<0.005)、需补种有显著性差别(X2=65.68,P<0.005),外户籍儿童比本户籍儿童更需加强补证补种。结论社区通过落实入园入学查验接种证工作,可以消除免疫空白,有效防止国家规划免疫相关传染病在学校、幼儿园内发生;做好外户籍儿童补证补种是计划免疫规划工作的关键措施。学校、幼儿园坚持接种证验证工作,积累经验有着重要作用。政府部门重视及媒体支持、卫生与教育良好配合是预防接种证查验的保障。我国应尽快建立社区免疫接种点之间跨地区联系平台;创造条件为外来工子弟更容易得到免疫接种服务;应加强学校卫生专业队伍建设,培养更多学校全科医生,

公费派驻民营学校、幼儿园。

【关键词】接种接种证查验儿童

【中图分类号】R1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7-0093-02

珠海市湾仔社区毗邻澳门,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外来人员较多,外户籍儿童约占儿童总数60%。珠海市从1985年起由是卫生局、教育局、妇联联合发文开始实施新生入园入学查验接种证工作制度,并在1999年、2003年、2007年作出修订及重申。为更好地贯彻执行《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有效保护青少年群体的健康,珠海市湾仔社区一直严抓学校幼儿园入园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现对2006年~2011年的入园入学儿童接种证查验情况分析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珠海市香洲区湾仔社区小学3间、幼儿园6间,共计9间,查验2006年~2011年的新入学儿童。

1.2方法按照《广东省儿童入园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实施方案》[1]的要求,由珠海市香洲区湾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对入学入园新生预防接种证持有及接种登记情况进行查验:1、由学校、幼儿园将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纳入儿童入托、入学报名程序;2、卫生服务中心组织对各学校、幼儿园负责人以及保健教师进行集中培训;3、新生和转校生持接种证或记录到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部查验,采取先补证补种原则,再将新生的预防接种信息登入《珠海市儿童免疫接种验证登记表》并打印,并作出一类、二类疫苗接种评价,需补种的,列出疫苗名称及时间安排;4、学生持《珠海市儿童免疫接种验证登记表》报名的入学入园;5、各学校、幼儿园收集《珠海市儿童免疫接种验证登记表》,专人整理统计,对未完成相应疫苗接种的儿童,通知在规定时间内到预防接种单位进行补种。招生结束后,把《儿童入学入托查验预防接种证汇总表》报告到预防接种门诊部。分析的资料来源于2006年—2011年各学校、幼儿园报告的汇总表。

1.3结果判断

到验证日为止,到龄儿童已完成《广东省儿童免疫程序表》规定疫苗的基础、加强针次的接种,判断为合格接种;有漏种针次的,判断为需补种。

1.4统计处理

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用x2检验进行比较分析。

2结果

2.1一般情况

查验接种证工作实行随到随验,秋季入学集中在6月下旬开始至9月5日,每年9月中旬及下年4月开展接种证查验工作检查和督导。查验3间小学和6间幼儿园,覆盖率为100%;6年来在校学生合计18504人,共查验新生3083名,其中有预防接种证验证2974人,验证率96.5%;合格接种2105人,占68.3%;需补证109人,补证109人,无证补证率100%;需补种1005人,已补种100人,补种率100%。见表1.

表12006年—2011年珠海市湾仔社区儿童入学入幼预防接种证查验情况统计表

2.2补证情况

补证是指为无法提供接种记录的儿童补发接种证,有接种记录的儿童遗失接种证补发不作为补证。本户籍儿童有证1095人,需补证0人,需补证率0%;外户籍儿童1988人有证1879人,需补证109人,补证109人,需补证率5.48%。通过x2检验,本外户籍儿童需补证有显著性差别(x2=62.24,P<0.005),本户籍儿童有证优于外地儿童。见表2

2.3补种情况

预防接种门诊部查验后,对漏种针次的儿童予以补种。家长(监护人)表示已全部接种但无法提供接种证或接种记录的儿童,谨慎处理,按广东省关于麻疹、脊灰、乙肝疫苗强化免疫的原则对其进行强化免疫补种。本地儿童合格接种839人,需补种256人,占23.38%;外地儿童合格接种1239人,需补种749人,占37.68%。通过X2检验,本外户籍儿童需补种有显著性差别(X2=65.68,P<0.005),外户籍儿童查漏补种疫苗比本地儿童更需加强。见表2

表22006年—2010年珠海市湾仔街道本外地儿童验证补种情况

3讨论

2006-2011年珠海市湾仔社区儿童通过落实入园入学查验接种证工作,基本消除了免疫空白[2],为完善传染病病情监测和报告建立了良好平台。社区内学校和托幼机构在学学生未发生过国家规划免疫相关传染病的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破、麻疹、乙肝、流脑病例。

通过统计分析,本外户籍儿童在补证需补种两方面有显著性差别,显示做好外户籍儿童查漏补种是计划免疫规划工作的关键措施[3]。通过免疫接种验证工作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很多偏远地区免疫接种体系建设还未完善,有的地区没做到国家规划疫苗免费接种。我国要继续加强偏远农村预防接种的投入[2][4];2)、部分外户籍儿童从小流动性大或留守家乡,未能按时接种,接种记录易丢失。家长在医生指导下,大部分经过努力可通过邮寄、电话、传真、网络在原接种单位获得接种纪录,过程艰难耗时较长,因此认为有必要建立社区接种点之间跨地区联系平台;3)、外地儿童多是跨居住地区就读,家庭条件艰苦,监护人作息时间难于安排,容易延误接种及补种。宜创造条件为外来工更容易得到免疫接种服务,可加强社区接种点布局,在休息日安排接种运转;4)、民办学校、幼儿园的保健医生都是老师担任,专业性较差,流动性较大,接种证查验工作常要重新做起。在实际工作中,防疫部门应保持与学校、幼儿园接触,每年进行培训并了解情况;和学校领导及老师建立良好密切的工作关系,多沟通、多理解、多体谅,交流看法一起解决困难。对于学校、幼儿园组织发动来验证家长,要多做引导并明确答复。民营学校、幼儿园招生竞争激烈,免疫接种证验证工作给招生带来比较大的压力,十多年来投入大量的精力努力坚持,按要求一步一步地完善这项工作,是很难得的,同时也得到回报,由于没有传染病发生,保证了办学和经营的利润。可见,学校、幼儿园坚持工作,积累经验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卫生、教育部门的良好配合是预防接种证查验的最强保障[2][4]。珠海市的媒体如电视台、报纸、通迅机构对计划免疫工作支持力度很大,珠海市入户积分项目纳入儿童计划免疫接种计分,对预防接种及查验证工作有强的促进作用。基于现时公共卫生安全责任日益重大,敏感事件影响深远,民营学校、幼儿园难于承担所有的责任,故认为应加强学校、幼儿园的卫生专业队伍建设,培养更多的学校卫生全科医护人员,公费派驻民营学校、幼儿园。

4结论

通过落实入园入学查验接种证工作,可以消除免疫空白,有效防止国家规划免疫相关传染病在学校、幼儿园内发生;通过接种证验证显示,做好外户籍儿童查漏补种是计划免疫规划工作的关键措施。学校、幼儿园坚持接种证验证工作及积累经验有着重要作用。政府部门重视及媒体支持、卫生与教育良好配合是预防接种证查验的保障。我国应尽快建立社区免疫接种点之间跨地区联系平台,创造条件为外来工更容易得到免疫接种服务。应加强学校卫生专业队伍建设,培养更多的学校全科医生,公费派驻民营学校、幼儿园。

参考文献

[1]广东省教育厅卫生厅.广东省儿童入园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实施方案.2007:粤教体[2007]17号.

[2]任宏伟,陈胜利,杨建伟,等.平顶山市2008年入学入托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9,30(11):1049-1050.

[3]冯剑辉,冯丽坚,路晓雪,等.某镇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情况分析.现代医院,2010,10(Z1):140.

[4]刘振武,王晓萍,张秀军,等.合肥市2010年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情况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11,30(07):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