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 2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秦勇钟正秀指导老师

秦勇钟正秀指导老师

(德钦县人民医院中医科;云南德钦674500)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9)03-0252-01

1、小柴胡汤首见于《伤寒论》。

小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洗甘草炙生姜各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2、小柴胡汤的组方机理

方中柴胡舒达少阳之表邪,疏解气机的壅滞,畅达三焦气机,黄芩清少阳之里热,二药配合,解除寒热往来,口苦咽干,为主药;生姜、半夏和胃降逆,主治心烦喜呕,并助柴胡疏结胸胁郁结苦满;党参、甘草扶正和中,使邪气不得复转入里;大枣配生姜不但能助半夏和胃止呕,更有调和营卫,协助柴胡解表的作用。

3、小柴胡汤的功效

从药物的功用来看,本方除具备清热解表的作用外,还具有和解少阳、疏肝解郁、畅达三焦气机、补中扶正、和胃降逆的功效。

故前人誉为“少阳输机不利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

4、小柴胡汤的相关条文

第263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第98条:“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第99条:“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第101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第143条:“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和,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

第144条:“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第145条:“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

5、验案举例

眩晕、耳鸣

农布、男、46岁,2016年8月23日初诊。患者自述眩晕耳鸣一年余,眩晕与天阴呈正相关,每遇阴雨天,头即昏昏沉沉头脑不清醒,耳鸣呈间歇性,伴有口苦、咽干、欲呕餐后加重,全身犯困乏力,纳减,大便可,小便偏黄,无寒热,无汗,舌稍紫暗尖红苔薄白,脉弦略缓。

证候分析:因今年雨水多湿气重,外感湿邪,湿邪内犯胆胃。出现眩晕、耳鸣、口苦、咽干、欲呕等一系列邪犯少阳的症状;身困乏力,眩晕遇阴雨天加重,头昏沉,纳减说明邪犯太阴。

诊断:少阳太阴合病

方用:小柴胡汤合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加减

柴胡15g黄芩10g姜半夏15g党参15g

桂枝15g泽泻25g炒白术15g茯苓15g

藿香15g石菖蒲20g炙甘草10g

生姜引5副,水煎服

每日一副,每次200ml,分三服。

2017年10月5日复诊,症状似前续用前方5副。

顽固性头痛

阿宗,女,46岁,2017年6月15日初诊,患者前额头痛15年余,伴颈项部压迫感,脊背中间痛,为缓解疼痛吃克感敏片已经10年以上,精神差,痛苦面容,口苦咽干目眩目干涩,常欲呕,胃痛,腰痛,舌紫暗边有齿痕,舌中焦及两侧无苔,脉弦涩。

证候分析:前额痛、胃痛属阳明,颈项部压迫感,脊背中间痛属太阳,口苦咽干目眩目干涩,常欲呕属少阳,舌紫暗说明有瘀血,舌边有齿痕说明内有水饮,舌中焦无苔说明胃阴不足,目干涩舌两侧无苔说明肝阴不足

诊断:三阳合病夹瘀、饮、肝胃阴伤

方用:小柴胡汤合四物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

柴胡15g黄芩10g姜半夏15g党参10g

生地15g白芍15g当归15g桂枝15g

丹皮15g川芎15g桃仁10g白芷10g

茯苓15g大枣30g炙甘草10g

生姜引7副,水煎服

每日一副,每次200ml,分三服。

2017年6月26日二诊:精神好转,前额痛明显减轻,呈隐痛,已停用克感敏,脊背中间痛减轻,少阳证减轻,眼已经不干涩,胃痛见轻,腰痛同前,齿痕消失,舌中焦无苔面缩小,舌两侧仍无苔,右脉略大,左脉仍弦涩,仍以小柴胡汤为主,为防化燥伤阴去桂枝茯苓丸,加肾着汤治疗腰痛。三诊腰已不痛,头痛变为双鬓剧痛,舌中焦及右侧舌苔已开始恢复,方用小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四诊、五诊双鬓头痛持续减轻,舌苔已经接近正常(胃气恢复艰难,前后近一个月的治疗才接近正常),仍用小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

热入血室

王某某,女,27岁,2017年4月3日初诊,患者反复经期前感冒、口腔溃疡一年余,经期伴有烦躁易怒胸胁胀满,记忆力下降,健忘(对三落四的),自觉体内烘热,纳可,眠差,口干渴,口鼻气热,易口臭,大便干,小便可,经期正常,月经有血块,舌偏暗尖有点刺苔薄黄,脉弦细。

证候分析:反复经前感冒,一年来基本上每个经期都在感冒,符合“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胸胁下满,如结胸状”,“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热入血室的发病条件;加上患者有记忆力下降,眠差,健忘,月有血块,舌偏暗说明有瘀血;体内烘热,口干渴,口臭、口腔溃疡,舌尖有点刺说明瘀已化热。

诊断为:瘀热结于血室

方用小柴胡汤加减

柴胡15g黄芩10g党参10g姜半夏10g

知母15g山药30g麦冬15g生石膏30g

桃仁15g丹皮15g干姜5g大枣20g

炙甘草10g

7副,水煎服,每日一副,每次200ml,日三服。于月经前10天左右开始服药,月经来停药,连服三个周期

6、小柴胡汤的其它临床应用

■慢性胆囊炎

■胆囊炎合并胃炎

■肝硬化

■痛风

■……

关键是在辩证基础上合方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