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上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8-18
/ 2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上网

黎人榕

黎人榕

(田东县高级中学广西田东531500)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电脑已逐步走入家庭。据调查,目前田东县的电脑家庭普及率已达到60%,再加上现在我县各中、小学已全部开设了计算机课程,社会上网吧众多,使得中学生接触电脑的机会大大增加。

在根据我校高一年级新生的电脑水平与使用习惯的问卷调查中,约有80%的人上网玩游戏,8%的人上网聊天,7%的人上网关注影视节目或其它娱乐,仅有5%的人上网查找学习资料。这个数字让人焦虑万分。十五六岁的高中生,身体和心理尚未成熟,对各类诱惑意志力较差,缺乏免疫力,而且生活阅历不足,没有明确的判断美丑善恶的能力,如果让他们随意上网,没有良好的指导,很容易沉溺其中,只知道流连于网络的虚拟世界,迷恋游戏,漫无目的地聊天,把时间精力倾注于QQ,是很容易荒废学业,荒芜生活,甚至会引发了许许多多的社会问题。

那么,如何正确引导高中生接触电脑?是否谈网色变,严禁学生上网?面对这个目前学校和家长普遍关注的问题,我认为,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上网,是为了正确使用有益的网络资源,而非成为网络的奴役。

首先,引导学生关注网络上的有益资源。现在接触电脑和上网已是发展的趋势,一般有条件的家庭都已购置了电脑,并连接高速网络。网上有很多好信息,有不花钱就可以看到的青少年报纸,还可以把好文章下载下来,存在自己的硬盘上;还有许多高中生学习网站,里面有不少指导学习的知识和高中知识读物;还有几个网校办得也很有特色,可以让学生得到特级教师的指导。为此,在教授“互联网的搜索”这一内容的时候,我在班上组织了一次竞赛,让同学们搜索免费的、内容丰富的高中生学习网站,把找到的网站展示给大家,介绍自己认为精彩的栏目。最后把这些网站链接到班级QQ群中,让同学们在课外也能找到。此后还根据学校朝花文学社、凤凰花校报征文、学雷锋演讲比赛、国旗下演讲、清明上网祭英烈等活动,在网络课上教会学生使用百度、谷歌搜索的技巧,找到自己需要的文章素材、影音资料,并在“下载网络资源”一章的教学中,教导学生如何保存文本、网页、下载图片、下载音频、视频、动画等不同类型的文件。学生表现得很有兴趣,积极参与,既提高了信息技术技能,又将上网融入到自己学习之中。上网,已经不是玩乐的代名词,而是将其变为自己学习和生活、工作的最快速、最有效的助手。

其次,控制学生上网的时间。作为学生不应过度上网并且要防范网上的“黄”毒,在网上优与劣、良与莠只有“一键之差”。即使不到那些不良网站中去,长期沉湎于网上对身心都没有好处。应该严格掌握上机时间。目前,我校每周一节,或隔周一节的网络课,我认为还是比较合适的。比较难的是,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免疫力”,自觉抵制不健康的东西。

学校应该关注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喜爱上网,一方面是网络的娱乐性、游戏刺激,另一方面则源于自身性格的缺陷。学校如果能多开展一系列有益的课外活动,让学生找到自己纾解兴趣、爱好、特长的活动项目,而非让学生埋头学习,多关注学生的性格、心理发育,让学生看到学习以外的广阔天空,学生是否会更好地处理自己与父母、同学、老师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一昧沉迷网络游戏,麻醉自己?

可喜的是,我校开展了丰富的课外体育、艺术、科技竞技活动:篮球比赛、漫画社团、书法协会、趣味体育比赛、物理与生活展示、校歌合唱等等。还有心理课程。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在活动中收获了知识、挥洒了汗水、尽情地欢笑、得到了友谊。现实生活中的充实,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交往更为融洽,无形之中,也远离了网络的喧嚣和虚无缥缈。

青少年时期是身体日趋成熟的时期,同时也是心理发生剧烈变化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有其社会压力,也有情感方面的需要,如渴望友谊、渴求被了解、被尊重,希望获得成就感。一些孩子(如一些后进生)由于自身性格、素质能力或各种外在因素而无法实现这些需要,在遭受多次失败后,往往逃避到网络这一虚拟世界中以获得心灵的慰藉,往往意志消沉,不思进取,心灵孤寂,心理闭锁,可能形成心理障碍,和师长心存隔阂,甚至有敌视心理。这就需要教育者对症下药,因人而异地进行心理辅导。我校在学校主页上开辟心理咨询专栏,开设心理辅导信箱,由具有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和心理辅导经验的教师进行回复。也通过QQ非面对面交谈的形式,没有隐私被曝光的顾虑。在这样平等、轻松、安全的交谈氛围下,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敞开心扉,教育者则较容易找到他的心理症结,并开出良方。几句善意的劝告可能会胜过平时教师几个小时苦口婆心的正面教育。

虽然我在平时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学生也渐渐习惯查找资料的行为,不是仅仅懂得打字聊天,点鼠标玩游戏,听歌看电影。但我觉得,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这是最关键的,也是比较困难的。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同学往往对网络黑客比较崇拜。在教学中要针对一些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案例,使其认识到黑客对于社会的不良影响。有意识地对学生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观念,以免产生新的计算机犯罪。而基础较差的同学,则缺乏网络安全意识。要教会他们懂得使用安全的杀毒软件、防火墙。防范网络上的病毒和木马。

一些同学自恃计算机水平高,通过网络强行控制别人的计算机,随意删除别人的软件及作品,破坏别人的工作和学习。对于这些“不正常”行为,它的潜在危害很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形成的阶段,一旦不正常的行为养成习惯,步入社会后,将很难改变。现在可能只是到别人的电脑里取一些作业答案,明天可能就是到别人的银行账户里取一笔金钱;现在可能只是恶作剧,删除掉一段文字或一幅图画,明天可能就是真做实干,到别的企业里毁掉一批数据或资料。我们应当尽早建立网络环境中的行为道德规范,帮助广大学生增强网络法制和网络伦理道德观念,提高是非的分辨能力,使其网上的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要求。

要控制非法信息对青少年学生的侵扰,首先要堵住恶流的源头,通过健全网络法律的建设,来保证网络的正常秩序,目前世界上几乎还没有一部完善的网络法规,网络秩序主要是社会道德的约束力来维持。作为孩子的师长,除了呼吁加速网络法制的建设外,要利用自己的威信,严格执行《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另外,在技术上进行必要的堵,就是运用一些技术手段将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内容过滤,使孩子在一个相对纯净的空间里免受毒害。如国家安全部监制的“学生浏览器”,能有效地将大多数不健康的内容屏蔽于浏览器之外。另外,可以运用一些防止青少年免受不健康侵害的软件,如,“青少年卫士”、“网络过滤王”等软件,同时在WINDOWS系统的开始/设置/控制面板/INTERNET属性/内容里的分级审查中,分级功能可分别从暴力、裸体、性和语言四个方面进行四个级别分级限制,还可以在“许可站点”设置任何时候都可以查看或无论如何分级都不可以查看的站点。

网络既是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又是与网友进行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学会正确地使用网络,学生既有成就感——可收到立竿见影之效,又有荣誉感——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还有使命感——对社会负责,学生自会认真对待。

总之,网络时代上网成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特别是高中学生,更喜欢这一新生事物。计算机及网络是信息时代的重要工具,网络里更多的内容对学生还是有益的,应当鼓励他们去参与,去学习。只要引导得当,学生完全能够从丰富多彩的网络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与营养,在信息网络中茁壮成长。

收稿日期:2013-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