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地区企业职工急救员培训的可行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常熟地区企业职工急救员培训的可行性研究

杨逸峰钱丽新钱卫忠龚伟

杨逸峰钱丽新钱卫忠龚伟(江苏省常熟市医疗急救中心215500)

【中图分类号】R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4-0129-02

【摘要】目的探讨在企业职工当中利用急救员培训普及急救技能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我中心2009-2010年度中当地企业选派的职工共810例进行急救知识问卷调查、急救技能培训和考核。结果常熟地区企业职工中急救知识的普及程度较低。经过培训急救知识得分率为89.06%,心肺复苏术普及率92.96%,创伤急救技术普及率96.91%;与培训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过急救员培训,职工的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明显加强,因此在企业中推广急救员培训是切实可行的。

【关键词】企业职工急救员培训

常熟位于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企业工厂数量众多。经过统计,近年来与企业职工相关的意外伤害事件不断增加,常熟市红十字会委托常熟市医疗急救中心在企业职工中开展急救员培训,考核合格后由市红十字会颁发急救员证。现对近一年来参加培训的810例职工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在企业职工中推广急救员培训的可行性,希望通过推广急救员培训,加强群众应对意外伤害事件的能力,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

2009-2010年度本地区企业选派参加急救员培训的一线职工810例。其中男性332例(40.98%),女性478例(59.02%),男女比例1:1.44;年龄最小的19岁,最大的51岁,平均年龄34.22±6.70岁,分布情况见表1;文化程度分布情况:小学学历9例(1.11%)中学学历481例(59.39%),大中专及以上320例(39.50%)。

1.2培训方法

1.2.1培训流程培训前先进行急救知识问卷调查(培训前)。急救中心专业急救讲师负责讲课并指导操作,内容包括①理论知识安排4个学时;②模型练习安排4个学时。操作练习结束后学员填写培训后问卷,随后在急救训练模型上进行操作考核,内容包括心肺复苏、创伤现场急救技术。

1.2.2考核标准急救知识问卷采用百分制,得分>80分评定为合格,急救知识普及率=合格人数/总人数,得分率=总答对题数/总题数;操作考核评分方法:根据中心自行设计的技能操作评分表结合训练模型智能评分功能,综合评定得出最后成绩。急救技能操作也采用百分制,得分>80分评定为合格,急救技能普及率=操作合格人数/总人数。急救知识、技能均考核合格者发放急救员证书。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统计结果。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培训意愿是否参加过急救培训,选择“是”为8例(0.99%),选择“否”为802例(99.01%);是否愿意参加培训,选择“是”810例(100%);是否愿意施救,培训前358例(44.19%)选择“是”,培训后808例(99.75%)选择“是”。培训后810例(100%)表示愿意再参加此类培训,810例(100%)对培训过程表示满意。

2.2急救知识得分情况培训前后对比培训后职工急救知识得分率较培训前明显提高(见表2)。

表2急救知识得分情况培训前后对比

与培训前比较P<0.01

2.3培训后急救知识与急救技能普及情况急救知识普及率为99.14%,心肺复苏术普及率为92.96%,创伤现场急救技术普及率96.91%(见表3)。

表3培训后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情况

3讨论

3.1急救员培训的现状急救员,是指公众作为志愿者参加专业医疗机构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并授予急救员证后,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当周围发生意外伤害事件时,运用所学急救技能在第一时间积极施救。在美国国内接受过初级急救培训的人口比例约为25%[1]。在我国,急救员培训还处于起步阶段。常熟地区本地户籍人口105万,外来务工人员近百万,登记在册的企业职工人数32万余人,占人口比例较大。目前常熟地区每年培训救护员900人左右。通过培训不仅仅提高了企业职工的急救知识普及率,对提高整个地区人群的急救知识普及也大有裨益。

3.2培训效果与意愿调查显示99.01%的职工未接受过急救员培训,在急救知识掌握方面,得分率为45.80%,总体情况堪忧。经过培训,急救知识的得分率从45.80%上升到89.06%,心肺复苏术普及率为92.96%,创伤急救技术普及率为96.91%,结果与简洁等[2]统计的数据(88.6%;80.2%)相比有所提高,总体来说效果显著。调查还显示经过培训,职工愿意施救的人数从培训前的358人(44.19%),增加到培训后的808人(99.75%),这表明在培训前职工因为急救意识淡薄,缺少急救技能,没有足够的信心和能力去救治别人;经过培训后急救观念改变。而愿意参加以及愿意再次参加培训的人数均为810人(100%),体现出了职工对学习急救知识的深厚兴趣和强烈意愿。

3.3培训时间与方法企业职工人数大多在数百至几千不等,每次培训以厂为单位,参加人数在20~30人,人员组织较为方便。在培训时间上,考虑到企业实际情况,安排8个学时,集中在一天时间内完成,最终考核结果令人满意,既保证了培训的质量,又不影响企业的日常生产。从参与培训职工的个人情况来看,平均年龄34.22±6.70岁,文化程度方面中、小学学历490例(60.50%)。年龄结构较轻,同时文化水平并不是很高是一大特点。在培训方法上,以往对公众进行急救培训时,往往不注意考虑参加培训的都是非专业人员,一些针对专业人员的培训方式照搬到没有医学基础的人身上,使得学习难度加大。因此急救讲师在讲解上注意语言通俗易懂,针对学员感兴趣的一些家庭急救常识多作介绍,在急救技能的学习上则注重多锻炼动手能力。培训后考核结果令人满意,学员普遍感觉急救知识简便易学,对培训过程的满意度高达100%,说明文化程度、年龄对培训效果的影响不大。

综合培训效果以及问卷调查情况,结合企业职工这一人群的特点,以急救中心为主体,在本地区企业职工中开展急救员培训,效果显著,切实可行。

参考文献

[1]丁一鹛.中美急救培训模式的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9):35-36.

[2]简洁,赵伟.深圳地区非医务人员急救知识普及培训2300人效果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5,10(3):21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