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探究性教学尝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2-12
/ 1

生物探究性教学尝试

盛英姿

◆盛英姿山东省莱西市武备中学266612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根据教学目标,寻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学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我以日常生活常见的蚯蚓为例,提出问题:“蚯蚓是土壤中穴居的动物,轻易不到地面上来,而在夏日大雨过后,常会在草地上、花园或农田间见到地面上爬动的蚯蚓,蚯蚓为什么会爬到地面上来呢?”组织学生就此进行讨论、交流,然后在班内交流达成共识。

二、鼓励质疑,主动探究。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探究活动起始于问题的提出,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学生的学识和能力,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也可以由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或教师利用教材提出问题。对于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帮助其归纳和分类,以便探究的顺利进行。如在教授初中生物叶片结构内容时,课前让学生采集不同的叶片,观察叶的特点,在课堂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观察和采集过程中对植物的叶想要研究的问题提出来。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五花八门的:叶片为什么是绿色的?叶中间的纹络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提出的问题,然后与学生共同将这些问题归类,指出: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包括叶的结构和功能两大方面。

三、倡导合作,共同探究。探究过程需要学生合作、解释和各种协调一致的尝试,可帮助学生学习按照一定的规则开展讨论,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善待批评,以审视自己的观点,获得更正确的认识,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如在《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中,针对各小组的疑问:“为什么要将淀粉制成淀粉浆糊,用干淀粉不行吗?”“为什么待试管冷却后才能滴加碘液?”“为什么要把两支试管放在37度的水温中?”各小组代表以此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依据,其他组成员可对此质疑。最后,我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并对各小组的成绩进行了肯定,表扬了起到示范作用的小组和个人,对以后的探究活动的进行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四、形成评价,落实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逐步形成的观察、归纳和发现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的设计试验、调查探究、动手实验的能力,逐步形成的收集和分析数据、表达的能力等。教师应结合探究活动的全过程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如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表现出来的探究能力进行了评价:能否积极主动地在一周内完成探究任务?能否实事求是地记录和收集数据?能否在探究活动中与他人合作并交流?能否独立思考,提出与他人不同的见解?能否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认真反思和撰写出有一定水平的探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