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要—互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举要—互补

杨勃

陕西渭南临渭区崇宁初中杨勃

语文课堂教学亟待摒弃华丽的包装。

我们不难看出时下语文课的一些特征:讲究环节全、大开放、深挖掘、拧着学生跑;PPT演示外加实物投影,精美的音像冲击,如同放电影。类似的教学手段的包装,使得语文课越来越远离语文,也败坏了学生咬文嚼字、揣想品味的学语文的心态和习惯,使他们越来越疏远文字、厌倦语文。

因此,我设想在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上狠下功夫,每次教学各有侧重,各次教学之间又形成一定的联系,用课堂活动的计划性、有序性代替教学活动的主观随意性和盲目性。

其具体做法如下:

一、举要

1.举目标之要:一篇课文,一节课,必须突出一个中心目标(知识的、能力的、情感的),否则意多必乱。

2.举内容之要。教师在教学时应选择那些最关键的核心内容,选择学生发展最需要的事实、规则、概念与态度,选择最能有助于学生学习的精要的例子。这些内容少而精,它们精确清晰,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3.举学生之要。根据文本特点,在全面打基础的情况下,一堂课着力发展学生的某一两种能力,这样可使效果凸显。

一堂课如果能做到这三个“举要”,必然中心明确,线索清晰,推进爽捷,重点突出,质效良好。

二、互补

所谓“互补”,就是充分发挥一切教学资源的价值,使之可以发挥“一而二,二而三,三而多”的功效,从而实现以较少的资源获取最大效益的节约的目的。

1.在解读文本方面,前后文意就可以发挥互补作用,师生们以借助前后文意互相印证,显隐互解,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

2.师生在教与学方面也可以形成一种互补,教师的“教”与“导”如能导在要害处,学生的“学”就能学在点子上,就能做到课前预热充分,课后巩固扎实,问题化解快,课堂出彩多。

3.教学手段也可以互补。只要注意做到少而精,不可喧宾夺主而已。

互补,也就是对课程资源的新的开发与组合调配。得当的互补,将极大的丰富语文教学的内涵,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益。

总之,有了“举要—互补”的设计。语文一定会赢得学生们的青睐,语文课的效益也一定会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