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药临床试用及评价的统计分析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1-11
/ 1

新药临床试用及评价的统计分析方法

张进博

张进博

哈药集团制药六厂地址:哈尔滨市道外区南直路326号邮编:150056

【摘要】目的:讨论新药临床试用及评价的统计分析方法。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药效试验报告及新药申报材料不同于一般科研论文,应尽可能详细地提供较精密的信息。

【关键词】新药临床试用评价统计分析方法

1.计数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

计数资料又称属性资料,基本数据有各组例数(n),阳性反应例数(r),阳性反应率(P)等。常用于计数资料统计分析的方法很多。

1.1两级阳性率的统计方法

可选用X2检验、U检验、L检验或C值法(对数拟然比法)等。但由于药效统计中样本数一般不大,故以Rates校正的X2(2×2)法为好。

1.2两组小样本阳性率的统计分析

当两组总例数(N)小于20,或数据中有。或1时,上述X2(2×2)法计算误差较大,宜改用确切概率法或确切概率的环套公式为好。

1.3两组有配对关系的阳性率的统计分析

当每一受试对象同时接受两种处理(如两个疗程、左右两侧用药)时,宜选用配对X2法。

1.4无等级关系多率资料的统计分析

药效统计中此类资料较少见。综合分析可应用X2(R×C)法或C值法。分析两组间阳性率仍可用X2(2×2)法。

1.5有等级关系的多率资料的统计分析

对有等级关系的统计资料不宜用X2(R×C)法或C值法。而应采用Ridit法或等级序值法。这两种方法计算结果完全一致,均可对总疗效结果进行分析,比分别检验各组结果为好。其中等级序值法原理易懂,计算简便、准确,特别便于多个实验组于对照组的对比分析,在药效统计分析中值得推广。

1.6多批计数资料的合并分析

对多批或多个中心汇集的计数资料,只要实验条件一致,阳性率相近,趋势相同,可以将数据合并进行X2(2×2)检验;但如条件不完全相同,阳性率相差也较大,则不宜将数据直接相加,而应采用合并X2法。

2.计量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

计量资料又称测量资料。基本数据有各组均数叉、标准差(S)及例数(咒)。一般不用标准误(SE),必要时可用95%可信限。

2.1常用的计量资料统计分析方法

2.1.1两组均数的统计分析一般采用t值法,但对有方差不齐或呈偏态分布的数据不宜用此法。对有前后时序关系的数据,不宜以用药后实测数据做t检验,也不宜做单组的前后配对f检验,而应当用变化率或变化值做两组t检验。

2.1.2对方差不齐的两均数分析应当用校正的t检验方法(t值法)。

2.1.3应用中位数由于数据呈偏态分布时其均数的意义不大,应改用(或附以)中位数,并改用非参数法进行检验。

2.1.4对有不定值的两级数据也应当用中位数表达。应采用中位数检验或序值法进行分析。

2.1.5综合分析时对多组均数的比较可用方差分析,对多组资料的组间两两比较,因剂量组、对照组是自行设定的,不同于卫生统计中某些指标,两组间差异是否显著不应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仍宜用t检验。

2.1.6对有配对关系两组剂量资料进行药效统计分析只有在确知对照组在用药前后的测量值无变化时,应用配对£检验才有意义,否则仍应当以用药组及对照组用药前后变化率或变化值做两组t检验。

2.1.7对角度、方位、昼夜、季节等数据,虽也是测量值,但属于圆分布,一般不用t检验而代之以角度统计法或圆形分布法。

2.1.8对时间资料的统计分析其生效时间、药效持续时间等常会出现偏态分布或存在不定值。此时可用中位数检验法或序值法。

2.1.9对多批资料的统计资料分析如由多个试验中心汇集的资料或同一中心的多批资料,不应当简单地将数据合并,应采用方差分析,以便剔除批间差异,更有效地分析组间差异的显著性。

2.2在对数据处理之前。应注意以下几点

2.2.1有无应舍弃的数据一般若数据在叉士3S范围之外者,可以考虑舍弃。

2.2.2有无方差不齐可用方差齐性检验加以判断。如两组标准差相差1倍以上时,可不必检验即可判断为方差不齐。

2.2.3有无偏态可用正态性检验加以判断。如分布于均数两侧的例数之差大于2石时,不必进行检验即可认为样本呈偏态分布。

2.2.4有无不定值若资料中包含有不定值时,不宜用均数作t检验,可改用中位数表达,作Mann-Whitney秩和检验、等级和检验或序值法检验。

2.2.5有无时序关系对用药前及用药后(包括各时间)的资料,应用各组用药前数据和用药后指标的变化率或变化值进行两组t检验,不能以用药后指标的实测值进行检验。

3.药效与剂量依赖关系的统计分析

通过用药剂量的对数值与药效强度做量效关系分析。如果剂量选择恰当,数据呈近似直线,可用各实测数据进行直线回归分析;结果中应给出回归方程式、相关系数及显著性检验结果。在药效统计中用3~4个剂量组进行相关性系数的显著性检测,此时以各组均数计算常不容达到P<0.05的水平,宜用散点数据(即各实测数据)进行计算。

参考文献

吴景时新药手册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