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例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例临床分析

丁珂

湘潭市妇幼保健院湖南湘潭411101

【摘要】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我院儿科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接受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的5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将接受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的5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6.00%(48/50),对照组有效率为78.00%(3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疹消退时间及热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小儿手足口病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促进患儿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手足口病;喜炎平注射液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及口腔黏膜疱疹为临床特征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广的特点,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且病程一般持续4~10d[1]。目前临床对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除常对症处理外,需要以抗病毒治疗为主,但易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的发生,如腹泻、皮疹、白细胞下降等,不利于患儿康复。喜炎平注射液作为一种中药制剂,可起到抗病毒的作用,且毒副作用小。由此,我院对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收治小儿手足口病患儿采取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效果较好,现将整理的结果汇总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100例,入选标准:均符合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2];临床表现为手、足、掌部及口腔黏膜有散在疱疹,有中度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排除标准:心脏病者;神经损伤及系统疾病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10个月~5岁,平均(2.7±1.2)岁;病程病程5~16d,平均(7.5±1.6)d。观察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1~5岁,平均(2.9±1.3)岁;病程病程5~18d,平均(7.8±1.7)d。2组的基线自理如性别构成、年龄、病程等比较具有可比性,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维持水电解酸碱平衡、补充维生素B和维生素C等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利巴韦林(华中药液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3817)10mg/kg+5%葡萄糖液100ml~250ml,1次/d,连续治疗5~7d。观察组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喜炎平注射液(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6249)5~10mg/kg进行抗病毒治疗,1次/d,连续治疗5~7d。

1.3评价指标

疗效判定标准[3]:痊愈:治疗2d后体温恢复正常,皮疹明显减轻;有效;治疗3d后体温恢复正常,皮疹局部减少;无效:治疗5d后患儿临床症状无变化,体温异常,口腔明显溃烂,有效率=显效+有效。观察两组患儿皮疹消退时间、热退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本组记录的结果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如组间临床疗效比较采取χ2检验,单位以(%)表示,计量资料如组间症状改善时间比较采取t检验,单位以均值±标准差()表示,(P<0.05)时则代表组间计数资料及计量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有效率为96.00%(48/50),对照组有效率为78.00%(39/5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3讨论

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病毒性疾病,在临床儿科中较为常见,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其中5~7月是高发季节。引发小儿手足口病肠道疾病的种类较多,其中以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16型最为常见,主要的病变特征为皮肤斑丘疹及口腔溃疡性损伤。一旦患儿发生手足口病,若不及时加以治疗,会加重病情,可能会引起肺水肿、病毒性心肌炎及病毒性脑炎、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直接危及到患儿的生命健康安全。手足口病的治疗原则是对症支持治疗、隔离,临床治疗上,需注意监测患儿的病情变化,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症状的患儿,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在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通过给予抗病毒治疗。其中,利巴韦林是临床常用于治疗手足口病的药物,可起到抗病毒的作用,但可引起白细胞下降、胃肠道出血、贫血、皮疹、腹泻等并发症发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4]。

喜炎平注射液是以穿心莲为主要成分的中药制剂,经过磺化可提高穿心莲内酯醇度,具有广谱抗病毒的作用。同时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巨噬细胞、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对病毒及细菌的吞噬能力;对各种病毒或细菌引起的发热明显降解作用,对炎症的水肿、渗出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临床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已有研究表明,对小儿手足口病患儿采取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的效果较佳,且毒副作用小[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78.00%,且观察组皮疹消退时间及热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提示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中应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可起到良好的抗病毒作用,且安全性好,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6]。

综上所述,对小儿手足口病患儿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可取得较好效果,缓解患儿的症状,且毒副作用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彭文,彭玉,陈竹等.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24例的临床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1,33(2):61-63.

[2]郑丰强,吴翔.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7):1024-1025.

[3]朱文丽,李金林.喜炎平辅助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的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1):2656-2657.

[4]叶宁,于毅.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58例疗效分析[J].江苏医药,2010,36(5):581-582.

[5]吴升华,邵小松,陈辉等.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82例[J].中国药业,2011,20(14):68-68.

[6]吴宏丽,郝春梅.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52例临床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1,22(2):103-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