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7-17
/ 2

细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的疗效观察

杨智杰黄勇向加树

杨智杰黄勇向加树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湖南湘西416000

【摘要】目的对细管胸腔闭式引流在治疗气胸时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0年1月-2013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气胸临床患者病例98例,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分成粗管闭式引流组、细管闭式引流组,而后对这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细管闭式引流组治疗有效率较粗管闭式引流组发生显著升高(P<0.05),且该组患者住院时间较粗管闭式引流组发生明显缩短(P<0.05),并发症发生率较粗管闭式引流组低(P<0.05)。结论细管闭式引流在治疗气胸时疗效显著,且安全有效,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节约了住院费用,值得关注。

【关键词】细管闭式引流粗管闭式引流气胸临床疗效

在临床呼吸内科中,气胸为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发病率相对较高,一般情况下会采取胸腔穿刺、闭式引流等方式对其展开治疗。然而临床实践中发现,胸腔穿刺一般需要进行多次反复穿刺,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性相对较大。胸腔闭式引流包括粗管引流和细管引流两种,近几年的临床研究发现,细管闭式引流在气胸治疗中疗效显著[1]。本次研究中出于对细管胸腔闭式引流在治疗气胸时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分析的目的,对我院收治的气胸患者展开了分组治疗,并对其临床疗效展开了对比分析,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中资料来源于我院收治的气胸临床患者,抽取其中的98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后,每组49例。在对照组中包括男27例,女22例,年龄13-84岁,平均(45.6±12.8)岁;观察组中包括男29例,女20例,年龄15-83岁,平均(44.7±13.2)岁。以上统计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比较价值,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既往无慢性肺部疾病史,患者均为自愿接受临床研究,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

将以上统计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顺序进行编号,单号患者入选粗管闭式引流组,双号患者入选细管闭式引流组,分组结束后采取相应的引流方式展开治疗,在治疗结束后对这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指标包括:治疗有效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

1.2.2治疗方法

粗管闭式引流组:局部切口直径在1.5cm左右的横行切口,将皮下组织以及肌肉进行钝性分离,使壁层胸膜得到充分的暴露,而后采用止血钳将粗管破膜进入到胸腔,将胸管缝合固定,另一端与封水瓶连接。细管闭式引流组:将含有针芯的穿刺针垂直角度穿刺进入胸腔,回抽气体后,将导引钢丝沿着针芯送入到胸腔,而后将穿刺针拔除,经扩皮针完成扩皮操作后,将引流导管经导引钢丝送入到胸腔,使患者胸壁厚度对送入深度予以决定,保证胸膜箱内留置的细管为5cm左右,将导引钢丝拔除后经敷贴对导管进行固定,在连接好接管后与水封瓶连接[2]。

1.3数据处理

研究中相关数据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患者年龄、置管时间、住院时间等计量资料均采取均数加减标准差(±s)进行表示,在对比分析中,针对置管时间、住院时间等计量资料比较采取t检验,针对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则是采取Χ2检验,在P<0.05时,视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经统计,细管闭式引流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较粗管闭式引流组高(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较粗管闭式引流组低(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结果统计

2.2住院时间与置管时间比较

经统计发现,细管闭式引流组患者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均较粗管闭式引流组发生明显缩短(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置管时间比较结果统计

3讨论

气胸在临床呼吸内科中属于常见病和高发病,对于气胸的治疗传统手段为胸腔穿刺和粗管闭式引流,然而由于胸腔穿刺与粗管置管会因每次抽气过多而导致复张性肺水肿,因此需要进行反复多次穿刺,并且需要经胸片复查对抽气效果进行了解,使患者的痛苦得以增加,并且增加了工作量[3]。近几年的临床研究发现,细管闭式引流技术的应用能够对穿刺与粗管引流的缺点予以弥补,其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4]。本次研究中出于对细管胸腔闭式引流在治疗气胸时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分析的目的,对我院收治的气胸患者分别采取粗管闭式引流和细管闭式引流进行治疗,经比较发现,细管闭式引流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较粗管闭式引流组发生明显升高,且该组患者的并发症如皮下气肿、胸膜反应、复张性肺水肿的发生率均较粗管闭式引流组发生显著降低。细管闭式引流组患者的置管时间与住院时间也较粗管闭式引流组发生明显缩短。由此可知,细管闭式引流在对气胸进行治疗时不但提高了临床疗效,同时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了置管与住院时间,使患者的经济负担得以减轻,并减小了医疗工作者的工作量[5]。

尽管细管闭式引流存在以上诸多优势,然其临床应用依旧存在一定的争议,有学者指出,由于细管闭式引流的管腔相对细小,因此会导致引流气体不畅,甚至会发生堵管现象。目前针对细管闭式引流存在的缺点我们采取间断加用侧孔抽气、降低水封瓶液面高度、缩短引流管长度等方式对其进行了改善[6]。本次研究中细管闭式引流组患者并未出现堵管或者是气体引流不畅现象。

综上所述,临床呼吸内科气胸为常见疾病,对其治疗时应尽量采取细管闭式引流方式,因该术式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临床疗效显著、疗程短等诸多优势,其能够对胸腔穿刺以及粗管闭式引流所存在的不足进行弥补,使气胸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对其给予关注,并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军浩.改良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l8例[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20(05):288-289.

[2]王素美,刘艳萍.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在自发性气胸的应用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08):1068-1069.

[3]李永华,厉为良,杨玉波,等.细硅胶管胸腔闭式引流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分析[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1,13(02):457-458.

[4]卜凡进,王兆华,张军.细管胸腔闭式引流在气胸与胸腔积液中的应用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02):235-236.

[5]袁志,汪慧英.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自发性气胸的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10,14(08):998-999.

[6]梅洪宝.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联合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52例[J].中国实用医药,2011,17(17):45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