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安全集束化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2

急诊护理安全集束化管理

赵红芳

赵红芳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常熟市中医院急诊科江苏常熟215500)

【摘要】急诊科是护理安全的高风险科室,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其质量的内涵直接反映了医院质量管理水平。集束化管理是通过多项措施共同实施来更好地提高管理效果,其中每项措施能提高管理效果。通过积极排查护理安全隐患,实施集束化管理,有效提高我科室护理安全质量。

【关键词】急诊;护理安全;集束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2-0197-01

急诊科护理工作具有突发性、快节奏、不可预见性等特点,是护理安全事件的高风险科室[1]。应用护理安全集束化管理使医务人员尽可能为患者提供优化的医疗护理服务[2]。现报告我科实施集束化管理应用效果。

1.急诊护理安全隐患

1.1急诊护理工作特点

急诊科处于医院医疗工作的最前线,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科室首要科室。急诊患者大多数病情紧急、危重且复杂,病情发生发展速度快,同时急诊患者家属由于突发等其他因素易怒、烦躁,急诊护士长期处在高度紧张状态,稍有不慎极易发生纠纷及差错。

1.2护理人员缺乏安全意识

护理人员安全、法律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低年资护士由于专科知识缺乏、临床经验不足对患者的病情变化缺乏预见性,高年资护士凭经验想当然,缺乏责任心,导致处理问题缺乏条理性。临床实践能力低是低年资护士发生护理缺陷的潜在原因,对特殊病人的抢救配合、病情观察能力不足,不能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影响病人抢救时机。

1.3监督管理不到位

日常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有效避免护理缺陷及差错的发生大多得益于规章制度的落实。不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及护理流程执行操作是发生护理缺陷和差错的主要原因。如在抢救病人的过程中,未认真执行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急救仪器、设备未处于完好备用状态、随意简化抢救流程而影响病人的抢救,操作过程中未认真执行查对制度而发生给药错误。

1.4人力资源不足

由于人力配备不足、排班不合理,使得护士在某些重点时段处于超负荷状态,难以应对多个病人抢救的工作,导致顾此失彼,同时护士自身易出现身心疲惫导致治疗处置、病情观察不细致,容易发生护理差错。

2.集束化安全管理策略

2.1规范护理服务操作

细化完善安全护理规章制度,健全和完善急诊科各项规章制度,深化急诊优质护理服务。包括护理操作常规和应急预案,如规范急诊护理抢救记录单的书写、细化危重病人转运流程、危重病人交接流程及交接记录,急诊贵重仪器设备的使用,维修和保养制度、除颤仪日常检测维护记录等,保证护士在急救护理过程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及安全有效。结合科室特点,将“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融入到对患者的护理服务中,注重服务技巧,加强执行知情告知制度,科内制定《使用约束带告知书》及《洗胃知情同意书》,加强护患沟通、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纠纷,在做好规定护理服务项目的基础上,根据患者需求,提供全程化、无缝隙护理,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2.2强化急诊护理风险意识

急诊医疗行为具有高风险性,急诊护士应充分认识护理安全的重要性,学习临床护理应急预案和护理安全管理工作方案,提高安全意识,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出现不良事件及时上报,科内进行分析讨论及时整改。

2.3合理排班

实行动态排班,重点落实重要环节、时段护理工作内容,结合我院急诊小夜班时段工作负荷重的特点,增加帮班、夜间值班的班次,新老搭配,合理安排,遇到群体事件抢救时,立即启动护理人力资源应急预案,通过多种途径解决护士工作的超负荷状况[3]。

2.4加强护理人才梯队建设

人才梯队建设就是做好人才储备,认真落实层级培训考核,科室每月组织护理人员业务学习2次,科室人员人人参与授课,主要以专科护士及高年资主管护师为主,授课形式于PPT课件形式为主,在确保授课质量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全员的积极性,提高授课能力。每周进行核心制度、抢救流程、专科理论知识、核心制度、各种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等的学习及考核,人人过关。每月以情景模拟或案例分析等形式开展护理查房,提高专科知识及动态急救能力。每月根据不同年资进行护理程序应用能力培训及考核。常抓不懈地进行科内抢救仪器、设备及急救技能如心肺复苏、气管插管配合、简易呼吸气囊使用、心电监护、除颤等的培训及考核,每月一次。进行团队救护角色分工演练,提高危重病人团队应急救护能力。对于低年资护士,依托急诊急救专科护士的能力做好传、帮、带、教工作。鼓励和支持护理人员业余学习,参加自学、函授、学习班和研讨会,及时掌握护理发展的新动向和相关的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提高专科业务水平,提高急诊抢救配合能力,满足急诊护理工作的需要。

3.小结

集束化管理将分散的有效的管理措施归纳起来,使其系统化。促进相关部门间的合作,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使执行目标更加明确[4]。我们从人、机、物、法、环五方面进行护理安全的集束化管理,使护理安全管理做到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急诊护理服务。我科室自应用集束化安全管理无重大差错事故发生,护理质量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君.急诊科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对策[J].天津护理,2014,22(3):280-281.

[2]单君,朱健华,顾艳荭等.集束化护理理念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0):889-891.

[3]武海娟,韩丽丽,房敬敬等.急诊科护理管理方式的探讨[J].哈尔滨医药,2014,34(1):44-44.

[4]李爱萍,姚亚春,陈震等.集束化护理在股静脉置管患者中应用的研究[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12):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