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的语音教学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9-19
/ 3

英语教学中的语音教学探讨

王杨

安徽芜湖市清水河中学王杨

外语学习的内容很多,除了发音以外,还有听,读,写,语法,词汇等技能和知识,发音顶多占整个外语学习的一小部分,比重如此之小为什么会产生那么大影响呢?我曾经读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学外语专业的学生谈到她学习外语的痛苦经历,只因发音欠佳,这位学生对自己的英语学习能力评价低,心理负担重,学习受到影响。由此可见,发音决不是一个小问题,发音学习的背后潜伏着学习者对自己外语学习能力的评价,评价过低,学习的动力势必减弱。

而学习外语是件需要持之以恒的事情,如果学习动力不强,信心不足,就有可能导致外语学习半途而废。从我自己从事的教学工作来看,我们班的学生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学习好的同学发音普遍比较好,背单词、朗读课文都没问题,那些英语较弱的学生首先在背单词、读课文上就过不了关,举我们现在一个高一的学生来看,每次考试他都是最后一名,每次单词听写都过不了关,鼓励了他很多次都没什么成效,有一天我把他叫过来不是进行单词听写了,而是让他背单词,结果发现他几乎没能读出几个单词,就是一个一个字母地拼出来,进一步和他交谈,发现他音标根本就不认识,他告诉我初中没怎么学过音标,这让我很困惑,于是我在班上展开调查,发现班级里英语学习不好的学生外语发音都很差,初中学习里根本不重视或是根本就没有学习过音标。

通过这项调查研究,我还发现这些发音不好的学生往往比较自卑,胆怯,内向,这让我联系到了情感因素的作用,发音不好,通常表现在学习兴趣、信心缺乏,学习动力下降,因此发音不好源于自我感知和自我评价。换言之,发音自我评价或自我概念的形成,从开始学习外语那天起,就与学习者对自己外语学习能力的评价联系起来。

一、外语学习中自我概念对语音学习的影响

外语学习里所说的情感是指人类行为的情绪和感受等方面,其发展变化涉及性格因素以及对人对己的感受;情感因素包括动机、态度、自尊、自信、焦虑、移情、自我形象等。自我概念是指个人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及其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的主观评价、意识和感知,一位外语学习者的自我概念不佳者,容易产生焦虑,不大可能形成强烈的外语学习动机和采取积极的学习态度。

外语学习由学习发音开始,外语发音与外语学习自我概念的发展容易联系起来,这是外语学习有别于其他科目学习的重要特征之一,发音虽然只是外语学习的一部分,但是初学阶段发音学得好坏对后续的整个学习可能产生一定的全局性影响。语言能力是一种心里器官,口语是它的外化形式,发音的好坏体现外化形式的美和丑。学外语要求学习者开口练习,自我概念问题突出。发音不好,特别是在课堂上练习口语,在老师和同学面前暴露自己的“缺陷”,会对自我概念构成威胁,导致学习者本能地筑起心理屏障,以沉默来应付发音学习,就是我们所谓的“哑语学习”。更严重者甚至对整个外语学习产生排斥心理,阻止学习的进一步进行。而这种由发音引起的心理反应可能造成外语学习动力和自信心的减退,形成学习上的恶性循环;相比之下,发音学得既快又好的学生,会引起同学的羡慕和老师的称赞,产生成功的自豪感,形成良好的外语学习自我概念,激发学习动力,增强学习信心,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而从这个意义上说,发音学习可以带动或阻碍外语其他部分的学习,其深层次原因是包括自我概念在内的情感因素在起作用。

对于这个概念,我对不同层次不同班级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英语语音自我概念与英语成绩有显著关系。比较男生和女生来看,男生英语语音自我概念明显低于女生;初中和高中学生相比较,初中生的英语语音自我概念明显高于高中学生。我读过这样一个调查报告,调查的内容围绕“在大学阶段,发音对英语学习还会有影响么?”这个问题展开,调查尝试将英语学习自我概念细化为听,说,读,写,词汇,语法,语音的自我概念,调查在广东和湖北进行,被试者是来自俩所高校364名一至三年级的英语专业学生,统计结果表明:所有的听、说、读、写、词汇、语法六个维度均与英语整体自我概念有明显的关系,其中以包括发音在内的口语自我概念的相关最高。大学尚且如此,何况是中学生呢?

那么通过这项报告,一个问题产生了:相对于听、读、写、语法、词汇等英语技能和知识,为什么唯独语音对英语学习自我概念的影响最为显著呢?原因可能有两个:

一是学习英语通常由语音开始,在英语初学阶段,面对一种新语言的学习,学习者对自己的英语学习能力往往了解不够,英语自我概念不稳定,此时,语音学习的好坏成为自己和他人评价英语能力的重要依据之一,影响学习进程;

二是相对于英语其他方面的学习,语音带有生理特征,生理若有缺陷,易产生心理障碍,心态对外语学习有决定性的影响,难怪我们说学习外语脸皮要厚。举个例子来说,印度人说的英语并不那么好听,但是印度人并没有因为人家说不好听就不说了啊!

这个例子说明学习者对自己语音好坏的判断,实际上是一种主观认识和自我感知,一个人自认语音好,其自我概念水平高,正是这种自我感觉和心理作用决定语音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力。

二、促进英语发音学习的方法

(一)抓好语音训练,培养良好心态

2001年,我国外语教育界发生了一件事情:全国城有条件的小学开始普及英语课,为此,外语什么时候开始学为最好的的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我的观点是:初学外语,抓好语音训练是根本,其意义远远超过了学好发音本身。很多专家认为学习语言的的最佳年龄大约在2岁至青春发育期之前这段时间,过了关键期,学习者要使自己外语发音学到跟本族说话者媲美的程度,消灭母语口音,几乎很难。为什么会如此呢?学外语之前,我们的口腔肌肉和口型已经适应了母语的语音体系,而学习一门新的语言,面临不同的语音体系,完全跟母语对应的地方并不多,因此需要开发肌肉的新功能,训练另一套口型,随着年龄的增长,口腔肌肉对母语的适应性逐渐固化,可塑性减弱,年龄越大,发音越难。

因此发音学习的重要性对我们学习外语有三点启示:

(1)学习外语不光是脑力劳动,还有体力劳动的一面,发音学习要求训练口腔肌肉,以适应外语的发音系统。所以学习者要不断张嘴去练习发音,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抓住一切时机和场合进行口语训练,并在学的过程中多模仿标准口音,不断纠正自己的口音。

(2)克服心理障碍,过好语音关,产生成就感,增强自信,形成良性循环。我曾经看过一个专访李连杰的节目,他就说到他现在口语没问题,即使在好莱坞拍片,与导演和演员沟通也没问题,甚至他还去了美国的很多著名大学用英语给学生做过演讲报告,但是他又直言不讳地告诉主持人,其实他他根本没学过英语,并不认识英语单词,他能够说英语并不是因为他会拼单词,他只是在不断的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学会英语发音,会讲却不认识。但是有一点,他不胆怯敢讲,所以即使在高校的学子们面前他也不害怕开口,而是侃侃而谈。

(3)小学和中学开设外语课,可利用孩子可塑性强的优势,使之学好语音,课堂上教师可利用录音磁带和电脑光碟,让学生多接触多模仿标准英语,也多给他们多创造好的空间表达口语,比如安排他们编排对话,表演话剧,打造良好的外语学习自我形象,为后续的学习铺路。

(二)运用激励机制,促进发音水平的提升

激励是激发人的行为动机的心理过程,是指一个有机体追求某些已定目标的愿意程度。我觉得,处于教学主导地位的教师首要任务是要顺应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施以不同的激励方法,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教学的源动力。

高一上学期时,学生刚进校不久,我带着学生上了一堂公开课,在课前我布置给了学生一些预习作业,让他们准备好,结果第二天上课时,我在公开课上抽查了两个学生的作业情况,可能因为当着很多老师的面他们很紧张,也可能他们在事先根本没预习好课文以至于没准备好,问题回答的相当差,当时很多同学在笑,那俩个同学越发紧张,越答不出来,耽误了很长时间,我也着急,但是我还是耐心的听完了他们结巴的回答,并鼓励他们说“Don’tbetoonervous.That’sOK”。

第二天回到课堂时,我就这俩个同学的表现在全班向同学发问:“你们觉得他们的表现如何?”大家齐声说道:“不好!”我又接着说道:“其实没关系,我觉得他们已经很不错了,当着那么多老师同学的面很紧张,但是却能够坚持表达完已经是一个进步,这不过就是一个公开课,大家没必要那么在意别人怎么看你们。其他同学也是一样,无论任何场合,不要觉得自己说的不好,说错了也没关系,我们是一个学习者,我们不怕错;我们是一个团体,不怕在自己的同学老师面前丢脸。”这样一说,我感觉到很多同学都很非常赞同,连那俩个同学都觉得没必要那么自责和尴尬,同时我也觉得无意中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他们不再那么畏惧在很多人面前说英语。

就最近,我在课堂上上完新课,准备叫学生上来听写学过的单词和词组,按照以往的惯例我都会叫同学来写,可这次我却说:“有没有同学愿意来写的?每组选一个代表。”结果,下面的同学开始推荐,每组都选出英语最好的同学,我又说道:“你们别这样啊,多给一些机会给那些需要锻炼的同学啊。”结果同学不知所措,我就鼓励大家:“勇敢点,自己上来写,多锻炼一下,写错了也没关系。”让我很意外的是,果真有几个同学走上来了,而且都是英语不是太好的同学,看见其他同学上来了,本来还有些犹豫的同学也敢来练练了,连最差的那个同学都上来了,检查结果还好,虽然都有些错,但是我反而觉得这个时候结果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这个过程给了大家很多暗示,让他们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这个团队中,大家是友好互助的,积极向上的。同样这件事让我也给了我很大的鼓舞,让我明白任何一个学习者都是需要激励的。类似这样的例子以后在课堂上经常发生,每次叫同学读书背书的时候,我不点名,都鼓励他们自己来,每次都会有同学主动配合,而且都是那些需要进步的同学,有时候就算不好,班级上的同学都会报以热烈的掌声鼓励。

所以我对这样的激励机制很有信心,我对班级的学习氛围也很满意,我相信通过三年的学习他们肯定会对自己越来越自信。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外语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很多,其中师生关系在外语学习中也扮演重要的角色。根据目前的现状来看,教师依然是课堂的主体,采用的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语言输入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法,语言知识成为连接师生关系的唯一纽带;另一方面,许多英语教师缺乏对学生必要的了解和沟通,忽视学生的需要,忽视情感因素在教学中作用,知情脱离,教师与学生之间这种畸形的“独木桥式”的关系必然带来的后果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缺乏情感的交流,教学陷入一种无生气的状态,学生上课参与意识不强,对英语缺乏兴趣。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新型的师生关系必须具备三个要素:(1)真实(realness)或真诚(genuineness),师生在交往中应彼此坦诚相待,师生都要如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感情。(2)奖赏(reward),也称接受(acceptance)或认可。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重视学生的感情,欣赏并赞扬学生的优点;同时也宽容他们的缺点,维护他们的尊严和爱好。(3)移情性理解(empathicunderstanding)。它要求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生活环境、成长经历、性格倾向等,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其思想、情感。

现在的孩子多数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促进学生参与课堂,加强发音学习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英语是我国现阶段中学的一门主要科目,学生的英语成绩对升学和未来就业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老师和家长都希望学生学好外语,取得好成绩。

语言使用的现实告诉我们,发音好坏是衡量外语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但不是唯一的标准。前面的调查研究表明,发音不好影响外语学习,这只是表象或诱因,深层次原因是外语整体自我概念消极,自我评价低,引发厌学情绪,致使外语学习动力下降,好的发音会给他带来积极肯定的感情回应,如同学的羡慕和老师的称赞;不好的发音会给他带来消极的反馈。这些评价反过来又引起学习者的情绪反应,影响其自我概念和英语学习。因此外语发音与外语学习成绩之间是有联系的。如图所示:

从图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关系都是双向的,改善发音有助于提高外语整体自我概念,反过来也会促进外语成绩的提高。所以,我们可以说学好语音已不是简单地发好几个音、模仿好语调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对自己英语学习能力评价的问题,关系到学习信心和学习心态的问题,关系到外语能否坚持学下去的问题。因此,学外语一开始就应着力狠抓语音训练,开好这个头将终生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