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建中颗粒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7-17
/ 2

黄芪建中颗粒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研究

曲清彬

哈尔滨市阿城区人民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300

【摘要】目的:观察黄芪建中颗粒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建中颗粒治疗,均为6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效果,并统计治疗后3个月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3%,对照组8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内,观察组复发率为7%,对照组为19%,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建中颗粒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黄芪建中颗粒;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床观察

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其发生与不良饮食习惯、幽门螺杆菌感染、免疫失衡密切相关。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该病发生率逐年上升,在我国的发病率已接近15%。该病具有病程长、缠绵难愈、反复发作的特点,病情严重时可影响患者工作与生活。西医多采用抑酸或抗酸药、胃黏膜保护药等治疗该病,疗效不甚理想。由于胃炎属于慢性疾病,需要长期调理,中医治疗该病具有较大优势。慢性胃炎属于中医学中“胃脘痛”的范畴,脾胃虚寒型是最常见的胃炎中医证型,其病因病机复杂,常由饮食不定时、冷热、饥饱不均、劳倦过度引发。我院采用黄芪建中颗粒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取得较好疗效[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0例,女性50例,患者年龄25~63岁。慢性胃炎病程最短2年,最长22年。根据胃炎分型:浅表性70例,萎缩性28例,其他慢性胃炎2例。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为5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抑酸和抗菌治疗,观察组加用黄芪建中颗粒治疗,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和胃炎分型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1.2研究对象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符合中医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症状和临床内镜下慢性胃炎的诊断标准:①上腹近心窝部隐痛,嗳气,口吐清水,遇温和轻揉后缓解,经常空腹时疼痛加重,便稀薄,舌苔白腻,脉搏沉细;该病反复发作,特别是劳累、精神不畅和饮食习惯改变后症状加重。②电子胃镜下胃部或十二指肠部黏膜表面出现红白相间改变,或伴有糜烂,黏膜下血管透见或出现溃疡等影像学体征。排除标准:①由慢性胃炎引起的重症胃溃疡或胃穿孔患者。②伴有胃部黏膜非典型增生或胃部恶性肿瘤患者。③引起上腹和心窝部隐痛的其他疾病:心绞痛、慢性胰腺炎以及心肌梗死等疾病。④伴有高血压、心脏病及肝肾功能障碍、药物过敏者[2]。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奥美拉唑肠溶胶囊10mg/次,阿莫西林胶囊500mg/次,克拉霉唑胶囊500mg/次,上述药物均饭后口服,2次/d,15d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6个疗程。服药治疗期间注意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禁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尽量避免烟酒,同时生活习惯规律、避免劳累和情志不畅。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中成药黄芪建中颗粒治疗。黄芪建中颗粒中成药的主要成分为黄芪、干枣、甘草、生姜、去皮肉桂、白芍以及蜂蜜等辅助材料,具体方法为:嘱患者饭后用开水冲服,一次15~20g,每天早晚各服用1次,15d为一个疗程,6个疗程后观察患者的临床变化。在服药期间患者治疗注意事项与禁忌症与对照组相同[3]。

1.4临床疗效标准和观察指标

疗效判定标准:经过6个疗程的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定,分为治愈、好转和无效。治愈:患者纳差、嗳气、腹胀、口吐清水以及腹部疼痛等症状消失,经胃镜检查胃部黏膜表面红白相间、血管透见等炎症表现消失或明显改变;好转:治疗后患者嗳气、纳差以及腹痛等临床症状减轻或持续时间缩短,患者口吐清水发作次数减少,胃镜检查黏膜部位炎症病变减轻或呈阴性表现;无效:治疗后上述临床症状和胃镜检查结果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临床总有效率以治愈率和好转率之和表示。观察指标:①对两组治疗前后腹胀、嗳气、腹部疼痛、口吐清水等临床症状的变化进行观察和比较并记录症状持续的时间和发作次数。②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胃镜下胃部炎症变化情况。③停药后3个月内进行随访,统计胃脘痛的复发情况。1.5统计学方法:将两组观察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临床计数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和治疗后复发率比较均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6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治愈46例,有效3例,无效1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8%;对照组治愈40例,好转3例,无效7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6%。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28,P<0.05)。

2.2两组复发率比较

经过6个疗程的治疗,进行3个月的随访,观察组复发3例,复发率4.36%,对照组复发10例,复发率15.47%,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5.74,P<0.05)。

3.讨论

慢性胃炎的发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饮食习惯、环境、自身免疫均有一定关系。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损害胃黏膜,引发慢性萎缩性胃炎。该病在中医学中属于“胃痞”“胃脘痛”的范畴,病情进展缓慢,难以治愈,采用中医治疗具有独特优势。西医常采用抑酸药、抗幽门螺旋杆菌药物治疗该病,虽短期有效,但病情容易反复。中医治疗慢性胃炎可调和肝胃,因果皆治。本研究患者均为脾胃虚寒型胃脘痛,该类型多见于中老年人,与先天体质过寒或摄入过多生冷食物。患者胃脘隐痛、食欲不振、胀满不舒、喜热、喜按、泛吐清水、神倦乏力,长此以往可引发脏腑气血之变证。《内经》言“寒者温之,虚者补之”,因此该病治宜温中健脾。本研究使用的黄芪建中汤中黄芪、甘草具有抑制胃酸分泌、促进溃疡面愈合的作用,可增强益气建中之功,阳生阴长,诸虚不足之证自除;白芍可疏肝理气,桂枝、生姜温补虚寒之脾胃,大枣补脾气,适用于脾胃虚寒、脘腹疼痛、喜温喜按、嘈杂吞酸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治疗。

4.结语

黄芪建中颗粒该药为颗粒剂,应用和携带比较方便,适于胃病患者长期服用。除采用中药治疗外,饮食调节的辅助作用也十分重要,患者要做到饮食有节,进食以温软为主。总之,黄芪建中颗粒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胃痛、反酸症状,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熊胜发.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1):30-31.

[2]曾文林.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脾胃虚寒型的临床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2012,34(7):44-45.

[3]顾大军.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中医药治疗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4):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