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例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106例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临床分析

郑军

郑军(江门市中心医院口腔科529000)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106例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01月—2011年12月期间,我院口腔科用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病例106例,其中男性59例,女性47例,年龄22-76岁。前臂游离皮瓣65例,股前外侧游离皮瓣18例,腓骨肌皮瓣15例,小腿内侧皮瓣8例。术后观察皮瓣成活率和并发症。结果成功102例(96.23%),失败4例,术后皮瓣危象发生率为5.66%(6/106),其中静脉血栓形成83.33%(5/6),手术探查抢救成功率33.33%(2/6),前臂桡侧皮瓣成活率95.38%(62/65);股前外侧皮瓣成活率94.44%(17/18);腓骨肌皮瓣成活率100%(15/15);小腿内侧皮瓣8例全部成活,随访半年—3年大部分患者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成活率高,且并发症少。前臂皮瓣、股前外侧皮瓣、腓骨肌(皮)瓣、小腿内侧皮瓣是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良好皮瓣。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缺损游离皮瓣

【中图分类号】R7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5-0076-02

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后所造成的缺损会致使病人面部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咀嚼等功能,给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带来了很大不便及精神压力,甚至会使其缺乏治疗的信心,对术后缺损的修复重建能大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后患者在5年内的生存率大约为60%-70%[1],修复重建方法主要为各种带蒂和游离皮瓣。近年来,显微技术的发展使得血管吻合的游离组织移植进行即刻修复与重建得到广泛应用[2],这种治疗方法不仅能够扩大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后缺损修复与重建的适应证,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咀嚼功能和外形[3]。本文分析了106例采用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后缺损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呈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了2007年01月—2011年12月期间,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后缺损的即刻修复与重建患者106例,其中男性59例,女性47例,年龄22-76岁。均采用游离皮瓣修复,其中前臂游离皮瓣65例,股前外侧游离皮瓣18例,腓骨肌皮瓣15例,小腿内侧皮瓣8例。本文中所选择的这些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其他相关因素方面存在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缺损类型及选用皮瓣

106例患者的口腔颌面部缺损分成4个类型:①口腔内及口咽部缺损(53例)②下颌骨缺损(15例)③腭部及上颌骨(25例)④面部贯通缺损(13例)。

游离组织瓣的选择:口腔内及口咽部缺损首选前臂皮瓣,如缺损较大则采用股前外侧皮瓣;下颌骨缺损常规采用腓骨瓣修复;腭部及上颌骨缺损采用前臂皮瓣(缺损较小)或股前外侧皮瓣(缺损较大),或赝附体修复。

1.3手术方法

所选病例均由同批医生完成手术,手术分两组进行,即一组负责肿瘤或病灶的切除及受区血管的解剖显露,另一组负责游离瓣的制备、血管吻合及组织瓣的就位和创口的关闭。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15.0进行统计学方面的分析,以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皮瓣成活情况

成功102例,失败4例,术后皮瓣危象发生率为5.66%(6/106),其中静脉血栓形成83.33%(5/6),手术探查抢救成功率33.33%(2/6),前臂桡侧皮瓣成活率95.38%(62/65);股前外侧皮瓣成活率94.44%(17/18);腓骨肌皮瓣15例全部成活;小腿内侧皮瓣8例全部成活。

2.2术后并发症

本组13例患者术后出现局部并发症(12.26%),包括口腔颌面部创口积液(3例)、口腔瘘(5例)、感染(2例)、小腿内侧皮瓣供区植皮坏死(2例),股前外侧皮瓣供区植皮坏死(1例),受区和供区均无严重并发症及远期并发症的发生。

表1各类皮瓣修复部位及存活情况

3讨论

近年来,显微外科得到了广泛发展,对于口腔颌面部缺损的患者,现已广泛采用游离组织瓣移植进行修复,且成功率现已高达90%以上[4]。尤其对于初次手术治疗的患者,目前多倾向使用游离皮瓣,而将带蒂皮瓣的使用机会预留给二次手术的需要。

3.1各种皮瓣的使用对比

前臂皮瓣是我科使用最多的皮瓣,多用于舌和口咽部较小缺损的患者,以及腭部或上颌骨较小范围的缺损,其薄而柔软,不易造成术区的臃肿,且能较好的保证舌体的灵活动度。前臂皮瓣折叠使用亦用于颊部偏前份的贯穿缺损,由于颊部前份较薄,亦能起到较好的修复作用,我们最大的前臂皮瓣做到5×13CM,术后供区植皮恢复也没有问题。

股前外侧皮瓣多用于修复组织缺损较大的区域,如舌体、口咽、上颌骨大块切除造成的缺损,股前外侧皮瓣的特点是组织量比较大,能起到较好的填充作用,尤其对于口底、颌下间隙死腔的填塞,能减少伤口瘘的发生。

血管化腓骨游离瓣多用于较长的节段下颌骨切除术后所形成的缺损,可单层或折叠使用,但对于较短的缺损,或患者年纪偏大、术前评估血管状况较差的患者,我们多使用非血管化骨移植修复,对于比较抗拒骨移植的患者,我们仅采用重建钛板修复,表面软组织瓣覆盖。

小腿内侧皮瓣为胫后动脉供血,伴行静脉或大隐静脉回流的软组织瓣,其组织属性与前臂皮瓣类似,我们多用于舌和口咽部较小缺损的患者。

3.2供区及受区并发症对比

前臂皮瓣的供区主要采用腹部取皮植皮修复,由于前臂植皮区能得到较好的加压,植皮普遍生长较好,目前我科尚未有植皮失败的病例,且目前全部采用筋膜上解剖前臂皮瓣[5][6]的方法,移植的皮片质地较柔软,瘢痕较少,运动功能接近于对侧前臂,手部活动功能均未受到影响。但患者术后多反映拇指、食指对应手背部麻木,可能是制备皮瓣时切断皮神经造成。前臂皮瓣修复口底、舌部缺损的患者出现3例口腔瘘,可能是因为前臂皮瓣较薄,与口腔黏膜组织缝合后容易造成口底、颌下死腔造成。

股前外侧皮瓣的供区伤口多可以直接拉拢缝合,远期观察,供区疤痕明显,大腿功能不受影响。对于较大缺损的患者,亦需采用植皮覆盖供区伤口,我科曾有一植皮不存活的患者,考虑原因为供区伤口基底为肌肉软组织,不能能到较好制动造成,所以植皮需谨慎操作,尽量保证供区的良好加压和制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底、舌缺损的患者,均未发生口腔瘘,可能是由于其皮瓣组织量较多,填塞了口底、颌下死腔的原因。

腓骨瓣供区伤口多可直接拉拢缝合,对于皮岛较大(宽度超过4CM)的患者,可采用邻近伤口取皮植皮修复,远期观察患者小腿活动功能不受明显影响,但灵活度稍差,可能与取腓骨时连带切取了部分小腿肌肉有关。由于我们取腓骨时连带取的软组织量比较多,术后亦没有发生口腔瘘的情况。

小腿内侧皮瓣的供区位于小腿,伤口多需邻近取皮植皮覆盖,我们有2例患者植皮部分坏死,究其原因,可能是供区伤口组织面不平坦,打包加压亦不能将皮片完全紧贴和制动造成。该皮瓣与前臂皮瓣相比较不具明显优越性,我科只将其用于前臂情况不理想,或抗拒取前臂皮瓣者。

总之,游离皮瓣移植的成活率高,前臂皮瓣、股前外侧皮瓣、腓骨肌(皮)瓣、小腿内侧皮瓣是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常用的游离皮瓣,只要选择合理,均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曾宗渊.头颈恶性肿瘤的研究现状.癌症,1997,16:11-13.

[2]张志愿,郑家伟.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移植时受区血管的选择与吻合技术.口腔颌面外科杂志,1999,9(2):155-159.

[3]ShestakKC,MyersEN,RamasastrySS,eta1.Vascularizedfree-tissuetransferinheadandnecksurgery.AmJOtolaryngol,1993,14(3):148-154.

[4]毛驰,俞光岩,等.545块头颈部游离组织瓣移植的临床分析.中华耳鼻喉科杂志,2003,38(1):3-6.

[5]ChangSC,MillerG.HalbertCF,eta1.Limitingdonorsitemorbiditybysuprafascialdissectionoftheradialforearmflap[J].Microsurgery,1996,17(3):136—140.

[6]翟沁凯,王绪凯,等.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临床效果观察口腔医学,2011,31(3):162-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