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美丽乡村景观规划建设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2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美丽乡村景观规划建设的思考

赵莹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摘要: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乡环境资源的开发正在由城市或城郊向乡村辐射,乡村景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科学合理的开展乡村景观建设,对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和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介绍新型城镇化以及乡村景观规划的内涵、特征,提出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景观建设提出应有的思考与探讨。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景观规划

1、乡村景观与乡村景观规划

1.1乡村景观的概念

由于各学科的研究领域不同,因此对于乡村景观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王云才认为乡村景观是指具有明显田园特征的地区,具有与城市不同的景观行为、景观形态和景观内涵的景观类型,主要包括低密度的乡村人口、分散的农宅和粗放利用的土地等。

刘滨谊从城市规划专业的角度指出乡村景观所涉及的对象主要包括乡村地域范围内与人类聚居活动有关的景观空间,包括乡村聚落景观、生产性景观和自然生态景观。

谢花林则从景观生态学角度指出乡村景观是指乡村地域范围内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而成的符合镶嵌体,镶嵌体的大小、形状在配置上具有较大的异质性兼具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

刘黎明等认为乡村景观不仅包括自然环境生态系统、农业生产系统,同时也包括人文建筑生活系统,三大系统相互影响、相互支持,体现出乡村景观的环境服务、生物生产和文化支持三大功能。

根据上述表述总结得出:乡村景观是以自然景观为本底,农业生产为基础的具有明显乡土聚落特征的田园景观,主要包括自然生态景观、农业生产景观、乡土建筑景观和乡村文化生活景观。

1.2乡村景观规划的内涵与特征

乡村景观规划是应用多学科规划理念,在保持乡域景观的完整性和保存乡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乡村土地利用过程中的各种生态人文资源,并对乡村的各类景观和人文要素进行整体的规划设计,建立乡村生态景观、农业生产、文化生活之间的有机联系,使得乡村的生活和生产活动能够很好的融入到乡村的自然景观格局中,以充分发挥乡村景观所应具有的生产服务功能、生态环境功能和社会文化功能,其核心是土地利用规划与生态环境设计。

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应具有以下特征:

自下而上的资源整合性。乡村景观规划不是单一的物质形体规划,需要深入挖掘乡村环境中的各种景观和人文要素,并利用景观生态学等规划理念整合这些资源,塑造生态涵养、资源产出、文化承载的乡村景观有机体。

(2)人文参与性。广大村民是乡村最主要的活动主体,村民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会对乡村景观产生深远影响,所以要了解村民的真正需求,规划要适应村民日常的行为活动,注重村民在景观规划过程中的参与性。

(3)可持续发展的前瞻性。乡村景观规划不仅要注重自身景观资源的自我循环,也要注重与外界的互动参与性,可以在保护乡村景观资源的基础上适当引入低影响的旅游开发,以促进乡村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乡村景观规划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对于村落的改造已经变成了一个新的热潮,部分地区,对于乡村进行大拆大建,而乡村景观的建设也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改善了村容村貌,改善了村民居住环境,但是这其中也存在很多问题。

(1)规划不合理,城郊乡村成为大城市附属。部分规划人员没有将城市中的规划与乡村规划区分开,在乡村中也按照这城市规划的方式来对乡村进行改造,使得乡村成为城市的附庸,而无法独立发展。殊不知乡村相对于城市是独立的个体,乡村自有其自己的经济文化特征,如果其经济文化都围绕城市进行,那么最终乡村将丧失其文化自信和自觉。美丽乡村背景下的乡村建设绝对不是城市化。

(2)只重建设,忽视文化。乡村农业的发展无法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那么“外出务工”“村办工厂”大行其道,一切为了乡村经济的发展而进行。而乡村这样被动致富的结果就是造成“空心村”,即人口流失和老龄化,认识乡村建设的主体,而这对乡村景观的伤害则是其乡村民俗、手工艺、乡村曲艺传人的丢失,而这样的乡村发展只满足了物质条件的提升,反而会对乡村的发展造成严重的阻碍。

(3)景观同质化。部分地区对于乡村的建设变得高度功利化,不尊重当地的景观元素特征,而只是简单地进行拿来主义,伪造民俗文化、媚俗城市游客等层出不穷,对于符合当地文脉特征的景观而没有进行仔细挖掘,这些对于社会形态、自然环境所造成的破坏最终将体现为乡村景观的特色丧失。

3、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美丽乡村景观规划建设的思考

3.1加快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理论研究

乡村景观的兴起与发展推动了国内乡村景观规划学科的产生,许多专家学者开始从不同的角度从事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然而,与国外相比,中国在乡村景观这一领域的系统性研究还是相对落后的。这就需要在借鉴国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乡村景观的发展现状和特点,探索中国乡村景观规划的理论与方法,为乡村景观的规划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有助于转型期间乡村景观的健康有序地发展。

3.2加强景观价值观念的宣传和教育

乡村居民大多缺乏正确的景观观念,更不清楚乡村景观所具有的社会、经济、生态和美学价值。在乡村景观规划与建设兴起之际,应加强对乡村居民的景观价值的宣传和教育,使他们认识到乡村景观规划建设不仅仅是改善生活环境和保护生态环境,更重要的是与他们自身的经济利益息息相关。通过乡村景观的规划建设,利用各地乡村景观资源优势,可以发展乡村旅游等多种经济形式,提高乡村居民的经济收入。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乡村居民自觉地投入到乡村景观的规划建设中去。

3.3强调和突出乡村景观的地方特色

不同地域都有其特殊的自然景观和地方文化,形成了不同特色的乡村景观。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为乡土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没有发展就没有现代文化的产生和传统文化的延续,乡村的更新与发展正好保证了乡土文化的延续,同时为新的文化得以注入提供了前提。在文化整合的同时,借助乡村景观规划与建设,强调和突出当地景观的特殊性,体现当地的文化内涵,提升乡村景观的吸引力。这不仅可以使乡村重新充满生机和活力,而且对于挖掘乡村景观的经济价值,促进乡村经济结构的转型,发展乡村多种经济是非常有益的。

3.4加强乡村景观的监督与管理工作

良好的乡村景观依赖于严格的管理与维护。乡村景观目前出现的一些丑陋现象,如垃圾随处可见、违章建筑乱搭乱建、村民自行拆旧房建新房……,这都是管理力度不够造成的。因此,乡村各级政府需要成立相应的景观监督与管理机构。例如,浙江奉华腾头村于90年代初专门成立了国内惟一的村级环保机构——腾头村环保委员会,在乡村景观的管理、维护与宣传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样不仅可以对影响乡村景观风貌的违章行为和建设加以制止,而且对于建成的乡村景观进行必要的维护与管理,保持良好的乡村田园景观风貌。

4、结语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乡村景观规划要突出乡村的自然景观特色、农业景观特色、聚落景观特色和文化景观特色,乡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是乡村景观规划研究的重点内容。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乡村的景观建设不能只强调外在的美化,更要注重质量的提升,保护广大乡村生态自然景观本底,深入挖掘乡村的地域特色,注重乡村人居环境治理与改善,让广大乡民真正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才是乡村景观规划的意义之所在。

参考文献:

[1]王云才,刘滨谊.论中国乡村景观及乡村景观规划[J].中国园林,2003(1).

[2]刘滨谊,陈威.关于中国目前乡村景观规划与建设的思考[J].小城镇建设,2005(9).

[3]谢花林,刘黎明,李蕾.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园林,2003(3).

[4]刘黎明.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历史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前景[J].农村生态环境,2001,17(1).

作者简介:赵莹(1984-),女,汉族,安徽霍邱人,讲师,文学硕士,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