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ney's脑外伤模型造模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Feeney's脑外伤模型造模体会

李成长

李成长(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医学院生理学与神经生物学教研室河南新乡453003)

【摘要】目的复制Feeney's自由落体模型并对实验体会进行总结。方法对14只雄性SD大鼠进行麻醉、开颅,用自制打击装置打击大鼠的皮层,模型复制后进行实验观察。结果大鼠有2只因失血过多而死亡,7只无明显表现,5只肌张力下降,运动时拖行对侧肢体行走。结论Feeney's自由落体模型可实现局部脑区不同强度的打击,动物死亡率低,但该模型的复制过程中颅骨钻容易损伤皮层,动物易因出血过多而死亡。

【中图分类号】R3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6-0318-02

1.前言

颅脑创伤是神经外科中最常见的疾病,其致残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临床方面的研究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往往难以深入开展,许多学者选择在动物身上复制脑外伤模型并进行相关研究。常见的脑外伤动物模型有自由落体模型和液压冲击模型[1-2],自由落体模型又分为弥漫性脑创伤模型和局部损伤的Feeney's的脑外伤模型,我们成功复制了Feeney's自由落体模型并对该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总结,这将为脑外伤的实验研究提供一些启发。

2.实验方法

2.1自制脑外伤模型复制仪器

将一跟直径6毫米的有机玻璃管一端连接活塞去除的注射器,注射器靠针头的一端突起剪掉,并其中心部位开一个3毫米的圆形小孔。有机玻璃管上每隔1cm在相对的两侧各开一个直径1毫米的圆孔。制作一个直径比有机玻璃管小1毫米的圆形铜质打击体,打击体末端直径2毫米。用铁架台固定有机玻璃管,有机玻璃管垂直于地面,用线固定打击体的上端,通过调节打击体的高度可以控制创伤的程度。

2.2Fenny脑外伤模型的复制

14只雄性SD大鼠(体重260-400g)被用于脑外伤模型的复制,用10%的水合氯醛按280mg/kg剂量经腹腔注射麻醉,用立体定位仪固定大鼠头部,沿头部正中切开头皮,用电钻或手动颅骨钻在冠状缝后3毫米和矢状缝旁开3毫米处,钻一个直径4-5毫米的骨窗,保持硬脑膜完整。复制脑创伤模型时,用手术线系住一质量为20g的铜质打击体,将其放入有机玻璃导管内部,根据实验需要可以自由调节打击体的高度,当打击体从距离动物皮层30厘米高处自由落体下降打击皮层,此时的打击强度为中等强度,打击体打击到皮层后并不会无限制的下降,注射器末端直径小于打击体的那部分环形苏联可以使打击体及时停下来。

3.结果与讨论

脑外伤模型复制过程中有2只大鼠因大失血而死亡,7只大鼠的皮层被颅骨钻损伤。模型复制完成后2小时后大鼠陆续由麻醉状态进入到清醒状态,有7只大鼠肢体运动能力没有明显异常,5只大鼠的肢体肌张力下降,爬行时创伤对侧后肢无法活动被拖动行走。急性取脑后,损伤侧的大脑皮层有红肿和出血现象。总体而言,我们成功复制了Feeney's自由落体脑创伤模型,该模型的优点是它可以实现打击强度的精确控制,此外,相对于弥漫性脑创伤,动物的死亡率比较低,有利于对多个实验指标的长时间观察,该模型可重复性好,性能稳定。但该模型也存在一些缺点,首先:进行颅骨钻孔时,颅骨钻在大鼠头皮上震动,可能对大鼠造成一些损伤。当颅骨钻末端接近皮层时,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损伤到皮层造成额外的损伤。其次,由于钻空部位比较靠近颅顶部,容易损伤到大血管造成动物大出血。再次,在该实验中,重物直接打击部位位于局部皮层,而临床脑创伤多为弥漫性损伤,外力往往先作用于颅骨,颅骨再将压力传递到皮层及皮层下的脑组织,这跟临床意义的脑创伤差别较大。

参考文献

[1]水通道蛋白4在大鼠创伤性脑水肿中的作用机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11(9):719-721.

[2]王毅鑫,苏文利,朱文献,等.p75TNFR激活型单克隆抗体对脑创伤小鼠炎症反应的保护作用[J].中国急救医学,2012,32(9):808-810.

基金项目:新乡医学院2007年度科技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07YJA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