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护理与评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1

产后出血的护理与评估

穆海霞

穆海霞

(山东省泰安市妇幼保健院产一科271000)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2-0307-01

产后出血来势凶猛,抢救不及时,可直接危及产妇的生命,所以防止产后出血是产科医护人员的重要任务。产后大出血是孕妇死亡的首位原因。

1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7月-2014年7月在我科住院产后大出血产妇病例,其中在我院分娩51例,外院分娩以产后大出血转我院11例,单胎妊娠50例,双胎妊娠12例;分娩方式;吸引产2例,顺产20例,剖宫产40例;出血原因;宫缩乏力39例,胎盘因素9例,软产道损伤7例,凝血功能障碍7例,均治愈出院。

2诊断和处理

2.1嘱产妇平卧,吸氧,保暖,准备抢救物品,抢救人员应立刻到位,一人负责指挥,其他人员分工合作,使抢救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2.2密切监测生命体体征,严密观察患者心率.脉搏.血压.神志的变化,观察皮肤、粘膜、嘴唇、指甲的颜色,四肢的温度及尿量,及时发现休克的早期征兆。

2.3急诊血型采配血,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以便快速输血输液,维持足够的血液循环量。

2.4准确测量出血量,严密观察产妇的阴道出血情况,注意观察出血的颜色,气味及有无凝块,并详细做好特别护理记录。

3产后大出血的预防与监测

3.1产前监测产前检查时应注意识别高危因素,将高危评分5分以上及有一项危险因素的孕妇列入专案管理,定期检查,对有凝血功能障碍史定期检查凝血功能。

3.2产时监测

3.2.1第一产程要密切观察产程、胎心、宫缩、定期肛检了解宫口开大和胎先露下降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产程延缓和停滞,做好产后大出血准备。

3.2.2第二产程要注意胎心的变化,注意保护会阴防止软产道损伤。

3.2.3第三产程要识别胎盘剥离征象,避免过早牵拉脐带,粗暴揉挤子宫,正确协助胎盘娩出,仔细检查胎膜是否完整,胎盘娩出后要认真检查软产道是否有裂伤,及时缝合。

3.2.4准确收集和测量产后出血量至少2h,如2h内出血量超过300ml,要积极寻找原因,给以相应处理。

4产后大出血的护理

4.1一般护理保证产妇充足睡眠,加强营养,给予高热量饮食,多食富含铁的食物,宜少量多餐,病情稳定后鼓励下床活动,活动量应逐渐增加;协助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可刺激子宫收缩以利恶露排除。

4.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同情心,耐心听取患者主诉,给予心里支持。满足患者合理要求。随时纠正他们对出血的错误认识,消除其顾虑和恐惧,提高患者信心。

4.3预防感染保持环境清洁室内通风30分钟,2次/d,定期消毒;保持床单的清洁、平整干燥,经常更换卫生巾,保持会阴清洁,碘伏消毒会阴,2次/d,同时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5讨论

5.1正确判断出血原因产后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胎盘因素;因多次人工流产、妊娠频繁致胎盘粘连,胎盘植入及部分胎盘残留,前置胎盘等因素影响子宫正常收缩而发生产后出血;软产道裂伤;软产道裂伤7例中有6例因来院较晚发生急产致宫颈裂伤,1例为巨大胎儿肩性难产致引道重度裂伤。凝血功能障碍4例因止血困难并出血量大导致患者休克。

5.2及时抢救治疗抢救产后出血主要是止血和补充血容量两个方面,迅速止血是抢救的关键。对于宫缩乏力性出血,除按摩子宫及使用宫缩剂、米索前列醇、卡前列甲、15—甲基前腺素F2a以外必要时行宫腔纱布填塞、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骼内动脉栓塞术等,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子宫切除。对软产道损伤性出血,应迅速缝合止血,对凝血障碍引起的产后出血则应去除病因,给予抗凝、抗纤溶治疗,及时补充凝血因子。对止血无效者,及时切除子宫,并注意腹腔内出血的发生。

5.3预防措施做好计划生育宣教;妊娠期加强孕期保健,定期接受产前检查;对高危妊娠者应提前住院;第一产程防止产程过长,保证产妇基本需要,必要时给予镇定剂保证产妇休息,第二产程严格无菌操作;第三产程正确处理胎盘娩出和测量出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