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哌卡因、氯胺酮、丙泊酚在儿科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安全隐患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1

罗哌卡因、氯胺酮、丙泊酚在儿科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安全隐患研究

林旭

林旭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麻醉科463000)

【摘要】目的探讨罗哌卡因、氯胺酮、丙泊酚在儿科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安全隐患。方法对我院自2013年1月~2014年7月间进行手术治疗的患儿72例随机分为分组进行回归性分析,分别使用罗哌卡因、氯胺酮、丙泊酚对患儿进行术前麻醉,对照麻醉效果,术后清醒时间、疼痛程度等。结果使用罗哌卡因组患儿麻醉总有效为95.83%,高于丙泊酚95.83%和氯胺酮77.50%,使用丙泊酚麻醉的患儿术后清醒快、疼痛度低,不良反应较低。结果综合安全因素比较可在儿科手术中使用丙泊酚进行麻醉效果较好,安全隐患少,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罗哌卡因氯胺酮丙泊酚儿科麻醉临床效果安全隐患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9-0148-01

由于小儿生理、解剖等具有特殊性,紧张、害怕等情绪使其不能像成人一样配合治疗程序,因此手术进行疾病治疗的前的麻醉备受关注。寻求一套适合小儿术前麻醉的方式变的尤为重要。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罗哌卡因是单一对映结构体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氯胺酮是儿科常见的麻醉药,能够使痛觉消失,但全麻效果不完全,丙泊酚是属于非巴比妥类的新型短效静脉麻醉药。[1]为了探讨上述三种麻醉药物的麻醉效果和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对我院自2013年1月~2014年7月间进行手术治疗的72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不同的麻醉方式进行手术治疗,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自2013年1月~2014年7月间进行手术治疗的72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童40例,女童32例,年龄2~13岁,平均年龄5.78±2.14岁,体重11~34kg;其中阑尾炎患儿有14例,四肢骨折患儿20例,腹股沟疝患儿18例,小儿套肠6例,多指8例,其他6例将上述患儿随机的分为Ⅰ、Ⅱ、Ⅲ三组,每组24例。三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之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手术前对患儿的病史作详细的询问,做好各种体检和实验室检查,经过专业的儿科医师经过有效的评估后所有的患儿均需进行手术治疗,没有明显麻醉禁忌。手术前禁食6h,禁饮4h,所有的患儿在手术前半小时给予0.02mg/kg阿托品肌肉注射。

Ⅰ组:使用罗哌卡因进行麻醉,术前使用2.5~5mg/ml的罗哌卡因进行硬膜外麻醉,术后1mg/ml维持阵痛。

Ⅱ组:使用氯胺酮进行麻醉。给予患儿2.5~4.5mg/kg氯胺酮进行麻醉,待患儿熟睡后保持手术需要的姿势给予面罩持续吸氧,控制适宜的氧流量,为了维持麻醉效果可选择较粗的外周静脉进行简短给予1mg/kg维持麻醉。

Ⅲ组:使用丙泊酚进行麻醉。使用微量泵静脉注射3~8mg/(kg·h)丙泊酚进行麻醉,手术即将结束时停止用药。

所有患儿在麻醉开始后和手术过程中严密的监视心电图和呼吸状况等各种反应,停药后记录患儿完全清醒的时间、术后恶心、呕吐和躁动以及术后1d所发生的毒副作用。

1.3观察指标

患儿在麻醉后保持安静、肌肉松弛度良好无任何痛苦表情者即为麻醉效果显效,术中出现轻微疼痛感,肌肉松弛度较好为有效,术中出现明显痛苦的表情,肢体出现躁动即为麻醉效果无效。在术前和术后观察患儿的SBP、DBP、HR、P、SpO2值。

2结果

三组患儿麻醉效果比较发现,使用罗哌卡因组患儿麻醉总有效为95.83%,高于丙泊酚95.83%和氯胺酮77.50%,详见表1。

表1三组患儿麻醉效果比较[n(%)]

3讨论

罗哌卡因通过抑制神经细胞钠离子通道,阻断神经兴奋与传导。对运动神经的阻滞作用与药物浓度有关,但几乎无运动神经阻滞作用;氯胺酮(ketamine)属于静脉全身麻醉药,临床上用作手术麻醉剂或麻醉诱导剂,具有一定的精神依赖性潜力。可选择性抑制丘脑内侧核,阻滞脊髓网状结构束的上行传导,兴奋边缘系统。氯胺酮可以产生一种分离麻醉状态,其特征是僵直状、浅镇静、遗忘与显著镇痛,并能进入梦境、出现幻觉。丙泊酚(propofol),是目前临床上普遍用于麻醉诱导、麻醉维持、ICU危重病人镇静的一种新型快速、短效静脉麻醉药。它具有麻醉诱导起效快、苏醒迅速且功能恢复完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等优点。[2]

参考文献

[1]李庆臣.丙泊酚复合镇痛剂量氯胺酮持续泵注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4):189-190.

[2]殷志春.丙泊酚与氯胺酮复合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10,39(10):994-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