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8-18
/ 2

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李岩峰

李岩峰

(内蒙古宁城县医院内蒙古赤峰024200)

【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针对从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心内科进行诊治的心律失常老年患者98例,在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后,均予以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患者各类心律失常的检查率,作出相应的应用价值评估。结果:在动态心电图监测中,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心房扑动、心房颤动、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窦性停搏、阵发性心动过速检出率分别为92.86%、79.59%、25.51%、14.29%、5.10%、12.24%、11.22%、43.88%;常规心电图检查中,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心房扑动、心房颤动、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窦性停搏、阵发性心动过速检出率分别为69.39%、51.02%、4.08%、4.08%、1.02%、3.06%、3.06%、2.04%。动态心电图对各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诊断中更加准确,临床上应对于老年患者应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提高检出率,防止因心率失常导致的猝死。

【关键词】老年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

【中图分类号】R5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2-0199-02

心律失常是重要的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随着年龄的增加,心脏的正常结构发生改变,功能逐渐退化以及心脏各类器质性病变等,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也逐渐上升。不同的心律失常临床表现不同,可导致心脏血流动力学异常,严重者可突然发作导致患者猝死。常规的12导联心电图是临床上最为常用的一项无创性心律失常疾病检查方法,但是该方法记录时间短暂,如果心律失常间歇或一过性发作,常规心电图往往不能准确描记到心电的异常变化。动态心电图可在患者日常工作与活动中,连续记录24小时,减少对短时间内发作的心律失常的漏诊。本文为更好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对我院心内科的98例心律失常老年患者进行了相关研究,现将具体研究内容及最终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从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心内科进行诊治的心律失常老年患者98例,其中男性患者57例,女性患者41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为(70.27±6.81)岁。患有冠心病者43例,高血压病者37例,肺源性心脏病者11例,其他疾病患者9例。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近期均停服抗心律失常药物,在平静状态下,平卧床上,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后,即行动态心电图监测,所有患者均连续监测24小时,经计算机自动分析处理及临床症状,诊断心律失常类型。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数据以平均数±方差表示,对各组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动态心电图监测中,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心房扑动、心房颤动、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窦性停搏、阵发性心动过速检出率分别为92.86%、79.59%、25.51%、14.29%、5.10%、12.24%、11.22%、43.88%;常规心电图检查中,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心房扑动、心房颤动、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窦性停搏、阵发性心动过速检出率分别为69.39%、51.02%、4.08%、4.08%、1.02%、3.06%、3.06%、2.04%。动态心电图对各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统计数据详见下表。

表两种检查方法各心律失常检出率比较[n(%)]

*

3.讨论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患者的各类心血管等器质性疾病发生增加,同时由于窦房结及心电传导束支退行性变发生纤维化,心脏的起搏部位置、节律及频率、冲动传导等出现一项或者多项异常[1]。随着我国逐步迈入老龄化社会,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也向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心律失常可因不同的类型而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有些可无明显临床症状或仅表现为轻微的不适,而有些严重心律失常则可导致心脏血流动力学发生恶化,心脏泵血异常,加重患者心肌缺血[2],甚至并发血栓,导致患者猝死。

本研究结果表明,24小时动态心电图对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心房扑动、心房颤动、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窦性停搏、阵发性心动过速等各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动态心电图的监测不受患者的活动限制,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应用动态心电图也可以鉴别心悸与晕厥等症状是否与心律失常有关、明确心律失常的发作与日常活动及时间之间的关系,协助评价心律失常治疗效果[3]。因此,动态心电图的临床诊断价值远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临床上对老年患者应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提高检出率,防止因心率失常导致的猝死。

【参考文献】

[1]郑淑芳,陈清启.老年人心律失常的特点及病因分析[J].山东医药,2010,8(6):12-13.

[2]孙立群,宁桂兰.老年心律失常120例临床特点分析.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2):270-271.

[3]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第八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