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科护士职业防护探讨

/ 1

染科护士职业防护探讨

杨晓胜余巧文吴小燕

杨晓胜余巧文吴小燕(福建省宁德市医院感染科352100)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4-0342-02

【关键词】感染科临床护理防护

感染科是医院传染病患者的重要场所,由于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决定感染护士必须要面对各种职业危害,往往在治疗和抢救过程中,忽略了对自身的职业安全及自我防护意识。现对感染科护士在工作中存在的职业危险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

1.1医务人员没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操作不熟练,未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对潜在的危险因素缺乏预见性用双手回套针帽被针尖刺伤,取下注射器或输液器的针头时被针尖刺伤,配药加药时被针尖刺伤,拔针时被针尖刺伤,掰安瓿时被划伤。医务人员操作中不可避免地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发生感染性疾病的几率高于普通人群,其主要的传播途径为皮肤暴露或黏膜暴露。锐器伤最常见

1.2防护意识淡薄,相关知识缺乏,防护措施不到位,对传染病的危害认识不足。认为戴防护用品麻烦,操作不方便。如接触污染物时不戴手套,或手套破损不及时更换,存在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

1.3缺乏正规严格的培训。医护人员对防护知识培训和考试未认真对待,使培训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1.4化学因素医院是个特殊的工作环境,各种对人体有潜在危害的化学因素随处可见,护士每天在工作中接触大量的化学消毒剂,其中以甲醛、戊二醛等为多见。

1.5社会心理压力医护人员工作繁忙琐碎,心理压力大,对传染病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

1.6发生职业暴露后上报意识差:《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包括主要疾病的应急预防和职业暴露HIV的处置程序。有部分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后,不能正确的处置伤口或恐慌感染上疾病不愿意上报,怕麻烦,错过暴露后的预防措施,需要加强宣教。

2预防措施

2.1提高防护意识护理人员应改变观念,自己从思想上重视,使护士真正体会到工作中各种危害的存在,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减少职业危害。不断学习,增强自我防护的知识,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各种疾病的传播途径、流行病学知识和各种药物的不良反应、给药途径及排泄途径,制定护理技术操作常规,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范及自我防护操作程序,保证护理职业安全。

2.2采取有效的防护

2.2.1锐器伤的防护护士在进行各项穿刺操作时应集中注意力,尽量避免针头的分离与重套。废弃的针头应放置在专门的利器盒中,使用后的利器应立即丢弃到专门的利器盒内,盒内容物达4/5满即可。利器盒要严格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放置在指定的地点,严密封口,专人运送到指定地点,集中焚烧戴.手套是护士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减少血液接触的最主要措施之一,能减少皮肤接触血液次数并且不增加皮肤的损伤,从而有效控制血源性疾病的传播。重视手卫生,严格认真洗手。

2.2.2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院感防控意识。临床护理工作与医院感染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病房护士,接触病人机会最多,护士若能正确认识院感工作,就能针对工作中潜在的院感问题及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对新上岗人员、进修人员进行了岗前培训,合格者方能上岗。通过培训,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了感染意识。

2.2.3加强空气消毒加强室内空气流通,使空气净化机定时对室内空气进行净化,采用湿式扫床,尽量减少灰尘飞扬。每天用紫外线灯消毒1h,降低空气中细菌密度,减少病菌传播,定期进行细菌学检测,同时也要定时对紫外线灯的效能进行检测,以确保紫外线消毒的效能。

2.2.4适当调整护士的心理压力实行弹性排班,合理调配人力。同时护士也要学会自我心理疏导,自我放松和我调节方法,积极参加各种锻炼文娱活动,保证充足睡眠,以最佳状态投身于工作中去,以减少损害的发生。组织外出郊游、聚餐等,既丰富了业余生活,又增加了科室的活力及凝聚力。

2.2.5建立严格的登记报告制度医务人员发生医疗锐器伤害后,要将锐器的名称、伤害部位详细记录,以便及时评估。

2.2.6体检对新上岗人员进行健康体检,乙肝抗体阴性者给予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甲流流行时给予甲流疫苗接种。对在职人员定期体检,并适时进行相关疫苗接种在医疗护理工作中,对职业暴露的高度重视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预防控制职业暴露的发生,减少医务人员心理压力,对保护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医院管理人员应多从体制上进行职业安全管理,医务人员应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从多个方面做好自我防范,关注自我健康,保障和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

参考文献

[1]任珍.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职业防护[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8):7652766.

[2]苏爱华,李婷,孙承乐,等.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风险调查及干预措施[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5):41242.

[3]刘燕玲,张秀芳,吴鸿雁.我国医务人员手卫生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7):665-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