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腹单小切口入路手术治疗双侧腹股沟疝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下腹单小切口入路手术治疗双侧腹股沟疝效果观察

马俊贤

(甘肃省广河县庄禾集中心卫生院甘肃广河731300)

【摘要】目的:观察下腹单小切口入路手术治疗双侧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双侧腹股沟疝作为观察对象,共选取60例。经过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将其简单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2组。常规组30例患者使用传统手术治疗,研究组30例患者实施下腹单小切口入路手术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研究组中,患者的手术时间为(41.61±10.56)min、术后进食时间为(5.13±0.56)h、术后下床时间为(5.95±1.46)h、术后住院时间为(3.56±1.75)d,均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下腹单小切口入路手术用于治疗双侧腹股沟疝的效果显著,可缩短其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下腹单小切口入路手术;双侧腹股沟疝;疗效

【中图分类号】R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2-0127-02

在临床上,双侧腹股沟疝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1]。该疾病常见于小儿,成年人发病的概率相对降低[2]。临床上,以往常使用传统手术治疗双侧腹股沟疝,但创口较大,对患者机体损伤严重,不利于预后和恢复。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小切口手术逐渐被应用于临床中,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次研究中,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双侧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主要观察传统手术治疗和下腹单小切口入路手术治疗的效果。主要研究报告见下文所示。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于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双侧腹股沟疝患者,共选取60例,将所有患者简单随机分为2组,其中常规组和研究组均占30例。

研究组当中,男性患者占18例,女性患者占12例;年龄范围在1岁~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64±12.58)岁;小儿占22例,成年人占8例;病程最短为12个月,最长为18年,平均病程为(8.64±5.48)年。

常规组当中,男性患者占17例,女性患者占13例;年龄范围在1岁~6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23±12.14)岁;小儿占21例,成年人占9例;病程最短为12个月,最长为17年,平均病程为(8.35±5.34)年。

两组患者的以上资料对比均无明显差异,统计学无意义,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接受传统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下腹单小切口入路手术治疗。针对小儿,均给予其采用骶管麻醉+静脉麻醉。帮助其取平卧位,作一切口于其耻骨联合上方(2cm)正中,将其皮肤、浅筋膜深层以及皮下组织依次切开,并向一侧牵拉切口。将患儿的腹外斜肌腱膜以及外环进行充分暴露,提起精索并将其提睾肌分开方便寻找疝囊,将其疝囊游离至内环口处,并将疝囊颈部进行缝扎,将多余的疝囊壁切除。另一侧的手术方法相同。针对成人患者,使用入路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切口作于患者耻骨上横处(长度4cm),同样将患者的皮肤、皮下组织以及浅筋膜依次切开,潜行分离后,向一侧外下方牵拉患者的切口将腹外斜肌腱膜以及外环充分显露。其他步骤同以上入路手术,且另一侧的手术方法相同。

1.3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两组双侧腹股沟疝患者手术治疗的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核对,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使用“%”表示,卡方检验;患者各手术指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若研究中双侧腹股沟疝患者的各指标数据有差异则用P<0.05表示。

2.结果

2.1对比两组双侧腹股沟疝患者的手术情况

研究组双侧腹股沟疝患者治疗后的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详细情况见表1。

表1对比两组双侧腹股沟疝患者的手术情况

3.讨论

经调查发现,腹股沟疝在儿童中的发病率较高(0.8~4.4%),其中双侧腹股沟疝的发生率大约占10%,患病小儿年龄偏小,常见于1岁左右儿童。成人双侧腹股沟疝的发病率占腹股沟疝的5.0%左右,相对于儿童发病率更低。

临床上,针对双侧腹股沟疝的治疗,常以手术为主。传统手术治疗虽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但对患者的身体伤害较大。手术中需取2个手术切口,不仅手术时间较长,且由于手术切口较大,对患者机体的损伤较为严重,导致其术后各功能的恢复情况较慢。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临床已经将下腹单小切口入路手术应用于治疗双侧腹股沟疝疾病中,并获得了良好效果。

针对双侧腹股沟疝患者,使用下腹单小切口入路手术治疗常根据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例如对于小儿群体,常于其耻骨联合上皮纹作手术小切口,并进行疝囊高位结扎术,针对成人群体,则选择于患者的耻骨上单处,作一切口,并进行前入路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3]。该术式具有切口小、操作简单等优势,可缩短手术时间和患者的住院时间。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41.61±10.56)min、术后住院时间为(3.56±1.75)d,相较于常规组均更短,P<0.05。研究结果同样显示,患者的术后进食时间为(5.13±0.56)h、术后下床时间为(5.95±1.46)h,同样短于常规组,P<0.05。

以上研究可充分证明下腹单小切口入路手术治疗双侧腹股沟疝的优势,可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相鹤.皮纹小切口入路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6,37(7):1729-1731.

[2]张尚文,徐显.下腹横纹微小切口经外环口在治疗小儿腹股沟疝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3):115-117.

[3]薛亚明,金仁顺.单切口手术治疗双侧腹股沟疝17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6):1684-1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