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方案在慢性盆腔炎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中医综合方案在慢性盆腔炎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袁淑芳

勃利县中医院1545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综合方案在慢性盆腔炎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6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184例盆腔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据随机双盲原则将其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2例。对照组92例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92例患者采取综合治疗方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记录与分析。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74%,χ2=6.589,P<0.05;研究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为(2.08±1.0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1±1.05)分,t=4.136,P<0.05。结论对慢性盆腔炎患者采取中医综合方案治疗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医;综合方案;慢性盆腔炎

性盆腔炎是妇产科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疾病主要是由于女性生殖器及周围盆腔结缔及腹膜组织出现慢性炎症诱发,对广大女性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常规的西医西药治疗往往难以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而中医妇产科常用药剂对盆腔炎患者具有独特的治疗优势[1]。为此,本文对该院2013年6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84例进行分组研究,旨在探讨中医综合方案对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效果及使用技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整群选取自该院妇产科2013年6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184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年龄22~49岁,平均(30.5±4.7)岁,病程3个月~3年,平均(1.4±0.4)年。184例患者均已婚,主要临床症状包括腰骶部疼痛、下腹坠胀痛,劳累后或性交后疼痛加重;经妇科检查显示子宫举痛,盆腔可触及包块、附件肥厚及压痛;经B超检查显示盆腔炎性包块或输卵管积液、增粗,均符合《妇产科学》[2]相关诊断标准。依据随机双盲的原则划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92例,对照组,女92例,年龄22~47岁,平均(30.8±4.3)岁,病程4个月~3年,平均(1.7±0.5)年;研究组,女92例,年龄23~49岁,平均(30.1±4.7)岁,病程2个月~3年,平均(1.2±0.5)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92例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给予左氧氟沙星分散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10217,规格:0.1g/片)0.1g/次,2次/d口服,同时给予替硝唑片(重庆科瑞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6192,规格0.5g/片)0.5g/次,2次/d口服。研究组92例患者采取中医综合方案:①自拟红藤清盆方,组方:莪术(广西)15g、瞿麦(江苏)15g、蒲公英(湖南)15g、柴胡(湖北)15g、桃仁(四川)6g、穿山甲(广西)6g、红藤(广东)10g、车前子(江西)15g、茯苓(湖南)15g、川牛膝(四川)6g、桂枝(广东)6g,加水煎至300mL,去渣取汁,1剂/d,分早、晚两次口服;②保留灌肠:外用方为红藤汤,组方:莪术30g、鸭跖草(广东)30g、紫花地丁(广东)25g、蒲公英25g、红藤30g,加水浓煎取汁150mL,置入一次性灌肠袋,控制温度约为38℃,于每晚睡前排空大小便后,从肛门入直肠14~15cm,1剂/d,缓慢注药保留至次日早晨,经期不用药;③微波理疗:选择微波综合治疗仪,在非行经期,嘱患者排空小便后,取其平卧位,将微波理疗探头置于少腹部,在左右两侧少腹归来穴进行交替照射,如果患者腰骶痛明显,则置于骶部八髂穴进行前后交替照射。每次照射时间维持30min,1次/d,连续照射10d。两组均以10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效果。

1.3疗效判定标准

①治愈:经治疗后患者自觉症状完全消失,子宫无压痛感,白带恢复正常,经B超检查盆腔无包块、积液,宫腔无粘连现象,子宫附件区无增粗、增厚现象,并且输卵管通畅;②显效:经治疗后患者自觉症状完全消失,子宫无压痛感,白带恢复正常,经B超检查盆腔包块显著缩小、积液减少,子宫附件区有轻微增粗、增厚现象;③有效:经治疗后患者自觉症状基本消失或显著改善,子宫无压痛感,白带恢复正常,经B超检查盆腔包块有所缩小、积液有所减少,宫腔有粘连现象,子宫附件区稍有增粗、增厚;④无效: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各项检查未改善甚至加重。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74%,χ2=6.589,P<0.05。

2.2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研究组下腹坠胀痛改善率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10%,χ2=4.923,P<0.05;研究组白带增多改善率为90.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90%,χ2=4.856,P<0.05;研究组腰骶酸痛的改善率为93.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56%,χ2=4.133,P<0.05;研究组子宫压痛的改善率为92.1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08%,χ2=5.254,P<0.05。

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研究组治疗后评分为(2.08±1.0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1±1.05),t=4.136,P<0.05。

3讨论

慢性盆腔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妇科疾病,其主要是由于经期或产后性交不洁,或因手术操作不当发病,该疾病的病理特征为盆腔局部组织增厚,出现炎性包块等[3]。由于慢性盆腔炎病程较长,且治愈率不高,容易复发,对广大女性患者生理及心理都造成很大影响。西医治疗该疾病主要是消炎、抗菌,尤其是抗生素在治疗急性期盆腔炎敏感细菌感染方面效果良好,但由于慢性盆腔炎患者存在局部循环障碍、组织粘连等症状,抗生素往往很难渗入局部发挥作用,从而治疗效果并不理想[4]。

在祖国中医学领域中,盆腔炎属于“带下病”“积聚”“肠覃”等范畴,其认为慢性盆腔炎主要是由产后或经期胞宫胞脉余浊未尽或空虚,致使寒湿或湿热之邪日久化热,浸入机体,结于气血,久之蕴积于胞脉胞络而致病[5]。为此,中医治疗主张行气活血、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清热利湿。故自拟红藤清盆方用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清热利湿,组方中车前子、茯苓、蒲公英、瞿麦等药材具有利水消积、清热解毒的效果,穿山甲、桃仁、莪术、红藤则具有散结镇痛、活血化瘀之功效,柴胡疏肝理气,桂枝温阳化气行水,川牛膝活血化瘀、利水通淋,诸药合用直达病灶,进一步强化治疗效果;而保留灌肠治疗不但能够缓解苦寒药物对患者脾胃产生的损伤,还能够使药效直达病灶,促进炎性积液吸收,对治疗炎性包块也有良好的效果[6]。

韩巧花[7]对5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红藤汤联合深部热疗仪进行治疗,2个疗程之后,发现中医症状积分从治疗前(15.28±3.16)分下降至(3.26±0.78)分,且B超检查显示炎性包块明显缩小,盆腔积液大大改善;杨安娜[8]对5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保留灌肠联合中药熨烫治疗,发现临床有效率为96%,显著高于单纯西药治疗有效率66%;赵加清[9]对100例盆腔炎患者采取西药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及微波理疗,经1疗程后,患者下腹坠胀、疼痛症状显著改善,且盆腔积液显著减少。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有效率临床总有效率(94.57%)明显高于对照组(71.74%),研究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2.08±1.0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由此可见,对慢性盆腔炎患者采取中医妇产科常用药剂治疗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殷燕云,周春祥,陈婕,等.益肾化瘀中药序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187例的临床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4(5):1159-1161.

[2]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31.

[3]李萌萌,赵金华,蒋晓琦.中医辨证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J].亚太传统医药,2014(6):53-54.

[4]王非非,王志萍,冯桥,等.慢性盆腔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2):92-94.

[5]林新秀,蔡世娟,李文清.康妇消炎栓联合微波理疗对慢性盆腔炎治疗的疗效探讨[J].中外医疗,2013(22):8-9.

[6]李志香.228例急性盆腔炎患者临床治疗探讨[J].中外医疗,2013(28):57-59.

[7]韩巧花.红藤汤联合深部热疗仪治疗慢性盆腔炎58例[J].河南中医,2014(9):1800-1801.

[8]杨安娜.中药保留灌肠联合中药熨烫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3(7):1032-1033.

[9]赵加清.中药保留灌肠加微波配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100例[J].中外医疗,2013(8):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