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凉山彝族家支分类变化的调研与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1
/ 1

四川凉山彝族家支分类变化的调研与浅析

罗华阳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株洲412000)

摘要:探索凉山自治州历史,发掘民族文化,在调研的基础上,发现彝族人民家支的变化过程与现状。

关键词:凉山自治州;历史文化;彝族家支;分类变化

家支是凉山彝族历史上以父系血缘关系纽带形成的血亲集团。同一父系祖先的后代、互不通婚的集团就是家,家之下一般每经过七代左右又分家形成许多分支,称之为支,家支就是家和支的统称。家支对内处理各项事务,互帮互助,教育成员,对外以家支名义实现征服、防御或联姻结盟。[1]

解放前,凉山彝族是奴隶社会,家支是按阶级划分的,分为五个等级四个阶级(如图1所示)。其中兹目(包括封建王朝任命的土司、土目、土舍)、诺伙二者为统治等级,通称“黑骨彝”或“黑骨头”;曲诺、阿加(又称安家奴或安家娃子)、呷西(又称单身奴或娃子)三者为被统治等级,通称“白骨彝”或行“白骨头”。前二者据传统血统论观念,等级地位不受外界任何影响,始终保持不变;后三者的等级地位可因欠债、贫困、犯罪等而下降,亦可因富裕、出赎而上升,但曲诺不论如何富裕,不得上升为兹目与诺火。曲诺是自食其力的隶属民,有较优越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人数也最多,但始终要受兹目、诺伙的统治。等级间有层层占有性质。[2]

在本次考察与受访者的交谈中,也印证了上面的的分类。他们说:“黑彝和白彝在肤色、吃住行等习俗上都没有区别,只是黑彝是统治阶级,占的数量很少,白彝占大多数”;[3]“我们家十四代以前是黑彝,后来与白彝联姻,就变成白彝了”;[4]“到了清朝又有了土司,土司是彝族社会最高的统治者,土司是清朝皇帝差派管理彝人的官员之类的人。[5]

解放后,消灭了彝族社会的奴隶制度,黑彝家支和白彝家支等级消失了,白彝家支间的等级也消失了。国家过去担心家支结构会影响社会稳定,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但彝族人对家支极度依赖,无论社会如何变革,家支的作用与影响力一直在延续。家支一般存在于黑彝(诺伙)和白彝(曲诺)两个家支,因这两个等级居住时间长,累计的辈数多,形成了家支谱系。而其他家支没有谱系(如图2所示)。[6]每个家支都有数目不等的头人来管理,头人根据家支情况,及时召集成员召开家支会议协商处理各项事务。“家支一般每隔三年会召开会议,就在前几天,我们家支在西昌开会”。[7]现在区分黑彝和白彝主要是看姓氏,彝族人姓名一般有四个字,前面两个是家支姓氏,后面两个是名字。彝族人很尊崇家谱,一代一代记下来,小孩子在会说话的时候就开始背家谱,家谱就是彝族人的通行证。在彝族人眼里,初次见面时,背诵家谱比身份证还管用,更加能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与信任。“我们都会背家谱,我是第32代”。[8]

因此,历史发展到今天,族群按家支姓氏来划分,既是历史的延续,也是变迁的结果。已由原来的多层次、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变成了相互平等的关系。

参考文献

[1]郭焱丁,“凉山彝族传统家支观念概述”,访问日期:2019年8月8日,https://wenku.baidu.com/view/8e9243830508763231121277.html

[2]高文德,《中国少数民族史大辞典》,中国: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第1932页

[3]B.Q.J.J(受访者简称,下同)

[4]J.K.E.H

[5]J.K.W.H

[6]吴桃,“论凉山彝族“家支”制度化”,访问日期:2019年8月8日,http://www.yizuren.com/yistudy/yxyjjx/36059.html。

[7]A.ML.G

[8]S.M.W.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