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机构老年人中医体质与慢性病关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3

养老机构老年人中医体质与慢性病关系研究

王思雨蔡骏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200032)

【摘要】目的:探讨上海市徐汇区32家养老机构老年人群慢性病与中医体质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医体质量表对531名养老机构入住老人进行中医体质辨识,通过询问、查阅病历资料和体检档案等方式获取老年人的慢性病资料,同时调查其人口社会学特征。结果:该人群的慢性病的患病率91.53%,偏颇体质的检出率91.9%,偏颇体质中气虚质155(29.19%)人;阳虚质118(22.22%)人;慢性病患病率前四位的疾病依次为高血压病337(63.5%)人、冠心病188(35.4%)人、糖尿病113(21.3%人)、脑卒中111(20.9%)人,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患者中气虚质与阳虚质较多(P﹤0.05),糖尿病患者气虚质与阴虚质较多(P﹤0.05)。无慢性病的老年人67(12.9%)例,主要体质类型是阳虚质(24.4%)和平和质(22.4%);27.9%的老年人患有一种慢性病,主要体质类型是气虚质(26.4%)和阳虚质(25.7%)。31.8%的老年人同时患有两种慢性病,主要体质类型是气虚质(27.2%)、阳虚质(22.5%)和阴虚质(20.1%)。18.3%的老年人同时患有三种慢性病,主要体质类型是气虚(43.3%)、阳虚质(20.6%)。9.4%名老年人同时患有四种及以上的慢性病,主要体质类型是气虚质(30.0%)、阴虚质(16%)和痰湿质(16%)。结论:养老机构老年人群中医体质类型与慢性病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应辨识老年人的中医体质类型,并采取中西医措施预防或改善慢性病的发生发展,保障老年人的健康。

【关键词】老年人群;中医体质;慢性病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0-0015-03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stherelationshipbetweenchronicdiseasesandTCMconstitutiontypesintheelderlypopulationof32pensioninstitutionsinXuhuiDistrict,Shanghai.MethodThe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constitutionscalewasusedtoidentify531elderlypeoplewhowereinthepensioninstitutions.Byasking,accesstomedicalrecordsandphysicalexaminationfiles,etc.Toobtaintheelderlychronicdiseasedata,andtoinvestigateitsdemographiccharacteristics.ResultTheprevalenceofchronicdiseasesinthepopulationwas91.53%,thedetectionrateofpartialphysicalconstitutionwas91.9%,physicalqideficiency(29.19%),andyangdeficiency(22.22%);Thetopfourdiseasesofchronicdiseaseswere337(63.5%)ofhypertension,188(35.4%)ofcoronaryheartdisease,113(21.3%)ofdiabetes,111(20.9%)ofstroke.Hypertension,stroke,coronaryheartdiseaseinpatientswithqideficiencyandyangdeficiencymore(P<0.05),diabeticpatientswithqideficiencyandyindeficiencymore(P<0.05).67(12.9%)oftheelderlywithoutchronicdiseases,themainphysicaltypeispositive(24.4%)peaceandquality(22.4%);27.9%casesofelderlypeoplesufferingfromachronicdisease,themainphysicaltypeisqideficiency(26.4%)andYangdeficiency(25.7%).31.8%oftheelderlyatthesametimesufferingfromtwochronicdiseases,themainphysicaltypeisqideficiency(27.2%),yangdeficiency(22.5%)andYindeficiency(20.1%).18.3%oftheelderlyatthesametimesufferingfromthreechronicdiseases,themainphysicaltypeisQi(43.3%),yangdeficiency(20.6%).9.4%oftheelderlyatthesametimesufferingfromfourormorechronicdiseases,themainphysicaltypeswereqideficiency(30.0%),yindeficiency(16%)andphlegmdampness(16%).ConclusionThereisacorrelationbetweenthetypesofbodyconstitutionandthechronicdiseaseintheelderpeople.Thetype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houldberecognized,andwilltakemeasurestopreventorimprovethechronicdiseasesandprotectthehealthofelderlypeople.

中医体质学说的研究始于《黄帝内经》,是指人体先天禀赋与后天获得所融合的一种特质,并且决定了人体对某种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及倾向性[1]。《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2%,糖尿病患病率为9.7%,慢性病死亡率占死亡总人数的86.6%;其中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较全部人群高4.2倍,且人均患有2~3种慢性病[2]。《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提出坚持中西医防治慢性病,发挥中医药“治未病”的理念防治慢性病[3]。中医体质辨识在以“治未病”为理念的慢性病防治中起到重要作用。为研究中医体质类型与慢性病的相关性,我们对531例徐汇区养老机构老年人群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选择2016年3月-2016年7月入住上海市徐汇区养老机构且[4]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

1.2筛选标准

1.2.1纳入标准:(1)意识清楚,具有语言交流能力,自愿加入和配合本次研究,且知情同意;(2)上海市徐汇区养老机构入住老人(含户籍和非户籍,但不包括港澳台及外籍),汉族;(3)年龄≥60周岁。

1.2.2排除标准:(1)患有精神疾病、智力障碍或听力语言障碍等疾病不能理解或回答问卷内容者;(2)不能配合完成本次问卷调查者。

1.3调查内容和方法

1.3.1一般情况及慢性病情况调查经过专业人员使用统一的问卷与研究对象进行一对一的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社会学特征、生活习惯、慢性病情况等,其中慢性病需经医疗机构明确诊断并查阅相关病历记录以明确诊断。

1.3.2中医体质判定根据文献[4]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编制量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湿热质、痰湿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9种体质。

计分方法:回答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中的全部问题,每一问题按5级评分,计算原始分及转化分,依标准判定体质类型。原始分数=各个条目分值相加。转化分数=〔(原始分-条目数)/(条目数×4)〕×100。

判定标准:平和质转化分≥60分,其他偏颇体质转化分均<30分时,则判定为“是”;其他偏颇体质转化分均﹤40分时,判定为“基本是”,否则判定为“否”。偏颇体质转化分≥40分,判定为“是”;30~39分,判定为“倾向是”;<30分,判定为“否”;即亚量表分数越高,该体质类型倾向越明显。

1.3统计分析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计量资料采用x-±s进行统计性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描述,组间比较采用检验χ2检验,取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养老机构老年人的一般情况本次研究共走访调查了32家养老机构,共调查人数531人,其中男性136人,女性395人,年龄范围在60~105岁,平均年龄(85.04±7.12)岁,平均BMI(23.97±3.85)kg/m2,文化程度初小学及以下245名,占46.14%,初中及高中224名,占42.18%,大专及以上62名,占11.28%。

2.2养老机构老年人群体质判定情况531名养老机构老年人群中平和质43人,占总人数8.10%,偏颇体质488人,占91.90%。偏颇体质的老年人,气虚质155人,占总人数的29.19%;阳虚质118人,占22.22%;阴虚质76人,占14.31%;气郁质41人,占7.72%;血瘀质36人,占6.80%;痰湿质49人,占9.23%;湿热质6人,占1.13%;特禀质7人,占1.32%。

2.3养老机构老年人群慢性病情况调查结果显示,531名老年人群中,未罹患任何疾病者67人(12.6%),464名老人患有慢性病,其中患一种疾病者148人(27.9%),患二种疾病者169人(31.8%),患三种疾病者97(18.3%),患四种及以上疾病者50人(9.4%)。患病率前四位的疾病依次为高血压病337人(63.5%)、冠心病188人(35.4%)、糖尿病113人(21.3%)、脑卒中111人(20.9%)。

2.4养老机构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的体质情况分析由表1示,高血压病患者中气虚质(32.9%)与阳虚质(19.9%)较多(P<0.05),糖尿病患者气虚质(29.2%)与阴虚质(21.2%)较多(P<0.05),脑卒中患者中气虚质(34.7%)与阳虚质(20.0%)较多(P<0.05),冠心病患者中气虚质(36.9%)与阳虚质(18.9%)较多(P<0.05)。

2.5养老机构老年人群的慢病计数与体质的关系分析531名老年人群中,无慢病的老年人67(12.9%)例,主要体质类型是阳虚质(24.4%)和平和质(22.4%)。患有慢病的老年人群中,148例老年人患有一种慢性病(27.9%),主要体质类型是气虚质(26.4%)和阳虚质(25.7%)。169名老年人同时患有两种慢性病(31.8%),主要体质类型是气虚质(27.2%)、阳虚质(22.5%)和阴虚质(20.1%)。97名老年人同时患有三种慢性病(18.3%),主要体质类型是气虚(43.3%)、阳虚质(20.6%)。50名老年人同时患有四种及以上的慢性病(9.4%),主要体质类型是气虚质(30.0%)、阴虚质(16%)和痰湿质(16%)。老年人合并慢性计数存在体质类型分布间的差异(χ2=869.173,P<0.001)。见表2。

3.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慢性病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与生命的重要疾病。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结果显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慢性病患病率城市和农村分别为89.4%和65.6%,处于前五位的慢性病分别是:高血压、糖尿病、椎间盘疾病、脑血管病和胃肠炎。本次调查显示,有91.5%的老人患有慢性病,其中同时患四种及以上疾病者50人(9.4%),常见慢性病患病率前四位的疾病为高血压337人(63.5%)、冠心病188人(35.4%)、糖尿病113人(21.3%)、脑卒中111(20.9%)[5]。

应用“治未病”理念防治慢性病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通过辨别中医体质类型,及早发现和干预偏颇体质,进行未病先防,已病防变,以实现中医的“治未病”。有研究发现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人的体质有密切的关系。辛海等通过对1350例北京市东城区8个社区的慢性病人群进行中医体质调查,结果显示气虚质、阳虚质和阴虚质是主要偏颇体质[6]。李岩峰等通过对934例北京朝阳区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中医体质调查,结果发现阳虚质、阴虚质及痰湿质是老年人主要偏颇体质,也是高血压病、脑卒中及糖尿病的主要体质类型[7]。这些研究说明老中医体质与慢性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本次调查发现,徐汇区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群慢性病的患病率较高,占91.53%,相应的中医体质辨识发现,该老年人群偏颇体质的检出率也较高,占91.9%,与陈孟练等[8]调查结果相一致,高于国内其他的调查研究结果[9],这可能与调查对象多为入住养老机构,身体状况较差有关。

本研究发现,偏颇体质中主要是气虚质和阳虚质;老年人群较易出现气虚质、阳虚质,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是由于年龄增长,脏腑功能衰退,气化能力减弱,“气”的产生相对不足,同时也为各种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埋下了隐患。慢病人群中,患有高血压并、冠心病、脑卒中的人群体质以气虚质和阳虚质为主;与以往报道的结果相一致[10],中医理论认为,心主血脉,血行脉内主要依靠气的推动作用,气虚则运血无力。血脉运行不畅,心脉痹阻,则发病。而患有糖尿病人群的体质以气虚和阴虚为主,国内多项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最多出现是证型是气阴两虚型[11]。形成机理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日久迁延,耗气伤阴则致气阴两虚。

我国老年人慢性病一直呈上升趋势,这与生活方式、经济水平、文化程度、医疗体制等有关。本研究以九种体质类型来辨识体质,临床上的患者多存在兼夹体质的趋势和现象,但是本次调查的例数有限,尚需多中心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以进一步深入研究。才够更加科学全面地通过辨识中医体质对老年慢性病的防治,针对个体的体质特征进行个体化干预,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保障老年人群健康。

【参考文献】

[1]王琦.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4):1-8.

[2]顾景范.《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解读[J].营养学报,2016,38(6):525-529.

[3]郭岩松.《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印发[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7).

[4]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J].中华养生保健,2009(9):38-39.

[5]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2013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5.

[6]辛海,吴剑坤,金玫,等.1350例社区慢性病人群的体型与中医体质分布特点[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6):1719-1721.

[7]李岩峰,程璐.某区老年人群的中医体质辨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9):204-205.

[8]陈孟炼,钱会南,孙鑫,等.社区老年居民慢性病患者的体质分布研究[J].现代中医临床,2016,23(3):23-27.

[9]徐凤励,赵凡平,郁斌,等.上海市程家桥社区老年人群中医体质辨识分析[J].河北医学,2011,17(5):663-666.

[10]张云云,张海梅,郭德莹,等.16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体质特点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2):31-34.

[11]淦家荣,陈岳祺.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研究[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2,

基金项目:上海市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年-2016年)(ZY3-FWMS-1-1001-KYZC-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