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型约束带在精神疾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2

改良型约束带在精神疾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周小红

江西省安义县人民医院330500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型约束带在精神疾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科住院收治的患者472例,其中使用约束带并有家属陪伴患者100例,随机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型布约束保护带,观察组采用改良型约束保护带,对两组患者临床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改良型约束带的心理反应行为与治疗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改良型约束带的接纳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运用改良型约束带,操作迅速、缩短约束时间,有助于减轻患者躯体不良反应和避免无效保护,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治疗依从性。

关键词:改良型约束带;精神疾病;护理;效果

在精神科临床护理中,患者常有兴奋、躁动、伤人、毁物等异常行为,为防止意外发生,常使用约束带对患者进行约束性保护,直至症状缓解。研究表明[1],保护性约束在精神科病房非常常见,住院期间42.6%的精神病患者曾被保护性约束。保护性约束不但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还可降低患者伤害他人、物品或自残、自杀等行为的发生率,最大程度减少因意外因素对患者导致的伤害。本文结合我院精神科对约束带外观、使用方式的改良与临床应用的效果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精神科2012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4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使用约束带且有家属陪伴的患者100例(21.19%)。所有患者均符合CCMD-Ⅲ精神疾病诊断标准,其中精神分裂症61例,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11例,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16例,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7例,双相障碍5例。在观察期间严格按照约束保护制度执行,严格书写护理记录。

1.2方法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设定使用改良型约束保护带的为观察组,使用传统型布约束保护带的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改良型的约束带为长35~45cm,宽15cm的长方形棉布垫,两侧各一条长100cm的棉布条,分别约束患者四肢,个人独立完成单个肢体的约束,简单、易学。适用于所有约束患者,如为儿童患者可适当调整棉垫的大小。对照组采用传统约束带长2~3m,宽3~4cm,棉质长条状固定长度的棉质布条,约3~4名护理人员操作,对患者肩部、双上肢、双膝部、双躁部进行约束,限制其较大范围的活动。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对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对计量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

2结果

2.1约束患者的心理行为反应和治疗依从性结果比较

如表1所示,观察组的患者表现出拒绝反抗、对立情绪、敌意接受和自行解除的人数明显较少,而主动配合、依从性高的人数明显较多。

3讨论

3.1对患者心理行为反应的影响

3.1.1约束行为因素

患者被约束保护后在心理反应方而变化较大,并会形成复杂的心理形态。有学者[2]对患者的心理反应研究表明,21.4%的患者在受到约束后感到非常害怕、内心感到恐惧,有无力感;32.2%的患者内心感到非常不愉快,不被信任。从表1统计数据显示观察组使用改良型的约束保护带在敌意接受、对立情绪和主动配合方面依从性更好。

3.1.2人性化护理措施因素

对照组在约束过程中,如患者用力挣扎,绳带扭曲、变小,增加手腕关节和膝关节的损伤。尤其是对约束部位皮肤的保护有缺陷,采用普通布制约束带约束四肢,如约束时间过长,局部皮肤易被勒伤,甚至影响血液循环,容易导致受约束部位产生压疮。使用改良型约束带,加大约束部位的受力面积,降低约束带对约束部位的摩擦力和剪切力,极大的减低压疮产生的风险。且虽体位被动,但仅约束四肢,患者约束期间可在床上有一定的活动度,护理巡视中可在不松解约束带的情况下,使用翻身枕改变患者体位,在体现人性化护理的同时降低了压疮产生的风险。

3.2对患者家属心理的影响

家属最担心病人的心理受到伤害,他们认为精神疾病与病人的不健康心理有关,因此,担心病人因被约束而受到心理刺激而加重病情。从表1统计数据显示对照组在使用时或后患者身体上出现损伤,或因被约束,患者挣扎、喊叫,严重影响家属的焦虑情绪,部分家属未能接受,甚至给患者解除约束带,给医疗护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表2显示观察组患者舒适高,约束操作迅速、简单,护理巡视充分体现人性化,患者依从性好,家属易于接受。

4展望

对住院中的精神病人进行暂时性的保护约束是一种被动约束行为,属于保护性行为干预的一种,旨在控制精神病病人症状;但是,此种约束又是一种违背精神病病人本人当时意愿的强制性方法,病人会产生较强的敌对情绪和反抗行为[3]。传统的约束带约束方式是将病人的四肢全部固定,形似五花大绑,往往被约束后感到羞辱和生活不便,出现哭泣等行为来表示对这种约束方式的反感,从而影响其他病人的情绪。通过使用改良后的约束带经过临床应用和分析,能达到减轻患者约束部位不良反应和避免无效保护,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治疗依从性。

参考文献:

[1]张云志,杨庆雄.精神科临床保护性约束对病患者家属影响的调查分析[J].海南医学院报,2005,11(5):59-61

[2]施忠英,张菊英,许德君,等.精神病患者家属对保护性约束的态度及护理需求[J].中华护理杂志,2010,40(9):682-684

[3]石惠珍.对精神病患者实施约束中潜在问题的思考[J].护士进修杂志,2003,11(18):98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