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29例临床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不同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29例临床疗效分析

杨少锋

杨少锋(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医院普外科江苏苏州215006)

【中图分类号】R65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8-0128-03

【摘要】目的观察和比较采用不同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后各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分析不同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为该疾病的治疗和有效干预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行传统修补术式组15例,行无张力修补术式组14例,随访患者12个月,观察各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与传统修补术组相比,无张力修补术组患者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复发率低。不同修补术的手术治疗效果相比差异显著(P<0.05-P<0.01)。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患者的白细胞数、血清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和α-抗胰蛋白酶较术前显著增高,同组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P<0.01)。与传统疝修补相比,无张力疝修补的WBC,FH,C-RP,α1-AT增高显著,不同修补术相比差异显著(P<0.05-P<0.01)。结论无张力修补术使用的网塞及补片虽然可增强机体的炎性反应,但不增加其伤口感染发生率。无张力修补术适应证较宽,对于巨大疝复发疝以及合并腹压增高的慢性疾病患者行无张力修补术尤为适宜,无张力修补术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传统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股沟斜疝传统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

腹腔内任何脏器或组织由于各种原因离开原来位置,经由先天存在的或后天形成的裂孔或间隙薄弱区进入另一部位被称之为腹疝,其中发生在腹股沟区的称为腹股沟疝[1],包括腹股沟直疝、腹股沟斜疝。腹股沟疝占所有疝的90%,其中斜疝占腹股沟疝的90%,男女发病比例为15:1,以婴幼儿和老年人发病率最高。自Bassini1887年首创疝修补术以来,经典的疝修补术经过了Halsted、Furguson、Mcvay等术式,均在疝外科领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Lichtenstein经过多年实践首先提出了无张力修补术:用生物材料作为修补片来加强腹股沟管的后壁。1989年Gilert和Rutkow又进行了改进:疝囊回纳后用圆锥形生物材料网塞填充内环口[2]。为了比较分析不同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与传统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我们随机选择了29例患者,分别施行了上述两种手术,现将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腹股沟斜疝患者29例,年龄23~84岁,平均60.2岁;右侧斜疝18例,左侧斜疝11例,2例合并有心血管疾病以及慢性支气管炎。将收治的29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Ⅰ组15例,平均年龄60.3岁,合并有心血管疾病1例,行传统修补Bassini术;Ⅱ组14例,平均年龄60.1岁,其中初发疝13例,复发疝1例,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及慢性支气管炎1例,行无张力疝修补术,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具有可比性(P>0.05)。

表1不同手术组患者的基本情况比较

1.2方法

1.2.1麻醉方法所有疝修补术均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所有病例术前均未用预防性抗生素,未留置胃肠减压管;网塞和补片均采用MESHPrefixPlug成套产品。

1.2.2手术方法Ⅰ组行传统巴西尼法Bassini修补,切开皮肤、皮下、腹外斜肌腱膜,分离显示腹股沟韧带,切开睾提肌,提起精索,分离疝囊并高位结扎,切开腹横筋膜,重叠缝合腹横筋膜,间断缝合联合腱至腹股沟韧带,重叠缝合腹外斜肌腱膜等[3]。Ⅱ组采用Marlex网塞和补片,术中不做广泛的腹股沟解剖。对疝囊小者仅作疝囊高位分离,将游离的疝囊连同网塞一起通过内环回纳入腹腔;对较大的疝囊可以横断,近端关闭后高位分离,再用网塞充填内环,使疝囊突入腹腔,网塞须以多针与扩大的内环脚或缺损边缘固定,再将聚丙烯补片置于腹股沟管的后壁,并与周围组织缝合固定数针[4]。由美国Bard公司提供的聚丙烯网塞,包括圆锥形疝环充填物和网状补片。其手术步骤为:(1)充分游离疝囊。(2)还纳疝囊。(3)置入Perfix疝环充填物。(4)嘱患者咳嗽,证实充填物到位。(5)将充填物与内环或缺损边缘缝合。(6)放置补片[5]。

1.3观察指标记录各组手术时间(OT)、自主能力恢复时间(AT)、住院时间(HT)、术后复发例、术后并发症,包括尿潴留(UR)、缺血性睾丸炎(IO)、阴囊水肿(SE)、切口感染(IF)、皮下血肿(SH)、伤口异物感(ES)、顽固性疼痛(IP);同时于术前、术后48h采集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炎症介质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WBC)、血清纤维蛋白原(FN)、C-反应蛋白(CRP)和α1-抗胰蛋白酶(α-12AT),随访1年观察复发情况。

1.4统计学处理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用-x±s表示,采用t检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疝修补术的结果比较无张力修补术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传统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的手术时间、自主能力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复发例以及术后并发症显著低于传统修补术;传统Bassini修补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手术时间、自主能力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复发例数比较(见表2,3)

表2不同疝修补术结果比较(-x±s)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P<0.05,**P<0.01;与传统疝修补术后比ΔP<0.05,ΔΔP<0.01

3讨论

腹股沟斜疝是外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尤其在老年人发病率更高,主要与老年人常合并慢性支气管炎、前列腺增生症和慢性便秘等腹压增高因素及腹壁组织衰退有关。传统Bassini修补术最大的缺陷在于修补具有张力,把处于不同位置而又不是相同的组织结构进行有张力的缝合,若张力过大,会导致腱膜韧带的撕裂,造成新的缺损,为疝复发创造条件,所以术后复发率高达10%~15%[6]。无张力修补术依据现代对腹股沟斜疝发病机制的重新认识,强调:(1)修补加强腹横筋膜,而不是各层次组织的勉强缝合。(2)组织修补应完全无张力。自Lichtenstein等首先提出无张力修补术概念以来,随着人工合成材料的不断改进和完善,采用充填物和网状补片的无张力修补术渐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手术应用的网片是聚丙烯单丝编织的网孔材料,其孔隙>10μm,中性粒细胞能自由通过,具有一定的抗感染能力;同时该材料在组织中不吸收,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无排异反应。

本组资料表明,与传统Bassini修补术相比,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以下诸多的优点:该术式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不适症少,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等。本研究表明,腹股沟修补术后,患者中性粒细胞数,血清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和α1-抗胰蛋白酶均显著高于手术前,传统修补术后筋膜张力增高,局部疼痛剧烈可能是导致上述炎性介质升高的主要原因;无张力疝修补后炎性介质的明显升高可能与网塞及补片导致的异物反应有关。与传统修补相比,术后48h无张力修补的中性粒细胞数、血清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和α1-抗胰蛋白酶显著增高,表明网塞及补片能激活血小板、凝血酶、溶酶体活性,使白细胞趋化和吞噬作用增强。由于目前使用的Bard网塞及补片有很好的组织相容性,能刺激成纤维母细胞的增殖,促使纤维细胞进入补片而增加补片的强度,网塞及补片孔隙大小不适于细菌的隐藏,但适合中性粒细胞自由进出。因此,网塞及补片在疝补术中的应用并未增加伤口的感染率。总之,无张力修补术是一项更符合人体生理解剖结构的治疗方法,有着传统手术不具备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富年,周荣祥,李扬.腹壁与疝外科学[G].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5-211.

[2]吴肇汉.无张力疝修补术—疝修补手术的新趋势[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02).

[3]赵正国.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术式创新[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10).

[4]周丁华,卫冰,吕伟.腹股沟疝不同疝修补术的疗效比较[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3(11).

[5]陈植贤.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Bassini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比较[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5(04).

[6]肖乾虎,彭兵.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外疝应用中的几个问题[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1,16(9):52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