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病原菌变迁及耐药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病原菌变迁及耐药性分析

蔡金芳王静恩王志华

蔡金芳王静恩王志华

上海市浦东医院重症医学科上海200000

【摘要】

目的:分析2000年1月—2005年10月与2009年11月—2012年10月两个时间段ICU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别调集上述两个时间段在同一医院而不同病房设施条件的ICU患者的医院感染率、医院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分为前后两组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两组发生医院感染共289例,感染率179%,其中前组233%,后组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院感染发生率与疾病危重程度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院感染部位均以呼吸道感染为主要部位,分别占6096%和5717%;两组医院感染病原菌前5位均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细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金黄葡萄球菌,后组的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菌株数较前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细菌菌株数较前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数后组较前组有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敏情况,后组的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细菌、鲍曼不动杆菌多药耐药发生率明显较前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视规范的ICU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并合理抗菌药物的应可使医院感染发生率及多药耐药发生率得到控制和下降。

【关键词】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医院感染;ICU

【中图分类号】R5126+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12017401

医院感染是目前公共卫生的一重大课题,尤其ICU收治的患者因多种因素,导致医院感染风险更高[1]。近年来,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临床耐药菌的发生率日益增多。而耐药菌株的出现为感染的治疗带来新的挑战。由于细菌普及及耐药性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有明显差异,为了解本院ICU内医院感染病原菌变异及药敏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笔者对2000年1月~2005年10月与2009年11月~2012年10月ICU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我院ICU2008年10月前共6张床,2008年10月搬至新院址共15张床。对2000年1月~2005年10月与2009年11月~2012年10月入住ICU时间大于3d的患者共1612例,分为两组。2000年1月~2005年10月为前组计799例,其中男性437例,女性362例,年龄18~101岁,平均(5831±1242)岁;2009年11月~2012年10月为后组813例,其中男性482例,女性331例,年龄18~89岁,平均(4837±1421)岁。

12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按照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病例进行诊断。

13调查方法:调集所有病案进行回顾性资料汇总、分析,调查研究内容包括病种、入ICU时病情危重程度(APAECHII评分标准)、入住ICU天数、侵袭性操作、手术史、机械通气及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基础疾病等。药敏试验方法与药敏判断标准均严格按照NCCLS2001年颁布的准则[2]。菌株来源以痰、中段尿、粪便、血液、穿刺液和深静脉导管及深静脉导管血等培养分离。

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率的比较用t检验,显著性比较采用X2检验。

3结果

31两组基本情况及医院感染发生率比较(X±s)本研究1612例病例中,发生医院感染共289例,感染率179%,其中前组(799/186)233%,后组(813/103)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612例中APAECHII评分≥20分773例,发生医院感染206例,感染率266%,其中前组(344/172)500%,后组(429/83)193%;APACHEII<20分839例,发生医院感染52例,感染率62%,与APAECHII评分≥20分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院感染发生率与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疾病危重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2两组医院感染部位分布:两组呼吸道感染仍是ICU医院感染的好发部位,前后组分别为292(6096%)与5717%,其次为泌尿系统59(1232%)与72(1186)和血液感染34(709%)与53(873%),两组医院感染部位分布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3医院感染病原菌种类

两组共分离出病原菌3242株。G+菌、G-菌和真菌菌株数及构成比见表3。后组的G+菌和真菌菌株比例较前组有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医院感染病原菌构成比(%)

34两组医院感染前5位病原菌及构成比:两组医院感染病原菌前5位均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细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见表2。

35两组医院感染病原菌发生多药耐药情况:两组医院感染前4位革兰氏阴性菌多药耐药发生率比较,后组的多药耐药发生率明显较前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2两组前5位医院感染病原菌构成比(%)

4讨论

ICU医院感染发生率高,与诸多因素有关,ICU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是一个需要综合治理的工程[3]。本研究显示,医院感染发生率与病情危重程度和年龄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组的医院感染率达233%,而后组为127%,两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医院感染部位均以呼吸道感染为主要部位,分别占6096%和5717%与国内外报道相符[4,5]。两组的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前5位均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细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金黄葡萄球菌,但构成比两组常见病原菌发生了改变,后组的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较前组明显增高,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细菌较前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后组较前组有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发生多药耐药率后组发生率明显较前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可能与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特别是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相关。

综合上述结果,前组病例在我院的旧院址,ICU病房乃普通病房改建,房屋设施陈旧,功能区域划分不尽合理。自2008年10月搬至新院址,ICU病房建设按《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标准要求,三区划分及流程合理,医疗区域设置温度、湿度监测及层流装置,并建有负压装置的单人病房。同时重视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包括严格消毒灭菌及监测、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措施、强化工作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的管理、严格探视制度、各类导管的实时监控等多项严格的医院感染和病房管理措施,使医院感染发生率得到控制和下降;针对多药耐药发生率增高,除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外,加强多药耐药菌的监测,对监测到有多药耐药菌感染的患者进行隔离并在床旁放置标识,以警示医务人员按预防与控制指南的要求严格实施隔离措施,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多药耐药菌株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参考文献

[1]余红,杨惠英,王胜.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8):1838043805

[2]NCCLS.Performancestandardsforantimicrobialsusceptibilitytesting;Eleventhinformancesupplement.NCCLS,2001,20

[3]袁引芳.基层医院综合ICU医院感染因素分析与预防控制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4):732733

[4]任玲,周宏,茅一平,等.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1):2426

[5]LossaGR,GiordanoLerenaR,FernandezLE,etal.PrevalenceofhospitalinfectionsinadultintensivecareuniteinArgentina[J].RevPanamSaludPublica,2008,24(5):324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