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商场安全疏散要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0-20
/ 2

地下商场安全疏散要素分析

关键

哈尔滨市公安消防支队验收科关键150000

摘要: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造成了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大。缓解土地资源的压力,最为有效的方式是使现有土地资源达到合理化的利用,由此,对地下建筑的开发,为拓宽土地资源的使用范围提供了条件。目前,我国地下建筑物正蓬勃兴起,其功能和结构也朝着多元化发展,除地下车库、仓库、通道等,地下商场更是为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地下商场经过不断的发展,功能性也越来越复杂,对于地下建筑物的安全防火,一直是消防工作的重点。针对这一人员密集、功能复杂、地理条件特殊的地下商场,安全疏散是保证火灾发生时,人员安全撤离的关键,也是减少人员生命威胁的关键。

关键词:地下商场安全疏散距离要素

我国的地下商场日益增多,与地上的商场相比较,情况更为复杂。地下商场营业面积大,占据的区域广泛,商场的装修和构建往往使用许多可燃材料,而出售或摆设的商品和展品可燃物质的也居多,加之地下受到采光、潮湿等因素的影响,对电力的需求量大,电气照明设备较多。这些不利因素,导致地下商场火灾隐患点多,发生火灾时,易产生高温和浓烟,干扰电力设备的运行,人员疏散方向也会受到严重的干扰。地下商场的自然采光条件差,自然排烟能力和进风能力弱,人员的疏散方向与烟气疏散方向相同,及时小的火灾也会产生大量热和烟气,随着燃烧,更会产生有毒气体,安全疏散相比地上建筑困难大得多。而只有保证地下商场人员安全疏散,才能确保火灾发生时,安全疏散时间、疏散速度、人流宽度和通行能力等条件,为逃生和救援提供更多时间。

一、地下商场消防安全疏散的不利因素

地下建筑的蓬勃兴起,为消防安全问题带来了新的课题。复杂的环境和不断变化的商场的疏散问题历来是消防设计中的重要环节,作为商业性质的地下商场的安全疏散更是重点和难点。地下商场的安全疏散相比较地上商业体有很大的不同,了解这些不利因素,将为消防安全和消防设计提供可参考的依据,将隐患危险降到最低,保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地下商场制约安全疏散的因素

1、地域环境的局限性

地下商业体的建设,由于在土层空间内进行认为活动,其地理局限性显而易见。地下建筑的设计要依附于地面城市规划的风格,使其成为城市建设的一个构成部分,除此之外,还将受到地面城市规划及景观、土地利用等各方面的限制。地下商场所处的地理结构也较为复杂,土层的结构、可拓展性等要求,为设计和施工带来了难度。地域环境的局限,也给安全疏散带来了影响,要求地下商业体出地面的井、口在数量上要少而精,体积不宜过大,甚至对出口或与地面接触的部位的位置也有着严格的要求。

2、采光的局限性

地下商业体由于全部延伸至地下,无法如地上建筑一样采集自然光线,光线来源要完全依靠电力供给,供电量大的同时,供电设备设置的也较为错综复杂,地下又较为潮湿,对电力的维护又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一旦着火停电加之烟气等的毒副作用,给扑救人员实施救援及逃生人员的逃生过程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即使没有着火,在没有自然光线的情况下,建筑内的人员也是很难找到出入口,影响疏散时间和疏散方向。

3、隐患点的不确定性

地下商场的火灾隐患多,由于光线的影响,火灾发生时很难清楚地观测到起火位置和燃烧状况。加上地下的供电系统错综复杂,起火点很难确定,这位疏散带来了严重的干扰。同时,隐患点多,可燃物大量堆积,给救援工作带来了难度。

(二)安全疏散的设计问题

1、商场面积大是安全疏散设计的难点,设计的商场单层面积大,流动人员多,为了减少火灾隐患,在设计中划分出大量的防火分区,而将疏散的楼梯集中在楼层的两侧,这种设计造成中间某一个防火分区和商场的总疏散宽度不足,为疏散带了困难。

2、建设单位在对地下商业进行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为了最大化的节省资金和资源,要求设计单位减少楼梯来获得更多的使用面积,楼梯被减少的同时可疏散的距离也被减少,加上采取增加库房面积的方式,使得疏散距离难以达到要求,更无法满足地下商场的疏散要求。

3、地下商场人员负荷量大。地下商场担负着商业性质的同时,也肩负着人行通道、过街桥等功能,人员负荷大,节假日的客流量更是倍增。

4、疏散距离设计缺乏科学性。在地下商场疏散距离的设计中,很多人认为只要满足任一防火分区或整体商场的疏散宽度,就可以保障安全疏散,因此,在设计中刻意增加楼梯数量。无法满足疏散要求的同时,浪费空间并影响整体建筑风格,还出现了将防烟楼梯间同消防电梯共用一个前室的情况,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影响安全疏散,也不利于消防人员灭火,这些设计都缺乏科学性。

5、疏散距离设计过长。商场面积的增大,商家为了经济利益,往往将安全出口设计到最靠边、最远点,使得安全疏散距离最大限度的接近了37.5m,造成疏散距离超长,影响疏散时间。

二、商场消防安全疏散问题的解决方案

1、控制地下商场的规模和建设速度

地下商场的发展和推进速度,超出了其可承受能力。我国的法律法规没有对商场的单层营业面积和商场的建筑规模进行限制,造成了地下商业越建越大,规模和结构日趋复杂,面积的增大,承载的客流量和疏散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些地下商场单层防火分区数量甚至达到数十个,不但造成了疏散困难,正常情况下也形成了风险和隐患。加上人员和货物越多,火灾危险性增大,极易照成重大人员伤亡事故。根据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消费能力及安全的要求,应制定相应的规范,明确规定地下商场的面积,防火分区数量,安全疏散方式,确保安全。

2、限制层数,减少疏散时间

地下商业体的疏散难度大、火灾危险性高,属于人员高密集场所,设置的层数越高,人员疏散困难越大,大量聚集的人群,面对火灾时,会造成安全疏散拥堵。商场内的商品种类繁多,许多属于可燃物或助燃物,例如白酒、床上用品、衣服等,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限制地下商业体的层数,有助于减少疏散时间,也控制人员的流量,可以参照《高规》第4.1.5条规定,将大型商场的营业厅控制在首层或二、三层。

3、转变单纯依靠疏散楼梯的模式

我国的地下商业体安全疏散主要是依靠楼梯这一形式,根据实际情况的要求,可以将楼梯设计为剪刀楼梯。剪刀楼梯的疏散宽度相对较大,会使得安全出口的宽度也增大。也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设置部分室外楼梯,既增大了疏散的可行性,又减少室内商业面积的占用。自动同时,尽量要减少自动扶梯的设计,因为自动扶梯不能作为火灾时供人员疏散的安全出口。

4、共用疏散楼梯

地下商业体的安全疏散,受到了很多局限,最大限度的共用第二防火分区的疏散楼梯,可以减少安全疏散的问题。我国消防法律法规对底线建筑均对地下建筑借用相邻分区进行疏散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虽然对地上商业体建筑的安全出口共用问题未进行详细说明,但地下建筑由于火灾危险性大,高于地上建筑的火灾危险性,但规范没有说地上建筑安全出口的共用问题,地下建筑的火灾危险性远远大于地上建筑,地下建筑的防火分区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和说明,许多危险等级较高的建筑物,都参照地下建筑的共用疏散楼梯的方式,即当平面上有2个或2个以上防火分区相邻布置时,当其中一个分区的安全出口或疏散宽度不足时,可以采取在相邻分区防火墙上开设防火门的形式借用安全出口,但必须满足该防火分区至少有1个独立的疏散楼梯或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这样的共用方式,在单层总疏散宽度满足要求的情况下,既满足疏散的要求,又避免了多部楼梯间的重复设置,节省了空间。

5、提高性能化的设计

性能化设计在消防设计中起到了越来越大的最用,弥补了消防规范的不足,也将不断出现的新问题通过专家论证的方式,得以解决,与此同时,也是得超出疏散距离的一些建筑工程,通过集体议案、论证、讨论、分析等方式,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而将地下商业体的安全疏散通过性能化的方式进行论证,会使得疏散距离不足或超长的问题得以更好的解决。根据规范的要求,大型商场的疏散宽度通常情况下在几十米左右,为了更为具体化的说明,假设一个大型商场的面积为10000平方米,那么所需的疏散为43米左右,按照疏散要求计算,共需要28部楼梯。但这并不是绝对,疏散宽度必须以商场内容纳人数多少而确定,而对最高容纳人数的估算则是最为重要的。对疏散宽度和疏散距离的计算,应首先考虑商场的经营模式,不同特质的商业体,承载的客流量也各不相同,尤其是地下商业场所,相对地上商业人数要更为密集;其次,要考虑地下商业的营业时间段,由于依靠电力作为照明,则营业时间则较为长;第三,地下商场的消防配套设施应严格设置,尤其是在对防火防烟分区和商场所在的楼层的位置等因素,设施和分区的设计,将会更好的对人员进行疏散。因此,设计单位应以安全为前提,加强消防硬件的配备,使得消防设施得以在事故中发挥作用,应注意防火防烟分区的面积不宜过大,应设置在最适合本场所大小的范围内,地下商业担负的使用功能较多,为了疏散安全考虑,应减少单位面积的火灾核载数量;最后,要确定各个影响商场疏散人数的因素的系数。这些性能化的分析,将对确保疏散距离起到关键作用,将性能化纳入地下商业体安全疏散问题的设计当中,将大大减少疏散问题,方便实际施工的实行。

6、依法执行消防设计和施工

针对地下商业体的安全疏散设计,应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规范要求,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含装修),应注重消防安全设计和施工质量,尤其是地下商业体这样的人员密集场所,尽可能减轻火灾荷载,确保商场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畅通,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地下商业的疏散问题,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一旦发生灾难,后果不堪设想。而作为设计者、监督者应严格要求自己,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为己任,严格执行规范要求,将事故的危害性降到最低。这是地下商业不断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安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需要。

作者简介:关键:男1975年2月13日满族,籍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工作单位:哈尔滨市公安消防支队验收科,职称:中级工程师,学历:本科

参考文献: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2]《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GA654-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