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尿管固定方法在儿童留置导尿护理中的效果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两种尿管固定方法在儿童留置导尿护理中的效果比较

曾杰

曾杰(赣州市妇女儿童医院江西赣州341000)

【摘要】目的减轻导尿管不慎拔动对患儿膀胱颈部的损伤。方法50例患儿按入院时间段分成2组(实验组25例,对照组25例):实验组采用改良尿管固定方法为将尿管固定在阴阜上方与耻骨联合之间,对留置导尿管进行固定;对照组则采用常规固定方法为男性患儿固定在阴茎两侧,女性患儿固定在阴埠及两侧大腿[1]。观察尿管滑出导致血尿情况。采用卡方检验,P<0.05认为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组尿管滑出导致血尿情况较对照组少,留置导尿的效率明显提高,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良尿管固定方法在儿童留置导尿护理中的应用,提高了留置导尿的效率,减少了不慎拔管对膀胱颈部的损伤,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下降,减少了并发症。减轻了护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关键词】改良尿管固定方法留置导尿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5-0293-01

留置导尿术是一项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它的目的是抢救危重患者时准确记录每小时尿量,测量尿比重,从而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在盆腔脏器手术中,保持膀胱空虚,避免术中损伤;某些泌尿系统疾病手术后留置导尿管,便于引流和冲洗,并可减轻手术切口的张力,有利于愈合;为尿失禁或会阴部有伤口的患者引流尿液,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为尿失禁患者行膀胱功能训练。在儿外科,患儿需长时间留置尿管的情况有泌尿道手术;行外阴、肛门手术的患儿;病情危重需记24小时记尿量的患儿。由于患儿年龄小,自我控制意识弱,活动度大,女性患儿由于会阴部范围小,大便易污染尿管固定的胶布,留置尿管期间存在尿液自尿管周围外渗的情况,存在尿管不慎拔动地危险。男性患儿特别是新生儿由于阴茎短小,皮肤娇嫩,存在固定尿管地困难。尿道下裂的患儿实行阴茎矫形手术,其阴茎为手术部位,无法固定。常规固定方法还影响留置导尿护理,增加护理工作量。现通过将尿管固定在阴阜上方与耻骨联合之间的方法,减少了患儿不慎拔管损伤膀胱颈部的发生率,减少了并发症。减轻对阴茎皮肤的刺激,方便了留置导尿护理,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同时导尿管受压的情况就会避免,从而增加患儿床上活动的舒适度,心理压力也会减轻[2]。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小儿外科需留置导尿的男性患儿50例,年龄1小时-11岁,平均年龄5.6岁,按患儿入院时间段分为两组:对照组为2009年1月-2010年12月的留置导尿患儿25例,实验组为2011年1月-2012年12月留置导尿患儿25例。

1.2材料与方法

1.2.1材料

一次性F6至F12号硅胶气囊导尿管,无菌导尿包、无菌注射器(10ml)1副、无菌生理盐水(10ml)1支,无菌集尿袋1个,宽胶布1段,橡皮圈1个,别针1枚。

1.2.2方法

根据患儿的情况选择型号合适的无菌硅胶气囊导尿管,按导尿术⑷P387-388法插好尿管后,将尿管用胶布交叉固定在阴阜上方,再用透明敷贴黏贴。

1.3结果判定

改良尿管固定方法减少了尿路滑出的发生率,减少膀胱颈部的损伤,减轻了护理工作量,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所有数据均用卡方检验,P<0.05认为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2)

表1两组患儿尿管滑出导致血尿情况(例数)

t=2.6932,P=0.0097。

3.讨论

患儿年龄小,自我控制意识弱,四肢活动度大,会阴部范围小,大小便多。由于阴阜与耻骨联合之间活动度小,位置平坦,表面不易被大小便污染,易控制及固定。透明敷贴黏贴固定,有利于更换,取下时仅需用乙醇、纸巾或凝胶擦拭即可,且对皮肤无伤害性,不引起过敏[3],减少压迫,避免皮肤受损。本实验组发现,此法留置导尿的患儿尿管拔出情况及护理工作效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改良尿管固定方法在儿童留置导尿护理中的应用,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降低了护理工作量,降低了留置导尿管的拔出率,留置导尿效果好,减少了留置导尿导致的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为患儿治疗护理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2010,人民卫生出版社:387-390.

[2]周爱红、梁梅兰、张桂珍,留置导尿管放置位置的方法探讨,护理实践与研究杂志,2012年23期.

[3]杨艳、张婷,导尿管不同固定方法对尿道并发症影响与研究进展,上海护理杂志,2013,01-006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