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双标识在管道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管道双标识在管道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

沈亚娟

沈亚娟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外科213002)

【摘要】目的:规范管道护理中的各种管道标识,探讨双标识在病人管道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分析以往管道护理缺陷的基础上,选取我院胃肠外科2014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329例管道应用病人为研究对象,在规范化管道护理的基础上,在管道护理程序中运用双标识,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管道安全情况、护士管道辨别时间及交接班时间。结果:设计合理、使用便捷的管道双标识可以减少管道滑脱及护理差错,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节约护士时间及精力。结论:在管道护理中使用护理双标识起到了预防护理缺陷,节约护士时间,实现了患者管道护理的质量持续改进。

【关键词】双标识;管道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7-0267-02

临床上许多病人常因治疗需要留置多种管道,如吸氧管、鼻饲管、导尿管、气管导管、脑室引流管、深(浅)静脉留置管等,在进行管道护理时常常需要反复牵拉以正确辨别各种管道,护士作为管道护理的直接执行者,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处于第一线,尤其是外科术后管道繁多,常作为疾病转归与判断预后的依据,管道护理极为重要[1]。我院胃肠外科于2014年1月-2014年6月对收治的329例术后病人进行双标识规范化管道护理和常规化管道护理比较观察,证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本研究探讨双标识在病人管道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满意。建立明确的管道标识系统,科学合理地使用各种护理标识,有助于正确快速地识别各种管道,对有效保证管道的安全管理、节约护士工作时间具有重要作用,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胃肠外科2013年1月-2013年06月的收治的203例管道病人为对照组,其中男141,女62;年龄16-94岁,平均年龄63.4岁;2014年1月-2014年06月收治的329例病人行管道双标识护理为观察组,其中男226例,女103例;年龄16-89岁,平均年龄64.3岁。两组病人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两组病人均予以常规化管道护理,包括妥善固定管道,避免压迫、扭曲、脱落等,保持管道引流通畅,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各班做好管道的交接和查对工作,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管道双标识管理,比较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管道安全问题(管道阻塞、脱出、扭曲受压、连接错误等)、护士的管道辨别时间及护士的交接班时间。具体措施如下:

明确管道种类根据管道的作用将其分为入路管道(输注管道、灌注管道、冲洗管道等)和出路管道(各种体外引流管)两大类。临床常用入路管道包括各种输液管道(输液港、颈外及锁骨下静脉穿刺留置管、PICC及其他外周静脉输液针等)、鼻饲管、胃肠营养管、各种冲洗管道等,常用出路管道包括腹腔引流管、胸腔闭式引流管、各类空腔脏器引流管、手术后伤口引流管等。

标识制作管道标识采用一次性有一定韧性且不易损坏的黏胶纸,设计为长6cm、宽2cm的长方形,标识底色分为红、蓝两种,以蓝进红出为原则,入路管道一律用蓝色标识,出路管道用红色标识,空白处可填写相应的内容,如管道名称、留置日期、内置或外露长度、执行护士签名等。

标识黏贴输液管等有明确标记的管道:输液管道标识一个贴在墨菲氏滴管上方,另一个贴在输液管下端近过滤网上方处;输液泵用药分别在注射器及距延长管末端10cm处黏贴标识。有明确刻度的管道:如鼻胃管、空肠营养管、中心静脉置管等,标识上写明内置长度,贴于距管道末端10cm处。不确定长度且无明确刻度管道:一个标识贴于距引流管末端10cm近引流袋或硅球处,另外在管道距皮肤出口5cm处用红色油性记号笔沿管壁周径画圈标识,3M透明胶布环绕一周以保护记号笔印记,避免被磨损而不清;尿管标识贴于分叉处气囊端。病房护士在为患者做完置管操作后及时黏贴管道标识,填写好相关内容,字迹要求清晰可辨,将长方形标识包裹在管道上对折,黏贴前要核对确保无误。手术患者的各种引流管由手术室巡回护士在患者做完手术后负责黏贴,术后回室时由责任护士与手术室工作人员对病人每根管道逐一交接、核对,确保管道标识、名称、外露或内置的长度正确无误,管道通畅,并根据病情及局部情况妥善固定管道。责任护士及时做好病人及家属管道护理及管道标识的知识宣教,让其理解并配合。

护理部成立由每科室一名护士参与的管道护理小组,制订管道护理流程、管道标识的使用规范、管道滑脱应急处理流程、管道脱出处理及报告制度、管道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管道滑脱危险因素评分,组织管道小组成员学习。以文字和图标的形式下发至各个护理单元,由护士长及管道小组成员组织培训学习,使护理人员能有效快速地掌握各种管道护理,及时使用规范的管道标识,使护士操作时有章可循,规避管道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管道护理质量控制管道标识的管理作为科室质控重点常抓不懈,并将标识检查列入护士交接班内容,护士长每天和护士共同床头交接班,在进行管道护理及交接班时,均需检查落实到位,除了完成常规的护理外,还需认真观察标识是否正确、是否完好在位、字迹是否清晰、长度有无改变、护理措施是否正确有效。护士长与科室管道组成员不定期抽查标识与患者当前情况是否相符,在发现标识使用不规范或者管道护理落实不到位时,迅速反馈纠正,以确保管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观察指标通过12个月的应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管道安全问题(管道阻塞、脱出、扭曲受压、连接错误等)、护士的管道辨别时间及护士的交接班时间等。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误表示,组间比较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管道阻塞、扭曲受压、管道脱出、连接错误等置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观察组管道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管道安全问题比较

3讨论

3.1减低管道护理的风险,确保管道应用的安全性规范、醒目的护理标识对护理人员起提醒、警示作用,有助于降低护理风险[2,3]。病人的管道安全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是一项重要内容,为了确保护理管道的安全使用,在使用过程中要对管道进行规范的标识,标识要求规范统一、易于辨识,根据临床需要,对不同功能的管道进行不同的标识,是保证安全、减少差错的重要措施。护理管道双标识明确了管道名称、置管时间、内置或外露长度,提醒护士针对不同管道进行观察和护理。管道双标识使护士能清楚知道管道来源、长度,每班交接清楚,及时发现管道移位,有效地防止了脱管的发生。同时输液管、输液泵延长管与连接管道使用的双标识方法也降低了护理难度,降低了护士对管道进行多次巡查核对的复杂性。使交接班更加明确,避免了交接班失误,确保护理安全。护理人员看到醒目标识,有意关注,加强维护,随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护理安全健康教育。标识对实习、进修、轮转及新入科人员也起到了警示、提醒作用,减少了护理差错的发生[4]。管道双标识设计强化了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了护士管道护理的风险识别能力,有效地控制管道护理安全隐患。

3.2强化了护士的交接班意识,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交接班与巡视观察时及时发现引流液有无异常、引流管是否在位。距管道末端10cm处黏贴管道标识,护士巡视病房时不用掀开病人被子即可知道该引流管是来源于哪里,当有引流液性状改变时及时发现、及时判断发生原因,及时处理;距管道皮肤出口5cm的红色油性笔画圈标识使导管在位情况一目了然,统一的5cm长度清晰容易辨认,及时发现管道脱管、移位,避免了反复度量管道外露长度来判断导管是否在位,保证引流的有效性。清晰、规范的管道双标识能在护士即使遇到繁多、极为相似的管路时也可以有目的地进行针对性极强的查对与交班,通过管道双标识的指引,快速准确地识别各种管道,使各种管道一目了然,避免了因管道多而杂乱弄错,使每一位接班的护士得到一个直接的、醒目的观察内容,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大大减少了护士重复劳动。

3.3提高了护理质量,实现了管道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将不断改进的标识系统有效而合理地运用到管道护理当中,根据病人的不同管道选择管道标识,提醒护士随时观察、动态评估、综合分析,为病人提供有针对的、安全的管道护理。通过组织护士进行交流学习,总结经验,不定期检查、监督,不断提高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的风险控制和安全管理,发挥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护士规范化操作水平,使管道护理更规范、更到位,使护理质量得到有效的事前控制,清晰的管道双标识体现了护理服务的人性化和护理管理的细节化,实现了患者管道护理的持续性质量改进。

参考文献

[1]徐林珍,黄炯,潘向滢,等。提升留置导管护理安全管理的实践与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5):448-449.

[2]杨媛媛.安全警示标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8):92.

[3]郑之芬,蔡学联,陈爱初,等.护理标识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实践和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3):1177-1178.

[4]越丽霞,标识设计在管道护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1):1034-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