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物流枢纽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体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港口物流枢纽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体系研究

陈徐刚

重庆中交港口发展有限公司重庆400082

摘要:随着港口信息化基础建设的不断发展,以及无线传感、无线网络、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的成熟应用。为提高港口物流枢纽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水平,借鉴民用航空安全管理体系核心思想,构建以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重大危险源预警、事故应急处置、监控与监管信息系统模块的港口物流枢纽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体系。

关键词:港口物流枢纽;安全管理体系;重大危险源

我国港口建设快速发展,日益专业化、大型化、功能多样化,其枢纽作用越来越大。港口物流枢纽危险货物运输在促进沿海、沿江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生产作业安全带来严峻考验。特别是构成重大危险源的物质,具有能量大、破坏力强等特点,一旦发生涉及这种物质的重大事故,不仅会造成人员大量伤亡和财产损失,并且会因其具有特殊地理位置和功能特征,产生重大社会影响。因此,亟需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对其进行控制。

一、港口物流枢纽危险货物重大危险源的概念

1、港口物流枢纽危险货物重大危险源的定义。港口物流枢纽危险货物重大危险源的概念,是在梳理国内外重大危险源相关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安全生产法》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中的定义提出来的:港口物流枢纽危险货物重大危险源是港口区域内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的危险货物,且危险货物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2、港口物流枢纽危险货物重大危险源判定方法。由于港口物流枢纽的特殊性质,化工行业国家标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中给出的临界量在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时适用性有限。此项研究依托交通运输部水运局港口处编制的《港口危险货物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办法,对公式进行了修正,分别对单元以及单元内的每种危险货物增加了修正系数,最终通过校正后的风险值D值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

二、港口物流枢纽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体系建立

民用航空安全管理体系,由安全政策和目标、安全风险管理、安全保证和安全改进模块及相关要素组成。实施民用航空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是风险管理,通过风险辨识、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使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结合港口物流枢纽特征,借鉴民用航空安全管理体系核心思想,构建港口物流枢纽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体系如图。

由图可知其构建流程为:首先,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7]标准辨识与评估港口物流枢纽重大危险源,提出标准化作业流程以降低风险;其次,对重大危险源事故触发过程进行推演,完善预警机制;再次,针对不同等级的警情编制有效的应急处置方案,使事故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三、港口物流枢纽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体系构成

1、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是建立港口物流枢纽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当前国内外相关重大危险源判定标准可为其提供参考依据,根据工业生产情况制定合适的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1]。为有效控制重大危险源,联合国危险货物运输专家委员会制定了《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即《重大危险源辨识》,为重大危险源辨识提供了依据,对该标准进行修订改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重申重大危险源的定义及适用范围,但未将运输和搬运列入本标准的适用范围。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对重大危险源的概念定义为“生产、储存、使用或者搬运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交通运输部印发《港口危险货物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办法[2]对港口危险货物重大危险源进行界定,提出辨识评估、登记备案、安全管理和监督检查的相应管理要求及港口重大危险源分级方法和可容许风险值,但该条例对港口重大危险源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的论述还不够深入。在重大危险源控制方面,我国已出台了大量关于港口危险品作业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以及标准规范。在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方面,主要有《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港口危险货物管理规定》等;在标准规范方面,主要有《危险货物集装箱港口作业安全规程》、《集装箱港口装卸作业安全规程》等。上述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及标准规范对港口危险品装卸、转运、储存等作业提出了一些安全技术要求,但是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部分危险品作业标准还处于空白。因此,亟需系统、深入地研究港口危险品的堆存、装卸、转运等作业的安全技术要求,控制港口物流枢纽重大危险源。

2、重大危险源预警。重大危险源预警能够及早发现与控制事故的发生,我国开始从宏观经济角度研究安全预警管理,主要涉及的领域包含航空工业、煤炭工业、金融业、矿产资源、林业资源和大城市发展等。目前,港口预警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生产过程,以某港液化石油气管道系统为例,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影响液化石油气运输安全的指标权重,并以无线传感、无线网络、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结合港口物流枢纽危险品监控与预警系统功能需求构建了危险品监控与预警系统架构。综上可知,我国港口企业安全预警工作开展较少,缺乏事故全过程推演技术和事故后果评价等方面的研究,预警效果不显著,亟需构建港口物流枢纽重大危险源安全预警指标体系,提出相应的分级标准,实现对重大危险源安全状态的实时预警。

3、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处置及时、正确的应急处置是降低重大危险源事故危害程度的有效途径。在港区陆域范围,我国已针对不同事故类型制定了相关应急处置程序,《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与应急救援》《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技术》《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等书中对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技术进行了详细梳理,《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手册》[2]收录了2800多种物质。这些物质按照危险性进行分类,对应62个应急处置方案,交通运输部发布了《港口码头溢油应急设备配备要求》对港口码头溢油应急设备的配备标准进行了研究,从应急预案、应急卸载及拖带能力、围控与防护能力、回收与清除能力、应急船舶能力、应急人员和后勤保障能力等方面对应急机制、设备、人员进行了规定。

4、监控与监管信息系统。监控与监管信息系统模块提供数据支持。在安全监控信息系统方面,我国生产领域安全监管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安全生产基础业务系统、事故监测预警系统、应急救援系统,其功能具体涉及到重大危险源监控、危险化学品监控、应急预案管理、救援物资管理等方面。在安全监管信息系统方面,国外港口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信息系统集成化、信息传输电子化、信息服务多功能化、装卸作业自动化。我国港口监管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起步较晚,目前大多数港口仅处于电子数据处理阶段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初始阶段。在危险货物申报方面,船舶载运危险货物进口申报EDI系统己投入使用,它利用计算机的自动化判定功能,结合船舶的静态与动态信息、国际违规信息、码头作业货种与限量等,开展对数据报文的分析与审核。

通过我国重大危险源辨识与分级标准现状分析,指出港口物流枢纽在危险化学品标准方面存在的不足。进一步工作应根据物流特点,从枢纽内物流的起点到终点,按照流程、危险特性、状态等因素,梳理重大危险源,并从预防降低事故发生、减轻事故后果及有效的应急管理等方面综合考虑,建立港口物流枢纽重大危险源风险管控体系。

参考文献:

[1]孙国庆.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问题探讨[J].中国港口,2012(4):50-52.

[2]佘廉.水运交通灾害预警管理[M].河北: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3]夏伟玲,钟毅.基于GIS技术的重大危险源信息监控系统[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4,27(5):47-50.

[4]李波.港口安全生产预警管理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