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状病毒感染合并CNS损伤的预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轮状病毒感染合并CNS损伤的预后

张雪艳张杰

张雪艳张杰(河南省项城市妇幼保健院466200)

【中图分类号】R72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6-0247-01

【摘要】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感染合并CNS损伤的预后。方法选择116例大便轮状病毒阳性的患儿作为研究对像,根据出院时痊愈和好转标准将患儿分为治愈组59例和好转组57例,采用Logistic回归法对患儿预后进行分析。结果两组间年龄、CNS损伤影响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CNS损伤是对轮状病毒感染患儿预后有显著影响的独立危险因素。

【关键词】轮状病毒感染CNS损伤

腹泻是儿童特别是婴幼儿常见疾病,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其中1/3是病毒性肠炎。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多发生在6—24个月的婴幼儿,四季均可发病,尤以秋季多见,可合并脱水,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严重的可致死亡。轮状病毒包括7种病毒,其中最常见的是A组。轮状病毒肠炎不仅可引起肠道内感染,还可引起肠外多脏器损害,如CNS损害,心肌损害,肝损害,呼吸道感染。现主要讨论轮状病毒感染与CNS损害。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本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儿科病区收治的116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进行分析。所有患儿均符合《实用儿科学》轮状病毒肠炎的诊断标准。大便稀水或蛋花汤样,伴或不伴发热,大便常规检查偶见白细胞,无粘液,脓细胞及红细胞,轮状病毒快速检测阳性。均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肝肾疾病及肌肉疾病。2组患儿在年龄、性别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2组患儿一般情况比较

1.2方法2组患儿入院后采集新鲜大便进行粪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CNS损害有神志改变、抽搐、颅内压增高。

1.3疗效判定标准治愈:用药24-72小时大便性状恢复正常,发热、呕吐症状消失;好转:用药24-72小时大便次数每天≤3次,性状好转,水分明显减少,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效;用药72小时后腹泻次数每天超过3次,大便性状无好转。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1.5软件,率的比较用X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检验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2治愈组和好转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CNS损伤发生率情况

表3多因素分析将全部单因素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感染预后相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讨论

国外研究证实,轮状病毒肠炎合并脑膜炎患儿的脑脊液中有轮状病毒存在,提示轮状病毒可引起病毒血症。小儿脑发育不成熟,在一定诱因影响下如呕吐腹泻体内环境受到影响,大脑细胞异常放电,CNS损害,出现神志改变,抽搐,颅内压增高,惊跳,低钠性脑病,高钠性脑病。可出现精神差或烦躁、全面强直-阵挛发作,伴或不伴发热,一般出现在病程的第1-2天,持续时间短,每次0.5-5分钟,多有2次以上的发作,发作间歇期脑电图正常。部分病例发作时出现双目向一侧斜视,提示存在局限性发作。哭闹可诱发抽搐,提示对2岁以下腹泻婴幼儿应多安抚,避免哭闹。部分病例可出现CT、脑电图异常,部分病例在发作期CT、脑电图也未见异常。发作时用苯巴比妥肌肉注射,水合氯醛灌肠有效,反复发作的强直-阵挛可用小剂量卡马西平口服,5mg/kg.d有效。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强直-阵挛发作是一短暂发作的良性过程、没必要进行长期应用抗癫痫药物治疗,应以对症治疗为主,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和过度药物治疗。

本组研究显示年龄越小预后越差,合并CNS损害预后差。年龄小,肠道免疫功能不成熟,IgA水平低,粘附和中和病毒能力差。临床医师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有神志改变者要及时行脑电图、CT、血清电解质检查,以监测患儿是否病发CNS损伤。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47,1298.

[2]陈沫,刘增香,刘红兵.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致肠道外损害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8):13-14.

[3]黄铁栓,路新国,李冰等.轻度胃肠炎并婴幼儿良性惊厥40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7):533-535.

[4]梅依君,王海燕,涂林修.轻度胃肠炎伴发婴幼儿良性惊厥的临床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0,22(5):569-570.

[5]方鹤松.小儿腹泻病的诊断和治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19):1537-1540.

[6]Dessebergeru,HuppertzHI.Immuneresponsetorotavirusinfectionandvaccinationandassociatedcorrelatesofprotection[J].JInfectDis,2011,203(2):188-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