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茶具微生物检验引发的相关思考和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公共场所茶具微生物检验引发的相关思考和建议

张丹

(双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黑龙江双鸭山155100)

【摘要】本研究从公共场所茶具微生物检验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与总结,并针对现阶段公共场所茶具卫生管理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旨在提升公共场所茶具卫生安全水平。

【关键词】公共场所;茶具;微生物检验;建议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8)24-0359-01

当前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的极大提升,服务行业随之而发展,对公共场所茶具安全及卫生情况予以管理,成为保障居民生命安全的重要方式[1]。对此,通过对公共场所茶具实施微生物检验实际情况予以研究,从而了解现阶段检验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于更好的开展监督管理工作。

1.公共场所茶具微生物检验方面的问题

1.1公共场所茶具细菌总数单位存在的问题

微生物检验所得总数与其单位共同构成细菌总数结果,因此二者均能够对其结果及应用造成严重影响,就当前旅店业卫生标准进行研究可见,其中对茶具细菌总数相关要求提出,旅店业公用茶具进行微生物检验后,其细菌总数所应用的单位为cfu/cm2,也就是说,该标准中主要针对旅店茶具每平方厘米进行采样、培养,其最终结果也是针对其单位表面积中包含的细菌数量[2]。但是,国家公共场所茶具微生物检验中所应用的则将cfu/ml作为单位,其结果和报告也沿用cfu/ml单位,与之前所提旅店业卫生标准茶具细菌总数之间不一致,因此在监督及管理方面存在诸多不便[3]。鉴于此,笔者认为,应针对上述两种不同细菌总数单位进行统一,基于《公共场所茶具微生物检验方法(GB/T18204.3-2000)》设定其单位,选用cfu/ml作为所有公共场所茶具微生物检验细菌总数单位,以此保障各种不同行业标准的统一性,提升监督及管理工作的便利性水平。

1.2公共场所茶具细菌总数结果报告存在的问题

就《茶具细菌总数测定》相关操作标准进行分析,其中提出在进行检验时,需应用生理盐水棉拭子(灭菌后),在被检验茶具上缘10至15mm内外区域进行涂抹,此部分区域也就是口唇接触位置涂抹及擦拭完毕后,将棉拭子置于生理盐水之中,剂量为10ml,震荡处理后予以10倍稀释,并监测稀释液中的细菌总数,计算最终茶具细菌数量[4]。同时,该测定规范后写明,在全部稀释度检验后,均无菌群生长,且报告中细菌总是低于1cfu/ml,则被判定为清洁消毒合格的茶具。但是,细菌总数计算是针对其最低细数倍数的1:10予以统计,因此与上述标准存在矛盾性,导致实际检验与结果报告判定存在问题,《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细菌总数测定》中说明在所有稀释比例中均表现为无菌,需报告最低稀释倍数,表现为<10cfu/ml;如果通过1:10稀释方式对其进行判定,则表现为<5cfu/ml,二者结果具有较高的差异性。除此之外,如果在某公共场所茶具细菌总数测定结果1:10稀释倍数细菌总数为1,其报告显示则为10cfu/ml,即合格,但根据《旅店卫生标准茶具细菌总数测定》中进行判断,10cfu/ml显示为不合格,同样的检验方式最终结果却存在极大差异,导致相关检验结果判定工作难度较大[5]。对此,笔者就当前相关学术研究进行分析和总结,认为需统一不同文件中的判定标准,根据实际情况予以研究,进而提升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效率。

2.当前公共场所茶具卫生安全改进建议

2.1加强检验、监督部门管理力度

公共场所茶具卫生安全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重要方式及措施,而对其实施管理则涉及多个部分共同协作,为了提升其管理水平,需针对公共场所茶具检验、监督部门管理模式及方法予以完善,以便于增强其管理力度。一方面,引入先进的检验技术及设备,通过常规检验与快速检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日常监督管理,通过快速检验实施筛查,对重点目标加行常规微生物检验,不仅能够保障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同时也极大提升了公共场所茶具微生物检验效率。另一方面,增加监督及管理工作频率,通过构建分级管理方式,对各辖区公共场所茶具卫生安全予以全面管理。另外,可建立网格管理方式,将卫生监管相关人员进行责任区域划分,提高责任制在卫生监管工作中的落实水平,进而完善公共场所茶具卫生安全管理效果。

2.2重视从业人员相关培训

从业人员是保障公共场所茶具卫生安全的主要因素,其相关知识、责任心对卫生安全的影响尤为重要。对此,应加大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培训及教育,通过集中培训方式,对公共场所茶具清洁、消毒、贮存、管理等相关工作技能予以介绍。同时,告知公共场所茶具检验标准的实际要求,介绍相应法律法规,以此增强从业人员对上述知识的认知水平,指导其在日常工作中重点对公共场所茶具卫生安全予以管理。对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相关工作能力予以完善,形成现代化管理体系,帮助其健全日常管理及自我检查制度,并严格记录茶具清洁及灭菌相关工作流程,提升其茶具卫生管理成效。另外,微生物检验人员培训是提升其工作水平和检验质量的重要方式,对此,检验部门应加大对检验人员的培训和教育,积极引入先进的检验技术,提高微生物检验人员整体技能水平。

3.讨论

微生物检验是公共场所卫生安全管理的重要一环,通过对公共场所茶具实施微生物检验,能够了解其菌群是否超标,从而判定其茶具清洁、灭菌等工作质量。但在实际公共场所茶具卫生管理工作中,该存在诸多问题,对此,本研究对微生物检验相关内容予以思考,并总结公共场所茶具卫生管理相关措施,希望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提升现阶段微生物检验质量及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郭琼华.2016年雨城区公共场所用品用具微生物检测结果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2017,23(4):333-334.

[2]张丽东.2013-2015年某铁路辖区内公共场所公共用品卫生状况调查[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7,34(3):252-253.

[3]金浩.浅谈综合指数法在公共场所环境卫生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4):296-297.

[4]刘玉芳.2015年驻马店市旅店业公共用品卫生监测结果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7(1):77-78.

[5]陆禹.综合指数法在公共场所环境卫生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7,7(25).

[6]甘霖,常椿滟,刘华平.综合指数法在公共场所环境卫生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心理医生,2017,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