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因素对重症病人的身心影响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不良因素对重症病人的身心影响及对策

李友芬

李友芬(云南省保山市人民医院骨二科云南保山678000)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3-0256-02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文化水平、知识层次的不断提高,心理需求进入更高层次,情感变化复杂多样,病人住在医院内,不仅需要治疗好躯体的疾病,同时还需要得到心理安慰,重症病人身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们更渴望得到整体护理。根据多年来的观察及护理,认识到一些因素会引起病人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烦躁不安、疲劳无力甚至加重原有的焦虑、紧张、恐惧心理。如果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不注意不良因素对病人的影响,将会影响抢救治疗效果或加重病情。

【关键词】不良因素重症病人身心影响对策

1不良因素

1.1外界环境因素

1.1.1监护室的温度和湿度室温过高影响机体散热,室温过低使病人肌肉紧张产生不安。湿度过高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机体水份蒸发慢,病人感到不舒适。湿度过低,空气干燥,机体水份蒸发快,带走大量热能,导致呼吸道粘膜干燥,咽喉疼痛,气管切开者更会感觉不舒适。

1.1.2噪音噪音会使人烦躁,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心律紊乱。

1.1.3空气污浊,通风不良通风不良使病室内空气中的氧气不足,干扰病人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产生烦躁、头晕、食欲不振等症状。

1.1.4光线光线过强会引起目眩影响睡眠,光线较弱影响检查治疗和护理。

1.2医源性环境因素护理人员态度差,表情冷漠,动作粗糙,对病人的疑问不予回答,对病人做各种检查治疗不向病人解释。在病人面前谈论病情恶化,不能治疗等话题。

1.3躯体性因素各种原因引起的剧烈疼痛将加重病人的紧张恐惧不安。病人身上带有多根管子,使用心电监护仪,呼吸机或面罩吸氧而感觉不适,烦躁不安。病人不了解病情的发展、治疗方案及转归而忧心忡忡。

1.4社会环境因素重症病人限制探访时间,思念亲人,病人的情感想法不能及时尽情倾诉,感到孤独无助和绝望。亲人朋友的不良表情、说话语气将加重病人的焦虑恐惧心理。担心医疗费用。

2对策

2.1改善外周环境重症监护室应设有空调,一般温度控制在22℃-24℃为宜,湿度为60%-70%为宜。光线柔和,经常通风换气,调节好呼吸机、监护仪,使其音量最低。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注意做到: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开关门窗轻。

2.2加强医风医德修养作为重症监护室的护理人员对病人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术,态度和蔼,给病人做各种检查治疗前向病人解释清楚,取得病人的合作,耐心回答病人及家属的疑问。当抢救病人时应有条不紊的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切忌惊慌失措,大喊大叫,因为人们对死亡的恐惧是十分敏感的。医护人员的语言性或非语言性仪表行为都可能成为病人探视自己病情的窗口,他们会从医护人员的语言行为态度中找到“我的病情不能治了”等答案,从而加重护理工作的难度。尽量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关心体贴、安慰病人,避免刺激性语言,减轻病人心理负担。对不同个性的重病人采取不同的语言行为,语调温柔、语言亲切。

2.3解除病人躯体的痛苦

2.3.1对于外伤、手术、骨折、癌症晚期病人,要注意观察病人的面部表情,了解疼痛程度,适时适量给予止痛处理。而对那些疼痛敏感要求注射止痛剂频繁的病人,要耐心向病人解释止痛药物的不良反应,并跟病人谈一些他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分散其注意力。

2.3.2对于使用呼吸机或面罩给氧的病人,根据缺氧程度调节好氧流量,做好安慰解释工作。对不能开口说话的病人给纸笔写下不适和要求,在不违反医疗道德水平情况下,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

2.4重视社会环境因素对病人的影响每个人都有思想、情感,都希望获得信息,以及与人交流情感,监护室病人也不例外,所以,护理人员不但在病人面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还要做好病人家属亲友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在有限的探访期内不要表现出紧张、悲痛之情,不要告诉病人家里或单位发生的不愉快事情,在病人面前避免谈论医疗费用问题,经常说一些帮助病人稳定情绪的语言,介绍同种病例治愈情况有利疾病康复。

3小结

护理人员的基本职责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重症病人的身心都经常受着巨大的痛苦和压力,护理人员工作中的疏忽或不慎都会加重病人的压力和痛苦,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病人住在重症监护室,不但生理需要受到威胁,安全感也丧失。为了履行我们的职责及提高护理质量,在尽量满足病人需要的同时,注意满足病人安全的、精神的更高层次的要求,让重症病人得到全身心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