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三级跳远“高跳型”与“平跳型”之特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5-15
/ 2

浅析三级跳远“高跳型”与“平跳型”之特点

丁伟

浅析三级跳远“高跳型”与“平跳型”之特点

丁伟

(常德市鼎城区第三中学湖南常德415100)

【摘要】本文对三级跳远“高跳型”和“平跳型”两种技术的特点,利弊进行分析比较,认为平跳技术的三跳比例分配较为合理、优越。

【关键词】三级跳远;高跳型;平跳型;比例;分配;比较

ShallowXihopstepandjump"GaoTiao4Xing2"with"evenjumpatype"itscharacteristics

DingWei

【Abstract】Thistextistwokindsofto"GaoTiao4Xing2"and"evenjumpatype"ofthehopstepandjumptechniqueofcharacteristics,thegainsorlossescarryonanalysiscomparison,thinkevenjumptechniqueofthreejumpacomparisonallotmentmorereasonable,superior.

【Keywords】Hopstepandjump;GaoTiao4Xing2;Evenjumpatype;Comparison;Allotment;Comparison

三级跳远起源于爱尔兰,是田径运动跳跃项目中的远度项目之一,该项目世界纪录男子达18.29米,女子也达了15.50米。

三级跳远就其三跳远度的比例分配来看,可分为两种不同的技术类型,即“高跳型”和“平跳型”,“高跳型”技术三跳的比例一般为36%—30%—34%,即大—小—中,其第一跳的垂直速度较大,重心抛物线较高,第一跳成绩较好。而平跳型技术,其三跳的比例分配为34%—30%—36%,即中—小—大,这种技术对单足跳的起跳向前性要求较高,使身体沿着长而平的轨迹腾起,因此水平速度在第一跳后损失较少,虽然第一跳成绩往往不如“高跳型”的第一跳成绩,但后二跳较平稳,特别第三跳成绩较好。

以上二种不同的技术类型,可以列举两名典型运动员来加以比较。

原苏联选手沃洛申在1990年跳出了17.74米的成绩;

康利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以18.17米的成绩夺冠,两人成绩如下表

成绩

第一跳(米)(%)

第二跳(米)(%)

第三跳(米)(%)

沃洛申

17.74米

6.8738.5%

5.4830.7%

5.5130.8%

康利

18.17米

5.7031.4%

5.4730%

7.0038.5%

由上表可以看出,沃洛申是高跳型技术运动员,康利是平跳型技术的运动员。沃洛申的第一跳成绩虽好,但影响了第二跳第三跳的成绩;而康利的平跳技术,他能保持较大的水平速度到最后一跳,虽然第一跳成绩远不如沃洛申,但第三跳7.00米,成为当今世界上第一个突破18米大关的运动员。

为了能更好地说明以上两种技术的各自特点和优劣,再列举以下二表。

表2高跳型三跳比例分配

运动员姓名

成绩

第一跳(米)(%)

第二跳(米)(%)

第三跳(米)(%)

年份

霍夫曼

17.55米

6.6437.8%

5.7032.5%

5.2129.7%

1984

别斯克洛夫内

17.53米

6.5037%

5.1029.1%

5.9333.9%

1983

瓦留凯维奇

17.42米

6.3936.8%

5.3130.4%

5.7232.8%

1982

从上表可以看出,高跳技术的运动员单足跳的成绩明显高于跳跃成绩,有的运动员二跳之差竟达到1.40米,虽然单足跳成绩较好,但后二跳成绩较差,从而实际成绩受影响。

表3平跳型三跳比例分配

运动员姓名

成绩

第一跳(米)(%)

第二跳(米)(%)

第三跳(米)(%)

年份

班克斯

17.97米

6.3035.1%

4.9627.6%

6.6937.3%

1986

奥地维核

17.89米

6.1034.0%

5.4030.0%

6.3936.0%

1975

拉普钦

17.52

5.7032.3%

5.5031.2%

6.4436.5%

1988

从表3可以看出,平跳技术的运动员第三跳成绩都能高于第一跳成绩,三跳比例分配比较恰当、合理。

从“运动解剖学”的角度来看,高跳型技术易使运动员的脚跟、踝关节、膝关节受伤,造成骨膜炎、韧带拉伤等痛症,同时由于落地时缓冲力量较大,对人体内脏和大脑也有一定的影响,这是高跳技术较平跳技术的不足之处。从“运动生物力学”的原理来看,斜抛运动的物体的远度只取决于初速度和抛射角,作为三级跳远,就其运动轨迹而言,是由三次连续性的斜抛运动所组成,每次的位移取决于每跳的初速度和起跳角,如果只注重第一跳的远度,势必造成水平速度的较大损失,从而使得第二跳,特别是第三跳相对较差,同时由于第一跳腾空较高,起跳腿落地时缓冲时间较长,也影响了第二跳的起跳速度,这是高跳型技的另一不足之处。

那么,一个优秀的高跳型技术的运动员为什么也能够创造很好的成绩呢?究其原因,其一是他们的助跑速度非常大。其二是这类运动员利用积极的摆动腿扒地式着地动作,即积极性着地,以及摆动腿、起跳腿之间的大幅度动作弥补了速度的损失,这些动作也减少了脚落地时产生的制动力量,并且为下面紧接着的蹬地动作创造了一种弹性效果,从而使后二跳的成绩仍然相对较好,这对于一般性的运动员来说是非常困难的。

综上所述,高跳型与平跳型技术各有所长,在现实中,平跳型技术的三跳比例分配更恰当、合理,更具有优越性。

参考文献

[1]田径运动高级教程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2]田径杂志2003、2008

[3]现代田径运动训练手段与方法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运动生物学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

【文章编号】1236-3619(2010)04-18-0086